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如何理解?

在农村,总能听到一些那人寻味的话让你泪眼阑珊!在农村,“老话”是俗语的一种形式,在千百年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广为流传,有些是指导农业种植,有些是讲述社会疾苦,而有些则是教人为人处世!虽然,如今的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方式以及处世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在很多地方的农村,俗语仍有其生存的“土壤”,这或许就是文化的传承吧!而我感触最深的一句俗语莫过于“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

农村俗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如何理解?

“父母之爱子,而为之计深远”,每一个父母对孩子的爱,无边无际!但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你又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家了!的确,对于80,90后来说,农村容不下理想,城市安不了肉身。而在每一个城市的角落中,少不了农民工的身影!虽然,马云曾说过未来十年,农民工将转为农民商,农民可在家乡实现脱贫致富!但是,就目前来说,农民工依旧摆脱不了“正月走,腊月归”的宿命!这无非是为了家中的子女、年迈的高堂有个好的生活,迫不得已踏上了离家的路,日夜承受着思乡的煎熬!

在农村,这句老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每当读起,老泪纵横。的确。父母在时,我们还有撒娇依靠的臂膀,在心情烦躁,工作不顺的时候可以有人诉说!而父母假若不在了,留下的只有自己,自己心中的苦闷与欢乐又能与何人诉说!其实,对于中国式的父母,一辈子都在为了子女而活,而当父母老了,又有多少子女会为了父母而活呢?

农村俗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如何理解?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人活一世,父母恩,不能欠!在农村,有多少的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了子女考虑,而又有多少子女每日奔波于工作,而当子女成为了父母为孩子着想的时候,才发现,对自己的父母的关心少之又少,等到尽孝之时却发现,父母已经不在了!对于农民来说,父母为子女付出了一生,而子女又回报了父母些什么呢?

因此,父母恩不能欠,父母孝及时报,钱没有赚完的时候,而人生却有终点,莫到“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时,才想起未及时报答的恩情!对于农村的这则俗语,你有何感想呢?对于父母您有何心里话要说,不妨在留言区,大声的说出来!

农村俗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如何理解?

【猪友巴巴】服务三农,专注农村,追寻心中最美的农村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