育明高中老师解读辽宁高考作文!

辽宁(全国Ⅱ卷)

育明高中老师解读辽宁高考作文!

育明高中老师解读辽宁高考作文!

解读:大连市育明高中 张桂萍老师

今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作文的材料,压缩自故事《消失的弹孔》。

这道作文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而且是新材料作文中的寓意型材料作文。应该说这是一道比较难的作文题。难的原因有:

第一,从近几年全国高考二卷的作文题来看,任务驱动型作文居多,从2015年的三个人谁更具风采,到2016年的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再到2017年六则名言任选二到三则。基于这种情况,各学校作文训练的重点可能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时评类作文上,而对一般性的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寓意型材料作文的重视可能不够,所以学生拿到材料会感觉发蒙。

第二,作文材料的压缩增加了难度,故事原文中“飞机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引擎上会很少?引擎上的弹孔到哪儿去了?原来这些弹孔已经随着坠毁的飞机落到地球上去了!军方统计的只是返航的飞机,那些遭遇不幸的飞机被忽视掉了”这段话中“飞机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这句话很重要,有些学生考虑不周全的话,可能脑补不出来,会容易造成审题的偏差。

第三,对材料寓意的把握也需要缜密的思考,细致的分析,准确的把握。

第四,合适的例子不是很好选择,能够准确恰当的进行说理的例子比较难找。

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这篇作文可以有以下立意:忽略之处见真相;欲知其实,先观其逝;弹痕少处,方为软肋;幸存者偏差;勿为一叶而障目;另一种思维,另一种发现;谨思慎取,坚守别样;舍表求里,方得真理;见别人所未见;角度决定成败;拔开表象,喊出真相等等。

由于可选取的事例不很好找,所以写作的时间可能会拖长,可能影响整张试卷的答题效率。

预祝考生考出优异的成绩!

育明高中老师解读辽宁高考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