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陽光|書,讓我心中有光,腳下有路,不再彷徨……


一縷陽光|書,讓我心中有光,腳下有路,不再彷徨……

一堵低矮破舊斑駁的土牆下,端坐著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她手捧一本褶皺、黴爛,甚至散發著腐臭的書,津津有味地埋頭閱讀,書中那些方正、規則的文字,她雖認識的不多,卻已引起了她濃厚的興趣。只要有時間,她就偷偷來到這裡,斜倚在土牆下,沐浴在陽光中,沉浸在文字裡。有一天,她被父親發現了,父親先是一驚,繼而是一震。他上前拿走了小女孩手中的書,繼而溫柔地牽起了她的手。那是一冊掉進廁所被父親打撈上來晾曬在牆頭的小學課本。那一刻,父親下定決心,咬緊牙關,竭盡所能供養他的幾個孩子讀書。

其中,那個小女孩就是長我兩歲的姐姐。從此,一縷來自文字的陽光如利斧一般劈開了我們兄妹混沌初開的世界,驅走了矇昧,注入了文明。

一孔陰暗潮溼的土窯洞,一方厚實寬大的土炕,一扇不足一尺見方的玻璃窗,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戴一副老花鏡,捧一卷書,身邊還有三個年輕的臉龐。他們陶醉在書卷中。屋外是淅瀝的雨,屋內是朗朗的晴。偶爾停頓下來,年輕人幫老人查字典,標讀音。繼而書聲又起,老人慈祥的笑容如陽光迸濺,滿室溫馨。

這位老人就是我的父親。他把農忙間偶得空閒,裁剪成精緻的雲錦,懸掛在我家簡陋的窯洞,滿室生輝,光彩耀人。

10年前,我幸運地成為一雙兒女的母親。稚子黑亮的眼眸,稚嫩的童聲,還有頂禮膜拜的信任,給予我的不單是驚喜,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教子莫若讀書。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在孩子生命的黃金期,給予最高能量滋養的唯有讀書。於是,我把視角轉向了沉澱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經典,大浪淘沙,歷經歲月磨洗而煥發智慧光芒的文明典籍,成為我和孩子的枕邊書。《易經》、《老子》、《孫子兵法》、《大學》、《中庸》、《論語》《唐詩》……填補了我們茶餘飯後空閒時光。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捧一顆恭敬心,懷一顆空杯心,持一顆感恩心,攜一顆謙卑心,抱一顆歡喜心,誦讀中陪伴,陪伴中成長。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獨樂樂不如眾樂樂。2015年,我開始面向社會,向更多的人敞開心扉,傳承國學經典,誦讀智慧典籍。“火炬之光國學經典親子營”應運而生。

公園的涼亭下,廣場的草坪邊,石子河畔,體育館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變幻的是風景,不變的是誦讀的身影。三年來,我義務帶領一群熱愛學習的孩子和家長虔誠叩拜先賢文明。

《老子》朗朗上口,《大學》熟讀成誦,《唐詩》倒背如流……

在誦讀的路上,我們撒一路歡笑,攜一路春光,播一路芬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陶醉於書香世界,是我一世榮光,有幸結緣經典,是我三生修來的福份。

書,讓我心中有光,腳下有路,不再彷徨。

(2018年5月9日草,14日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