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五虎將,同樣戰績顯赫威震一方,為何趙雲被後世稱為儒將?

倔強的函數

世人對趙雲的認識,一開始主要集中在作戰勇猛方面,除了劉備“

子龍一身是膽”的評價外,還有一些其他這方面的評價:

  •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三國志》)

  • 徵南(趙雲)厚重,徵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楊戲)

  • 趙雲,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張萱)

之後對趙雲的評價逐漸由名將向名臣演變,認為趙雲不僅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有頭腦、有思想,也可以稱為名臣。

  • 趙雲之安民於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唐人鄭元佑)

  • 趙雲可謂深切著明。知天下大體矣。(元人朱黼)

  • 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將而已。(明人鍾惺)

  • 然則雲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豈名將云乎哉?(明人範光宙)

  • 智勇兼全。子龍可謂有古大臣之風。(明人李賢)

這種評價的改變,意味著對趙雲的看法更加全面、準確。趙雲的確不是一般的猛將,他很有政治頭腦,而且敢於堅持原則,名將+名臣=儒將,

趙雲儒將的形象逐漸定格。

具體到趙雲的一生,以下幾件事可以證明他的頭腦與思想。

不怕得罪朋友,拒絕誘惑

赤壁之戰後劉備有了自己立足的一塊地盤,這就是荊州刺史部的南郡,劉備以此為依託,迅速向荊州刺史部在長江以南的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等地發展。

劉備派諸葛亮、趙雲等人收服江南各郡,進展很順利,除武陵郡外,其他幾個郡都投降了。武陵郡太守金旋拒不投降,戰敗被殺。

劉備提升趙雲為偏將軍,讓他兼任桂陽郡太守。桂陽郡原太守名叫趙範,投降後一心巴結趙雲,他的嫂子樊氏長得很漂亮,而他哥哥已死,嫂子寡居,趙範想把嫂子嫁給趙雲,但被趙雲拒絕了。

趙雲不想傷趙範的面子,推辭道:“我和你同姓,你的兄長就好比我的兄長一樣,怎能娶兄嫂?”有人勸趙雲接受,趙雲說:“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裡怎麼想還不知道。天下女子多得是,不必著急。”趙雲看人很準,後來趙範果然逃亡了。

不怕得罪同僚,堅持原則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攻克成都。在圍攻成都時劉備與眾人約定,如果成都攻破,府庫裡面的東西都歸大家,他自己不要。這條命令造成了混亂,正在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做好各項工作時,許多人卻找不到了,將士們都放下武器,奔向各個官府倉庫,自行拿取那裡的財物,幾天後這種混亂才結束。

當時益州十分富有,劉備下命令置酒大會,犒勞三軍將士。劉備拿出城中大批金銀頒賜給將士,把穀物布帛還給百姓。劉備賞賜按功勞大小分成不同等級,最高一級賞賜包括黃金500斤、白銀1000斤、錢5000萬和錦緞1000匹,其他人也都受到了不等的賞賜。

跟隨劉備一路披荊斬棘的將士們個個興高采烈,這些年他們吃夠了苦,受夠了累,現在總算有了回報,但有人還嫌不夠,又向劉備提出成都城裡還有不少官家的房產地產,城外還有許多公家的園地桑田等,不如把這些也分賜給諸將。

這樣的提議一般都會受到大家的強烈歡迎,誰反對誰就是跟大家過不去,但趙雲不管這些,直接表達了反對意見:“霍去病當初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的國賊何止是匈奴,還沒有到求安穩享樂的時候。只有到天下平定的那一天,大家各返故鄉,再談享受才合適。益州士民初罹兵革,遭受戰亂之痛,田宅都應歸還其主人,令其安居復業,然後制定差役、賦稅政策,這樣才能讓大家安心。”

劉備認為趙雲說得很對,採納了他的建議。

不怕得罪領導,敢說真話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近郊的武擔山稱帝,之後便下令進攻孫吳,以報孫權奪取荊州並殺害關羽之仇。

對此,有人支持,但也有不少人對此表示反對,勸諫的人不少,但劉備意志已決,對於任何反對意見一概不聽。

益州從事祭酒秦宓以博學著稱,又通占卜讖緯,他認為此時伐吳並不吉利,劉備下令把秦宓抓起來,群臣見此都不敢再說什麼了。

但趙雲生性耿直,他不管那麼多,仍然繼續相勸。趙雲認為當前最大的敵人是曹魏而不是孫權,應該先滅曹魏,到那時孫吳不用打自會臣服。

趙雲進一步建議道:“當前應當進圖關中,佔據黃河、渭河的上游,從那裡征討曹魏,關東義士必將響應。千萬不能把曹魏擱置起來去伐吳,一旦與孫吳交兵,不能馬上能見分曉啊!”

但劉備此時已被憤怒充昏了頭腦,還是率領大軍伐吳去了,此戰蜀軍大敗,損失數萬兵馬,孫劉聯盟也遭受到致命打擊,如果劉備當初聽從了趙雲的意見,也就不會這樣的結局了。

不怕得罪下屬,大公無私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趙雲、鄧芝擔任佯攻,由於敵我兵力懸殊,最終失利,但由於指揮有度,損失並不大。

諸葛亮事後對鄧芝說:“街亭失敗後,各部兵將都失散了,兵不知將,將不見兵,而箕谷退軍時,卻能做到將不離兵、兵不離將,是什麼緣故呢?”

鄧芝回答說:“趙雲將軍親自斷後掩護撤退,所有軍資裝備一點兒都沒有丟棄,兵和將也沒有分離。”

這就是老將和新手的區別,同樣是兵敗,馬謖在街亭被嚇傻了,結果幾乎全軍覆沒,而趙雲卻能鎮定從容,這靠的是膽識,是身經百戰所積攢出來的經驗,更是長年累月和將士們之形成的默契和相互信賴。

當時趙雲軍中有不少富餘的絹帛,諸葛亮讓趙雲拿出來分賜給部下,趙雲說:“仗沒有打好,還要什麼賞賜?所有的物資請全部存入赤岸的府庫中,等到冬天發給大家過冬吧。”聽到這些,諸葛亮對趙雲更加讚賞。

趙雲的身上有許多難能可貴的品質,如重情義、守信用,既英勇善戰,對事物又有清晰的認識,是一個有膽、有勇又有謀的人,同時他還敢於進言、公而忘私,這些都值得人們學習和稱道。


南門太守

《三國演義》對趙雲的評價,渾身是膽。

趙雲被稱為文將,主要是和他的事蹟和他有謀略有關。其主要是後人對趙雲的認知和看法。

趙雲跟隨劉備後主要事蹟,

1兩扶幼主,趙雲帶數十騎衝進曹操的勢利範圍,最終救得劉備的甘夫人和劉禪。可以趙雲的智和猛。

2趙範以將自己漂亮的寡嫂嫁給趙雲,趙雲用趙姓本一家拒絕了。有人勸趙雲,趙範寡嫂很漂亮。趙雲的意思天下漂亮的女子並不少,趙範是降服的,早晚會逃,果然不出趙雲所料,趙範逃走,不牽扯趙雲的事。

3克定禍亂,劉備聽了趙雲的話,趙雲一次次打敗曹軍,劉備贊,子龍一身是膽也!軍中人稱趙雲為,虎威將軍。

4對趙雲評價儒將有出處。

易佩紳的《通鑑觸緒》:雲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體用矣。

其實三國最大的儒將是東吳的大都督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這可以看出。

稱趙雲是儒將也是有出處和原因的。總體來說後人對趙雲的評價和評論全是讚譽,幾乎達到了完人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