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逆袭 流金淌银

“光头噜,骑马上六都,六都没有米,饿死光头噜……”这是老柳州人耳熟能详的一句顺口溜,讲的是旧时柳州管辖的柳江县分为六个都(行政区),由于各个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不同,各自都有其特点。而六都的穿山镇,因为那时水源缺乏,土地贫瘠不易种植水稻,让“光头噜”来时无米可吃。这虽然是老一辈的说法,但也反映了那时穿山镇农业的状况。

变化一:“合作社+农户”让水果飘香

13日一大早,柳江区穿山镇林寺村年近六旬的村民覃善岁来到村头1.2亩的果园管护果树。两年前种下的60株鹰嘴桃果苗,如今小桃子挂枝头,“今年7月中旬就能收获!”他开心地说。

覃善岁长期以种甘蔗为生,由于规模小效益低,“贫困帽”一直摘不掉。2016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覃善岁加入了水果种植合作社,改种经济效益高的鹰嘴桃。覃善岁在农技人员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果树管理得有模有样,靠种桃预计一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

“六都”逆袭 流金淌银

韦国春正在观察桃子的长势。

变化二:机械化挺起农民脊梁

“穿山的甘蔗占整个柳江区甘蔗种植的近60%,这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特别是土地流转、小块变大块等规模化农业种植的推广,老百姓对农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农机合作社就专门为各大农场提供农机服务。”叶旭懂说,以前种地仰仗人力、牛力,而现在地里的牛越来越少,“铁牛”越来越多,机械化的普及能大幅提高效率和效益。

如今行走在穿山镇的田间地头,宽敞道路两边满眼都是绿油油的水稻、成片的甘蔗,受益于机械化的农户越来越多,农技人员、农机合作社在田中指导农户使用农机的场景已经成为常态。调整产业结构,退桉还蔗,以机械化带动水稻、甘蔗生产的提速,实现了“弯道超车”。

变化三:乡村振兴产生“蝶变”

踏石寻觅绿满山,摘掉穷帽人兴旺。

“六都”的故事发生了转折,水库得到逐个修缮、三面光(水渠)穿过大大小小的农田,水足了,人富了,穿山镇的农业实力也爬到了柳江区中上水平,不仅“有米了”,而且还颗粒满仓、瓜果飘香,遍地流金淌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穿山镇的变化只是全市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越来越多的乡镇乘上了“三农”快车,乡村的“蝶变记”正在全市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