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写到一次芒种节饯花神,曹雪芹的用意是什么?

读行记

红楼梦里写到了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曹公通过这些节日,写了贾府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也在这些节日中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除了传统节日,曹公还写到了一个特殊的节日——芒种节,这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芒种节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底,是真正仲夏开始的标志,芒种的节气已过,下一个节气就是夏至了,紧接着就是端阳,这在红楼梦里的第27-30回写的很详细。

我们现在的芒种,没有许多讲究了,在曹公笔下,芒种这天有一项重大的习俗,就是饯花神,顾名思义,就是送花神,因为从花朝节开始,到芒种节,是百花盛开的一个最美的时期,过了芒种,百花开始凋落,预示夏季的到来。原文是这么说的: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也就是说,饯花神是古时芒种节特有的习俗,至少在曹公的笔下是这样,那么他为什么一定要在芒种节这日安排群芳饯花神呢?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宝玉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正好赶上这年的芒种时节,著名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即持此说,我对此表示认同,因为曹公这么安排,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他的深意在里面的。

什么就是饯花神?说白了就是搞一个相对齐整的仪式,把这些曾经绽放过的各种花,一一送走,所以与其说是饯,不如说是祭,与其说是送,不如说是葬。所以,这一天,在众人通过各种看似欢快的方式饯別花神时,只有黛玉是悲悲切切的葬花。

俗语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果我们从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二日前后)为始,到芒种节(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前后)止,这些花的生命周期的确不过百日,而且我们看宝玉和黛玉的生日,特别有意思,一个出生在百花盛开的节日,一个出生在百花凋落之时。

曹公这么安排,一定是有讲究的。探春起诗社时,李纨这个大嫂子曾点明宝玉小时候用过的一个旧号“绛洞花王”,也就是百花之主的意思,看似平常的一个称呼,曹公却无意间点出了宝玉的对于百花的统领作用,再联系芒种节这日的饯花神就很好理解了。

曹公通过明写芒种节饯花神,其实暗写的是宝玉这个绛洞花王的生日,他是要通过宝玉这个护花使者来饯別百花,送各花神归位,如果我们联系群芳都是来下凡遭劫的“风流孽鬼”,那么宝玉饯花神的寓意就很明显了,这正暗示了八十回后的诸芳流散。

宝玉生日与百花有密切联系,不仅是在芒种节这日,后文宝玉生日群芳夜宴一回,曹公更是通过明写群芳掣花签,来暗示宝玉生日与群芳之间的关系,每一种花指代一个人。不仅如此,曹公更是通过宝玉生日群芳掣花签这个游戏,明确暗示了众人结局。

也就是说,群芳即百花,宝玉这个百花之王,要在众花神退位时饯别,送她们归位,如果我们结合八十回后众人结局,就会明白,这其实暗示的正是诸芳尘缘已尽,要复归太虚幻境销号之情形。

曹公明写芒种节,其实暗写的是宝玉生日,以及群芳最终的结局,他们早晚都会凋落,即诸芳流散,而黛玉的《葬花吟》,正是群芳命运的挽词,所以脂批说: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

因此,与其说芒种节众人饯别花神,不如说她们是对自己命运结局的一种祭奠,更不如说是宝玉对群芳的一种饯别。


少读红楼

二十七回,时交芒种,大观园群芳迎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活动“饯花神”。这一天大观园非常热闹,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出动了,这一回和后边的六十二回前后呼应,一共两次,二十七回写了饯花神,六十二回写了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红楼梦》如此描写一定不是随意为之。如果把二十七回和六十二回衔接起来,也完全行得通。抛却中间的大段内容,这两回可以完美对接。大观园是女儿的世界,而饯花神活动的主旨就是“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所以二十七回林黛玉做了一首饯行的长诗《葬花吟》,六十七回贾宝玉摆了一桌筵席为诸芳践行。这就好比宁国府开宗祠祭祖先,先念祭辞,再上供筵一样。庄重而流程井然。

二十七回重头戏当然是《葬花吟》,林黛玉的一首长诗,为群芳践行。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吟》绝不是林黛玉一个人的悲歌,而是所有红楼女儿的悼词。所谓“饯花神”,按照后面晴雯之死,可以肯定这里的每一个女孩都是一个花神。而真正单独的“饯花神”就是晴雯死后,贾宝玉对她的祭奠,《芙蓉女儿诔》就是祭奠芙蓉花神。可知,《红楼梦》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绝对有始有终,一定前后呼应。


“饯花神”为芒种日的活动,时辰是未时,天已经过午,这也表明韶华已逝,大观园在最美好的时候迎来了最不好的开始。也表明从二十七回那一次饯花神开始,留给大观园群芳的时间不多了。果然到六十二回贾宝玉又一次生日的时候,群芳开夜宴,再之后《红楼梦》整体节奏就变快了。也开始了离散。这也是我认为《红楼梦》只有一百零八回的根本。

农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表示只能等待,不能播种希望了。芒种“饯花神”,也给人一种要么等待收获,要么等待毁灭的意思。很明显,大观园群芳属于第二种。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喝的茶酒叫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贾宝玉又是绛洞花王(不是绛洞花主,周汝昌先生考证)自然有替这些花神操持践行的意思。最后这些“花神”一个个离散归位。贾宝玉这个花王也必然孑然一身最后离去。


正是《枉凝眉》中所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写林黛玉,我却认为这是写贾宝玉。眼看着一个一个(六个一个也是多的意思)女儿(花神)离去,送走一个哭一场。《枉凝眉》枉的是贾宝玉的眉,所讲的也不是宝黛爱情,恰是贾宝玉与这些女儿们的情感!

《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绝不是代表十二个人,《终身误》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留余庆》是巧姐儿和刘姥姥;警幻仙子都说十二支曲子或讲一人,或讲一事。而《红楼梦》十二曲很多都不止讲一个人,我认为应该是囊括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和贾宝玉有关系的一些人。之所以叫《红楼梦》就是与红相关的梦,而“红”就是贾宝玉,这不用说了吧!

大体就这样,饯花神拉拉杂杂讲了这么多,就是概括一下本人关于《红楼梦》一个短期想法的总结。首先,二十七回和六十二回是可以直接衔接的,到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这三回恰是一出庄重完整的祭奠活动和预演。其次,《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绝不是只金陵十二钗,是写所有与贾宝玉有关系的花神女儿以及与她们相关的人。最后《枉凝眉》不是宝黛悲歌,主要写的是贾宝玉“饯花神”的心情感受!就这样!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看懂这一段描写就看懂了《红楼梦》。

这个芒种节是1644年4月26日未时。1644年是甲申年,李自成听闻满清向山海关进军,遂帅军亲征,于4月21日抵达山海关,4月22日吴三桂投降满清,后于李自成展开激战,23日,吴三桂渐难支撑,多尔衮见势,遂命清军入关于李自成作战。作战的详细时间没有说,只说是“未尾申时初”,大顺军溃败。这应该就是《红楼梦》中说的“4月26日未时交芒种节,言芒种一过,就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指的就是汉人的统治结束了。

在第二十九回又提到了这个日子。清虚观打醮,张道士对贾母说:“前日是4月26日,我们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4月26日又成了遮天大王的圣诞。遮天大王,指的就是满清把天遮了。这一天皇帝李自成在山海关被打得大败,怎么可能在家呢。说明一下,贾宝玉指的就是皇帝。



柴鹏程的航海日记

特别无趣,我最讨厌人们把红楼梦中那些唯美的人物,和朝代的更替,帝王的兴衰连在一起,红楼梦就是一部人生百态,风土人情,社会百态的大作,与那些狗屁专家说的明朝和清朝更替,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