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規劃要拉長產業鏈條

《人民日報》2017年2月4日曾報道,河南農產品加工正向向差異化發展,從拼價格到拼特色。很多人不知道,全國吃五個湯圓,可能三個來自河南,速凍水餃、方便麵也是如此。糧食等農產品種植質量越好越掙錢,種植與養殖結合,實現循環高效,糧食加工技術、工藝創新時不待我,相機而出,糧食加工新產品層出不窮。河南、山東在糧食等農產品加工方面獨領風騷,經驗值得借鑑。

2017年國家《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指出,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種植和加工環節,應培植壯大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提質增效,並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龍頭企業外聯市場,內聯農戶或糧食經紀人,以及新型糧食經營主體,是實施糧食產業化的骨幹帶動力量,加快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影響力和帶動作用,是發展縣域糧食產業化經營的著力點和關鍵環節,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途徑。

當前應結合糧食加工企業佈局結構調整,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和企業兼併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採取內涵改造、低成本擴張等辦法,重點培育造就一批糧食加工和購銷龍頭企業。應大力實施以強帶弱戰略,鼓勵優勢企業打破區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通過整合兼併、股份制、租賃、參股等多種形式,盤活存量資本,整合資源要素,推進糧食上下游產品加工的聯合與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效益的均衡發展,推進龍頭企業向科研、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通過大型糧食企業的規模效益、成本優勢、資本優勢來優化糧食產業發展環境,用市場化手段真正打造培育一批實力強、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糧食產業,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促進龍頭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當前儘快新上一批骨幹糧食購銷、加工項目。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家糧食局的要求,緊緊抓住當前國家推進農產品購銷加工發展的有利時機,通過企業投資、市場融資、吸引外資、政府、社會投資等多種途徑吸引更多資金,新上一批起點高、效益好的骨幹糧食購銷、加工項目,為糧食產業化發展積蓄力量。應注意研究優化分配機制和規避企業風險的辦法,使企業能夠合理地優化組合勞動力資源和不斷增強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開展優質糧食訂單生產收購,與農民建立新型合作機制。把發展優質糧食訂單收購作為糧食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工作來抓,進一步完善“企業+農戶”、“公司+基地”、“家庭農場或糧食合作社+糧食購銷企業+用糧企業”等生產經營模式,探索通過“二次結算”“多次結算”、股份制合作、土地託管、土地租賃等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訂單糧食利益分配機制,充分調動農民或糧食經紀人、家庭農場、糧食合作社、種糧大戶參與訂單的積極性。

採取優質糧食產業政府推動、市場拉動、部門聯動的做法,以市場為導向,糧食、農業、供銷社、科技、郵政等部門加強合作,共同推進糧食訂單業務開展,推動糧食產業化穩步發展。完善訂單收購形式和內容,充分利用經濟和法律手段,規範訂單收購合同,明確訂單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履約方式、違約責任等,合同要詳細、嚴密、操作性強。要講誠信,一諾千金,嚴格按合同履行,做到優質優價,取信於民,切實提高訂單合同履約率。

實施科技興糧,著力提高糧食科技含量。科技進步是推動糧食產業化發展的根本動力,牢固樹立“科技興糧、科技強糧”意識,把科技興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政策上、資金上、人力上積極支持糧食科技發展,以科技創新帶動糧食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鼓勵和支持糧食產業化企業積極採用現代高新技術,在大學和科研院所設立研發基地,建立研發用體制機制,對接成果,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加快糧食行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業科技水平,加強糧油精深加工的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糧食加工深度、加工層次和技術裝備水平,延長糧食產業鏈,大幅度提高糧食加工轉化增值率。

引導糧食產業化加工龍頭企業,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加強與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技術合作,組織力量聯合攻關,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廣泛開展糧食科技合作與交流,把自主研究與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結合起來,增加糧食附加值,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綜合經濟效益。切實做好糧食標準質量工作。糧食質量和衛生監管是糧食流通管理的重要內容,按照有利於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和品質優化、有利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有利於糧食有序流通的原則,加強糧油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實行質量認證和標識制度,實現主要糧油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確保糧食質量和衛生。積極探索對從事糧食收購、儲存活動經營者進行監管的措施辦法,制定並認真執行有害、有毒原糧的應急處置預案,嚴防不符合國家食用安全標準的糧食和食用油流入口糧市場;進一步完善監管工作網絡,建立健全檢測機構,落實監管經費,充實檢驗隊伍,全面提高糧食質量監管水平。積極爭創糧油知名品牌。採用先進的質量標準加工工藝,組織開發和生產高質量的糧油產品,提高產品檔次,擴大市場佔有率,爭創中國名牌和省級名牌。充分利用新聞媒體,藉助互聯網、各種展銷會和重大節慶活動,加大對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大力發展糧油精深加工,全面提高農業供給質量。樹立國際大糧食、大糧倉觀念,以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為主線,引導糧油加工企業精選原料、精通工藝、精細加工、精美包裝、精明經營,切實提高糧油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增值率。綜合應用現代生物技術、高效分離技術,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糧油加工業向精深化方向發展。強化糧油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積極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推進糧油加工向深層次延伸。認真學習借鑑河南等省市經驗,加快推進主食工業化產業化生產經營,提高速凍食品、方便食品、面製品、粗纖維食品、雜糧深加工等名優新特產品在食品中的比重,滿足不同消費需求。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中國糧食經濟學會理事

通聯地址: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泰安市東嶽大街221號)

鄉村振興規劃要拉長產業鏈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