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養雞,知道怎麼設立“哨雞”嗎?

 哨雞,顧名思義就是站崗放哨的雞,通過設立哨雞,有目的的監測整個雞群抗體變化,檢測體重變化,並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應對。哨雞的建立對於檢測、檢查雞群具有方便、客觀、準確、快捷的特點。

一、哨雞建立的意義與目的:  

1、用於檢測育雛、育成、產蛋雞體重的表變化。我們按照雞群2-5%的比例抽測雞群在生產實踐中很難做到,多數由於抽測數量不足,抽測雞群不具備代表性,造成測算數值與實際差異較大。通過檢測一定比例的固定哨雞,準確掌握體重變化,特別是育雛雞和蛋雞初產期、夏季體重變化。一般情況下稱重從3周開始,育雛雞、育成雞要每週測定,產蛋雞每月稱重一次。

你會養雞,知道怎麼設立“哨雞”嗎?

2. 檢測育雛、育成雞的均勻度。相對體重而言,養殖戶對均勻度重視程度更不夠,要結合稱重,按照正負10%範圍計算均勻度。據統計均勻度下降5%,每隻雞平均一生少產4枚蛋。

3. 檢測免疫前後抗體的變化情況,做免疫效果評估。在每次免疫前1-2天和免疫後特定時間(新城疫活苗在免疫後7-9天,新城疫、H9等油苗在免疫後15、30天,H5最好在免疫後23-25天,)監測免疫抗體上升情況,對於沒有上升2個滴度以上的要查明原因,必要時重新免疫。產蛋雞要在開產後定時測定抗體變化,一般在50%產蛋、上高峰後、190日齡、250日齡、300日齡固定時間測量新城疫、H5、H9抗體變化,在冬季要每個月檢測抗體。

4. 測定雞群野毒感染情況。根據需要,在蛋雞舍建立一定沒有經過免疫的哨雞,用於監測野毒的感染,對比免疫與不免疫的抗體差異。

你會養雞,知道怎麼設立“哨雞”嗎?

二、哨雞的建立方法:

1、育雛雞:由於育雛期不斷分群調整,所以在進雞前就要在每列籠具的上、中、下;左、中、右;內、外固定好哨雞的位置。原則上兩頭第一個籠具不要選為哨雞籠,5000只以內的等距離在左、中、右選3處,5000-10000只等距離選4處,10000只以上規模選5處。所選定處整籠雞均為哨雞,且所選擇的哨雞位置一定能夠反映整個雞舍的狀況,在光照、通風、應激方面都要兼顧。

你會養雞,知道怎麼設立“哨雞”嗎?

2. 育成雞、產蛋雞:在轉入育成、產蛋舍之前,就要固定哨雞位置,位置的選定與雛雞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要在距雞舍長軸兩端3-5米再設置哨雞籠。除正常稱重、監測抗體變化外,在轉群之前和在轉群后5天檢測體重,一般情況下轉群體重損失6-12%,且經過5天左右恢復,對於恢復緩慢的要注意能量添加,特別添加優質豆油等。初產蛋雞每週測體重,發現體重下降或增長緩慢要找出原因,調整飼料營養濃度,特別是增加能量。以5000只以內規模的(雞舍2列雞籠)三階梯籠雞為例,每列左中右,上中下,內外共18個籠設為哨雞,2列共36個哨雞籠,如4個雞/籠,也就是144只雞為哨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