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云《华尔街日报》刊文:美国是否要放弃巨大历史机会?

陆科民

如果用一句话来点评马云的话,那就是:马云不仅是个成功的商人、卓越的企业家,而且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更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人。



商人之间更容易沟通

马云是中国企业家中最早与特朗普打交道的人。同为中美成功的商人,二人身上有共同的特质,商人之间用商人的语言进行沟通,更容易听得懂。马云在华尔街日报上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进行阐述,作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听得懂、听得明白。实际上,特朗普内心非常看重中国市场,在成为总统之前就在中国注册了八十多个相关商标;而且,特朗普不可能永远做总统,为家族企业利益计,卸任后必然要重操旧业,借助总统的余威与光环,将家族企业推上一个新台阶,而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市场。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美爆发贸易摩擦以来,为避免任性的特朗普继续在贸易问题上横冲直撞,变“特不靠谱”为“特靠谱”,我兔打出了组合拳,商务部负责正面硬怼,用实力让其踢到铁板,博鳌论坛端出新的政策蛋糕,苦口婆心中涵含雷霆手段,接下来山姆该收起“流氓本性”,好好坐下来谈谈了。



部落酋长刘飞洲

中美贸易战的根本是特朗普要借助贸易战锁死中国2035科技发展,而马云则是现在阿里巴巴服务小企业的背景下喊话普通小企业主来说的。而且马云的喊话的确有奇效,目前中国贸易战已经停摆,而中兴也付出14亿美元的违约金业务复活。



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也主要是服务小企业主的,此次喊话马云不是对特朗普说的,而是对普通的小企业主说的,只有通过马云擅长服务的领域去谈,才有可能说服特朗普政府,所以马云喊话:美国是否要放弃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巨大历史机会?


特朗普是想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所以他希望通过贸易战保持美国的领先优势。中美贸易战的根本是《中国制造2025》,该计划一直是美国政府关注点,该计划会提供补贴和贷款,帮助中国企业收购外国竞争对手、发展先进技术并在替代能源、机器人、电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 …… 自从中国官方拒绝了美国废除《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后,谈判就陷入停滞,也就有了后面的贸易战以事件。

马云喊话指出了,美国农户和中小企业家是贸易摩擦的最终受害者,2017年在底特律举行的“阿里巴巴美国中小企业峰会”上,阿里巴巴得到疯狂的追捧,中小企业主尝试探讨与拥有庞大消费者群体的中国市场建立联系,而贸易摩擦一旦开始,受害者首当其冲是美国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者,这本身就远远背离了特朗普保护就业的初衷。



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显示:如果中国发起反制措施,将会影响到分布在美国2783个县的两百万个工作岗位,而这两千多个县中,有82%的县在2016年的选举中,都投了特朗普的票,“可以说,这个特朗普最为在乎的群体,将在此次贸易摩擦争中失去最多”。



特朗普也不愿意失去民心和市场,所以中美贸易战暂时停止了,但特朗普仍然会在贸易产品上去钳制中国,马云等一批企业家发声对中国舆论尤为重要,特别是此前马云承诺为美国创造100万就业岗位

,这对美国和特朗普政府尤为重要。


毛琳Michael

还记得在特朗普胜选后,马云第一时间去特朗普大厦拜会了候任总统特朗普本人。在当前中美贸易遇到困难的时候,马云再次发声。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了中美经济关系的公关使者。

马云先生的此番言论,具有几层意思:

第一,告诉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未来潜力巨大。据瑞银统计,2016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中产阶级最多的国家,可谓消费潜力巨大。马云意在点醒特朗普如果一意孤行,就会失去巨大的中国商机。

本周三的美国国会参院金金融委员会听证会上,多位做证词的服务业、制造业等协会领头人都承认中国市场对美影响巨大。从服务业看,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服务业出口市场,2017年美国对华服务业出口达560亿美元,顺差380亿美元。而2007年这个数据才是13亿美元。从制造业看,2002-2017年,美国对华制造业出口从190亿美元增长至970亿美元。 中国作为美国如此之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不能够轻易丢弃的。

第二,说明中美贸易逆差的结构性问题,以正视听。马云两句话很经典:“中国是制造业的顺差,美国是服务业的顺差”、“中国是收入的顺差,美国是利润的顺差”。

这说明,中美经贸失衡需要从全球产业链、国际分工角度去看。美国对华虽然出现了货物贸易逆差,但服务贸易是顺差,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更容易付出较少的成本,赚取更多的钱。

而且,虽然中国获得了货物贸易逆差,那是许多美国企业在华生产,再出口到美国的结果。例如,苹果公司,他们把中国当作组装地,赚取了最大利润。顺差在我,利润在美。

马云点出中美贸易失衡的症结,不是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点破特朗普以此为借口,挑起贸易争端,遏制中国经济的企图。

第三,“放弃”意味着挑起贸易战,那么损失的是美国自身。马云在文中的最后,毫不客气地点出了美国一意孤行的恶果。那就是,中国会贸易反击。那么,美国自身经济也会受到伤害,农民和中小企业利益受损首当其冲,这是一种语重心长的警告。规劝特朗普悬崖勒马,改弦易辙。不然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经韬

又是一次不眠不休的紧张的几天几夜,可能还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只要中美贸易之争没有停止。犹如2018年6月15日,再次由美国率先发动的加征关税行动,及几小时后中国宣布了反制措施。

来重新温习下马云在两个月前,剑拔弩张之际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署名文章,重新看看马云的战略智慧,看看文章的要点,了解下美国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首先,作为曝光度最高,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商业领袖之一,如此重大的国际经贸话题,马云不可能不发声,何况阿里巴巴也是以贸易为基点起航的。

既然要发声,又避免在不同场合都要解释自己的观点,他以投书主流媒体的方式,是一种聪明而传播面极广的方式,且可直接到达美国相关要员。

其次,看它的题目,4月11日,《华尔街日报》刊发马云署名文章“贸易战扼杀就业、机会和希望”。

核心主题简单明了:贸易战得不偿失。

1、因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主动发起贸易争端的行为,无疑“将是历史性的战略误判”。

最终受伤害是美国的农民和美国中小企业。

2、把目标瞄准“贸易逆差”,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马云通过文章论证,美国公司拿走大部分利润,事实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利润顺差。得出结论: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并不是坏事。

文章中“中国是制造业顺差,美国是服务业顺差”的概括,简单易懂,直指核心。美国特朗普政府之所以一意孤行,自然不认同这样的判断,或者说,它需要中国付出更多,想着制造业、服务业双双顺差。

看不得中国将要超过美国的势头,就不得不让人联想阴谋论想要压制中国吧。


3、中国是开放,持续开放,更加开放的过程。犹豫于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难道美国真的打算放弃这一巨大的历史机会?

现今,中国有比美国还多的中产阶级人口,3亿多人,相当于美国全部的人口。且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发展阶段,未来五年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

如果中美贸易争端开启,中国就会从欧盟,从俄罗斯、印度、巴西等进口。

文章发问“恰恰是在这个机遇到来之时,美国政府决定发起史无前例的贸易战,美国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放弃这个巨大的机会吗?”

这也是我们想问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的战略,恰恰应该是拥抱中国市场的战略,但今日所呈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南辕北辙,双双不利,苦痛不堪呀。

这一个周末,是无眠的周末,直接受影响的各大公司,商业团体,或者是资本市场从业者,都不得不认真研读近几天中美一来一往的政策宣布。

私底下是艰苦的一轮轮谈判,表现在媒体上的是,资本市场的动荡,是相关利益群体呼吁两大国握手言和。

搅了个天翻地覆,这一次,回旋余地更小,即便回旋,又怎么让我们安心,认为它不再折腾,不再更改了呢。

反复无常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信任度是不是要被调低不少。


财经作家邱恒明

如果我们把马云,在华尔街的刊文,放在整个中美贸易战的时空背景体系之下。可能,我们会更加清楚这件事情的意义。

其实美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

时任美国总统的特郎普在反对全球化,同时他也在之前提出了一些振兴经济的主张

首先他主张对所有人降税,包括富人。这其实是一个懂得经济学规律的领导人。

他知道通过税收来杀富济贫,并不能使一个国家更加富强。

同时,特朗普采取了宽松的财政手段,大量基建方面的财政支出,说明特朗普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富人和财产守护者。

毕竟,有一点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国家,穷富尖锐对立,将是整个社会的灾难。

不过,特朗普总是想和中国搞摩擦。

尤其在贸易领域,美国似乎在玩真格的。

这甚至会让人想到,美国在广场协议的时候,对日本所采取的强硬手段。

因为,美国发现如果要和中国好好合作,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就是:至少在经济层面上,中国超越美国,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对于喜欢当人生赢家的特朗普来说,双赢的局面,毕竟没有自己一家独大的局面更爽。

但,中国毕竟不是日本。我们坚决打贸易战的态度,让特朗普开始首鼠两端。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且未来的潜力无可限量。

中美之间的贸易差额,并非是通过打贸易战就能够得到根本性扭转的。

两国的体量如此庞大,由此导致的结构性问题,应该以更加正确的方式来面对。

而且,中美进行贸易合作,虽然顺差在中国,但利润却被美国企业所拥有。

而且,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如果挑起贸易战,作为阿里背后的支柱,中国将会采取和美国一样强硬,甚至更加强硬的态度。

这意味着,特朗普不能使美国处于一家独大的独赢地位,甚至还要沦落更惨痛的损失当中。

顺便说一句,马云提到美国是否要放弃巨大的历史机会?这个论述方式,恰恰说明了马云的手段高。

这个说法虽然暗藏了中国和美国硬刚的决心,但却采取一种奖励剥夺的方式,让更多的美国人尽可能客观的看问题。

什么叫奖励剥夺?就是美国是否要失去这个市场,什么叫惩罚?那就是说,美国必将遭到中国的贸易对抗。

很显然,前一种说法更容易被人接受。


镁客网

在中美贸易战摩拳擦掌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家,发声反战,此举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有足够的底气。

而马云,无疑拥有这样的底气。

我们先来看看,马云在这篇文章里面到底说了什么?

打贸易战没有意义——“贸易逆差”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各个经济体总是生产自己擅长的商品,进口那些自己不擅长的,“贸易逆差”就这样出现了。中国的制造业对美国来说是“贸易逆差”,但是美国的服务业对中国何尝不是“贸易逆差”!如果说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收入的顺差,那么应该说事实上美国拥了世界上最大的利润的顺差。”

不打贸易战有好处——中国市场你还想不想要?

马云还提到中国市场对美国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有3亿中产阶层,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居民收入在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中国的消费升级规模巨大,正驱动中国从全世界吸引进口商品。

“进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今天摆在美国面前的巨大机会。美国是否要放弃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巨大历史机会?”

这些观点并非马云首创,但从马云口中说出来,就很有力量。

为什么?

马云有影响力

在国内,自然不必解释,中国首富、阿里掌门人、马云爸爸。对于中美贸易战,马云有资格代表中国商界发声。

在美国,马云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当年特朗普上台以后,见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家就是马云,这甚至早于中美元首会晤。

此外,在各类国际会议上,马云也是常客。从达沃斯论坛,到互联网大会,马云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符号性人物。

马云的背后是阿里,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是中国商界。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能没有力量吗?

马云有牌可打

随着阿里在全球的扩展,马云手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牌”。

此前,马云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表示,如果中美经贸关系恶化,自己此前向特朗普答应的“为美国创造100万就业”的承诺也将宣告无效。

能用一百万人的就业来威胁美国总统,这个力度,国内企业家没几个人能达到的。


观察马云近年来的发展,尤其是马云本人对各类问题的表态,基本上都是很“正”的:符合国家利益,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并且足够有力。


全天候科技

马云的那篇文章通过阿里的公关在朋友圈小小地刷了一下屏,我大概看了一下。文章中马云表述了贸易战对双方的伤害,并重点突出了美国的未来损失,并提出了美国是否要放弃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质问。

这篇引来了不少人的叫好,但事实上文章并没有太多的深意,更多表示出某种姿态,是阿里自身或中国企业代表的一种公关姿势。文章中并没有表示出来的东西很多,比如:

首先,美国政府和特朗普举起了贸易制裁的大棒,并不意味着人家就要打贸易战。前者只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是为了在贸易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条件。贸易磋商就是双方不断试探对手的底线,相互之间不断讨价还价。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很成功,引而不发,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家都看到后续的情况,我国宣布了一系列减税开放的举措,我不一一重复。

其次,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整体上美国经济扮演着进口商品消费者的角色,而中国更接近于产品和服务输出者的角色。从理论上来说贸易双方是平等关系,但两者的地位和话语权是不对等的。美国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对贸易体系的依赖性较小;而中国则恰好相反,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国际贸易。也就是说,即便要打贸易战对美国的损失远小于中国。

其三,文章只提到美国的利益损失方面,却有意忽略了受益方。任何一个贸易政策出台,都有人喜欢有人忧,即有受益方和受损方。政策决策人要从多方面盘算,如何让更多的得益方获得利益,实现大赢。美国特朗普的制裁方案如果出台,确实会给美国农民带来一些损失,但却给美国工业带来更多收益。这就好比中国降低关税后,虽然冲击了国内企业的机会,但同样也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一样。

贸易是交易的双方都是有益的,但前提是双方交易条件基本对等。之前美国为了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其他一些目的,经常片面地把贸易特惠国待遇给予其他国家,其中包括中国。而特朗普上台后认为这些都是对美国的不公平,更加强调对等待遇。这不是针对中国,包括其欧洲日本等盟国在内。

我们要认清这个事实,中国经济已经成长全球第二,何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年保护期也到期了,应该成为一个更负责任的经济体。


蚂蚁虫

大家都从宏观层面谈了国家贸易之间的战略,现在咱们试试从微观角度谈谈为何马云要发出这样的一篇文章。

首先,从马云的角度和角色定位方面来说是有必要进行表态的。作为一个商人,自然是以赚取利润为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舒心的事自然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以供需关系为主要调整手段;最怕的事就是国家之间的角力,任何市场行为都必须要考虑政治层面的因素。中美两国大打贸易战后,商家和普通消费都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当然,马云此前刚刚与特朗普签订了一个超100亿美元的商业合作,能解决美国10万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双方的贸易战打起来,受影响的不止是马云,更有这10万潜在的美国劳动人民。所以马云说贸易战是扼杀就业、机会和希望的话并没错。

其次,马云的表态也是支持国家意见的一种态度表示。当两个国家进行角力时,商人那怕是要短期损失利益,也要先以满足国家的大利益为前提。中国商人的态度表明了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与国家站到同一战壕,更是一种政治姿态上的表示。目前看,中美贸易战口水如此激烈,好像也只有阿里的马云有明确的态度表示,其它各行各业的大佬都基本还未出声。

最后,从贸易战的本质来做分析,国家之间自然是以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为了打贸易战而打贸易战。所以最终的解决方法就是咱们国家一直说的“回到谈判桌前”,一切皆可商量。如果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我们的策略自然是”尔要战,便战”!


互联网俊明说

毫无疑问,中美经济紧密相连,如果美国执意要与中国开展贸易战,中国不会跟美国妥协,那么结果只能是美国农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阻。而且,随着中国消费实力的增长,美国商品未来想大幅进入中国市场将成为一大难题。

1、美国农业因中美贸易战遭受重创

由于国际分工的不同,中美贸易结构呈现很强的互补型,再加上美国严禁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美国出口中国的产品大多数是农产品,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农产品也决定征税。

以进口大豆为例,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3月进口美国大豆数量同比锐减27%,巴西大豆进口量则增加三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农户的损失将会不断加大,巴西的农户则受益于中美贸易战。

2、特朗普将难续任美国总统

另外,这些农产品大多来自支持特朗普的农业州。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近期研究显示:如果中国继续发起反制措施,将会影响到分布在美国2783个县的两百万个工作岗位,在这两千多个县中,有82%的县在2016年的选举中,都投了特朗普的票。

显而易见,特朗普最在乎的群体即将在此次贸易摩擦中失去最多,此前他所履行的竞选总统承诺将成为一句空话。不仅如此,特朗普3月刚达到的十七年来最低失业率也将难以持续。就此而言,特朗普也将失去竞选下一届总统的“巨大历史机会”。

3、美国将失去中国消费市场

对于美国资本而言,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有可能引领美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国有3亿中产阶层,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居民收入在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每年驱动着数以亿计的全商品进入中国。

在去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国家高层提到“中国将在接下来的五年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面对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如果特朗普坚持打贸易战,美国将失去无法预估的就业、发展机会和希望。

4、传统的利润分配方式或遭改变

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相比,美国拥了世界上最大的利润的顺差。中国从贸易顺差中挣到的钱,买成国债又回到了美国,美国得以使用低的利率使用资金,从而维持美国经济保持一个良好的增长率。

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中国可以说是为美国生产商品,这样一来美国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低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美国公司还可以从中攫取大部分利润。苹果手机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从销售配件和组装成品中得到一些微利,而苹果公司每年挣取利润达到了480亿美元。

因此,美国发动贸易战的行为,无异于打破原来的国际贸易分工模式,致自己于不利境地,也将失去中国这个最佳伙伴,如果特朗普仍然一意孤行,那么将成为美国发展史的“罪人”。

“金十数据”,以最独到的视角揭开天下事、社会事、身边事的背后真相,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美国敢于威胁发起贸易战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贸易战对逆差国(美国)有利,因为一旦双方贸易都停止了,对顺差国(中国)的伤害似乎更大。这个理论看似挺有道理,但实际上有一个很大的逻辑漏洞,因为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对美国都太强的依赖性(芯片行业例外)。


从出口的角度来说,中国2017年总共对美国出口4297亿美元,而本次美国“301调查”目前所涉及的500亿美元,只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11.6%,占中国总出口的2.2%。就算是中国这部分出口没有办法通过其它途径消化,对我们的经济总量影响也非常有限。


从进口的角度来说,我们对美国准备增加关税的大豆、汽车、飞机等完全可以通过像其他国家进口的方式调整。以大豆为例,没有了美国大豆,中国可以向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南美国家增加进口,甚至可以改变国内的种植结构,把一部分玉米地用来种植大豆满足供应。同样,汽车可以买日本、德国的,飞机我们现在也有国产的C919,中国对美国完全没有进口依赖


反观美国,2017年美国大豆出口量为5313万吨,其中对华出口量3286万吨,占大豆总出口量比例高达62%。也就是说,中国不向美国进口大豆了,整个美国的大豆业就会面临毁灭性地打击。汽车也是一样,美国汽车在全世界都卖的不怎么样,唯独在中国卖的风生水起,很难想象美国汽车失去了中国这样最大的市场该何去何从。


讲到底,中国现在是一个生产大国,更是一个消费大国。不仅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超强的竞争力,很难被其他国家替代;更重要的,中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大的3亿中产阶级人口,消费力惊人。


马云在2017年美国底特律举办的“美国中小企业峰会”上已经把这个道理讲的很清楚了,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新兴的中产阶级对海外高质量的农产品、消费品等有很大的兴趣,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出口机会。而贸易战一打,这些机会美国人一个都捞不到,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国家赚的盆满钵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