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發:智能之光點亮天津

《人民日报》刊发:智能之光点亮天津

《人民日报》刊发:智能之光点亮天津

熱烈擁抱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的天津,收到一份大禮包:《天津市關於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海河英才”行動計劃重磅出臺,亮人眼目——100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投向智能製造;14個創新舉措引育高層次人才;38項降成本措施,預計可為企業降低成本308億元。

2013年5月14日到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作出“三個著力”的重要指示。“我們就是要以‘三個著力’為元為綱,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讓智能產業引航天津高質量發展,為推進智能時代的中國方案探索新路徑、創造新經驗。”天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態度堅定。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節點上,智能大會東道主給予智能時代的敬禮,意味深長。

創新引航 智能產業扛起大旗

“天河一號”能做什麼?

在濱海新區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機房裡,12排黑色大櫃子依次排開。“這是我國第一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每天在線任務量超過1400個,處於飽和運行狀態,世界上還沒有第二種科技服務公共平臺有如此大範圍的服務能力和創新支持能力。”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博士介紹,從新材料研發到系統工業互聯,從先進產品設計到先進工藝優化,超級計算機已深深融入區域產業發展,每年為企業節省研發投入數億元,帶來相關經濟效益30億元。

全球知名節能工業控制解決方案提供商丹佛斯公司,曾一度打算把落戶天津武清的研發中心搬到印度,使用天河工程仿真平臺後公司效益大增,武清由此成為丹佛斯在亞洲最大的研發生產基地。2017年全國票房前十的影視公司中有七個落戶天津中新生態城,可享受國家超算中心的有力支持是重要原因。

“自主創新,才能有話語權。”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主任劉光明,忘不了曾經在超算領域受制於人的日子。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天津,要求天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2015年2月,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正式掛牌。截至目前,示範區註冊企業總數超過11萬家,科技型企業、“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市比重分別超過30%、40%和56%,成為創新驅動主陣地。

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帶來智能產業集聚。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等一批重大科技產業規劃佈局,上百項成果產業化項目落戶天津,智能製造裝備、傳統產業智能化勢頭強勁。“預計到2020年,僅濱海新區,智能製造核心產業規模將達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實現產值2000億元。天津製造正穩步邁向天津智造。”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主要負責人說。

平臺託舉 智能企業加速快跑

一種輸入法能走多遠?

4月22日,以智能商業時代為主題的中國綠公司年會在天津召開。人們驚奇地發現,本次年會沒有專門的速錄和翻譯人員,會議使用的“訊飛聽見”可以將語音實時轉化成多國文字,正確率達98%。

科大訊飛最早以輸入法被世人熟知,該項目就源自天津子公司。幾年過去,業務版圖煥然一新。“我們研發的全學科電子閱卷系統,去年賣了13個億!”科大訊飛子公司、天津智匯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傑說。

不止於此。智匯谷著力建設的訊飛開放平臺,全面開放業界最領先的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喚醒、人臉識別、麥克風陣列等10多項核心能力,成為全球首個面向移動開發者提供智能交互的服務平臺。短短一年,訊飛開放平臺上,每天在線的開發者團隊達72萬個,日均交互45億次。

“天津有一流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有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有良好的創新環境,企業要做的就是撒開腿快跑。”高傑說。今年1月國家人工智能產業規劃剛公佈,天津立刻出臺了配套銜接的“1+10”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專項計劃。拿訊飛開放平臺來說,從招募人工智能創業企業到提供辦公場所、技術支持、股權投資等服務,天津港保稅區給予智匯谷一攬子優惠政策。

2017年,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的柏兵成立了天津清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人員安全自動化檢查主動式毫米波成像安檢系統。“創業之初,最頭疼的就是實驗設備太貴。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的公共實驗平臺面向全社會開放,解了燃眉之急。”

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是京津協同創新的典範,2014年落戶濱海新區,以批量轉化大學科技成果為目標,直接參與市場、產品、投資和全球化競爭,5年3億元的資金扶持,孵化出一批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高科技成果。

與此類似,國防科大軍民融合研究院、 北大濱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中科智能識別研究院……瞄準前沿科技,優化政策環境,一大批創新孵化平臺託舉起一個個新興智能企業,築牢天津智造基石。

以人為本 智能社會全新動圖

一片鹽鹼地能長什麼?

初夏的天津中新生態城綠蔭匝地,新裝的太陽能智能路燈,顯示時間、溫度、霧霾指數,智能公交站適時預告下輛車到站時間。誰能想到,這座高顏值的智慧新城,昔日是片鹽鹼荒灘。

常住生態城的5000多戶家庭參與了智慧家庭項目。通過手機遠程控制,下班路上讓熱水器燒好水,把空調提前打開。“智慧還帶來精細化社會服務,如今,生態城已實現對路燈、橋樑、排水、道路、泵站等市政設施的智能化管理,通過科技養護管理提升市政服務能力。”生態城管委會主任單澤峰說。

打造北方首個“無現金城市”,逐步實現交通、醫療、教育、社保等領域無現金化,京東配送機器人在生態城上路,無人超市開門迎客……今日天津,智能之光正悄然滲入社會生活。

“發展智能科技為了人也依靠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抓住改革創新這個魂,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一條新路。”天津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說。

濱海新區的網紅圖書館,和它的左鄰右舍一起組成引人注目的現代建築群——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大廈的亮點不只在看得見的美。”文化中心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高治國介紹,高懸的網格狀建築頂部裝有太陽能光板發電,直供地下車庫照明,加上智能調節系統精準分佈電量,中心每個月電費從120萬元降至76萬元。

與傳統廠區人潮湧動不同,天津開發區美克美家智能產區人跡寥寥。“智能製造讓人力成本降低了一半。”總經理顧少軍介紹,2012年,美克美家引進智能製造,現在定製化產品佔到50%,既可以實現產品單件定製,也可以做到規模化生產。2015年,美克美家被授予“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稱號,是首批46家企業中唯一的傳統傢俱企業。

“智能不是簡單減人,更不是不要人。個性化、定製化服務提升,簡單勞動力崗位減少,對高級技工的需求卻在增加。這就是供給側改革。”顧少軍說。

去年5月16日,首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舉行,展現了天津建設智能社會、領跑智能時代的決心。一年後,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帷幕拉開,將向世界智能科技領域發出中國聲音,展現天津之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