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都吩咐少吃无鳞鱼?

萤火虫62908134

首先,无鳞鱼的胆固醇含量普遍较高,比如鳝鱼海鳗等无鳞鱼,其胆固醇含量与鸡蛋鸭蛋差不多,比肥猪肉都高。因此对于三高人群是限量或完全避免的。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许多知识都是沿袭了古人的见解。古代没有冷链运输,因此许多鱼会腐败变质,为了能保质,需要用盐杀菌或者做成咸鱼保存,味美质嫩的臭鳜鱼,就是在长途贩盐路程中被发明的。但是对于无鳞鱼,比如死鳝鱼死鲇鱼,其体内含有较多的组胺酸和氧化三甲胺,鳝鱼死后,其体内所含的组胺酸便会分解生成有毒的组胺。组胺是一种有毒物质,食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跳、血压下降等症状。而且,鳝鱼死亡的时间越长,所含毒性越重,每个成人只需一次摄入100毫克组胺就会引起中毒。因此古人不食用死后的无鳞鱼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些理论在古代很快变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少吃无鳞鱼,对于亚健康的人更是要完全避免,因此中医是对的。但是今天的冷链运输十分的完善,从海边运到内陆,低温下的鱼直到上餐桌之前,其鲜美程度仍然与捕获时相差无几,从这一角度来看,午餐来一盘红烧海鲇或烤鳗鱼也还是可以的,很滋补,也很下饭。








春风化雨雨过无痕

对啊,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现在吃鱼的时候都把鱼鳞给打掉了,是鱼鳞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不能吃吗?还是有其他的讲究?


从现代医学研究来讲,无鳞鱼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例如鳝鱼每100克含胆固醇竟然高达2156毫克(10克食物含胆固醇200毫克以上,医学上称为高胆固醇食物),由于很多老年性的疾病比如说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这些都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有直接关联,所以说建议尽量要少吃或者是不吃这些高胆固醇食物。

那么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到底是有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民间传闻所谓的发物吗,还是本身中医也是参照现代医学的理论所讲?从中医中药的性质来讲,只是认为无鳞鱼和有鳞鱼相比,更偏温性、易产热,因此热性体质,比如平时容易上火、口干、长疮、大便干燥(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人应该少吃(这也只是根据临床经验所得),否则会加重这些症状。或许,也是结合现代医学所说的高胆固醇食物才会让尽量少吃或者是不吃无鳞鱼!


PFNA和VSD

简单说说无鳞鱼的一些见解。

首先,对于部分病人来说要忌。特别是针对肿瘤病人,因为无鳞鱼大部分都生活在水下底部和泥沙里面,因此性寒凉,又因癌症病人多属于脾胃虚寒或者寒湿症,吃了它们会对身体不好。

其次,古人历来经验证明无鳞鱼属于发物,容易引起旧病复发。何为发物?指的就是食物的“发性”。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各种疾病的原因是因为特有的味型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但如果不懂食性,对一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病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也许还会加重已发疾病,这就叫做食物的“发性”,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发物”。

按照医学角度来看,无鳞鱼和一般鱼类有一定的区别,无鳞鱼如果离开水会马上死掉,死后它们身上的细菌趁机生长繁殖,体内的蛋白质瞬间开始崩解,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趁机生长繁殖,将鱼体内的丰富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脱掉羧基产生有毒的组胺物质,一旦它们完全死亡,蛋白质崩解得会更快,有毒物质产生的更多。

最后,无鳞鱼的胆固醇含量一般都比较高,所以对于常人来说应该尽量少吃。

综上所诉,中医认为无鳞鱼应该少吃的的说法也是大致基于以上原因;首先性寒凉,其次鱼本身组胺量含量较高,死后容易产生毒物;最后胆固醇含量也较高,因此我们都应该少吃,而病人则尽量不吃。


姿目

无鳞鱼,指的是身上没有鳞片,如黄鳝、泥鳅、鲶鱼等,淡水无鳞鱼的生活环境一般都生活水沟,泥巴里,身上比较脏,身上细菌寄生虫比较多。传统中医认为无鳞鱼和有鳞鱼相比,更偏温性,易产热,因此热性体质,比如平时容易上火、口干、长疮、大便干燥的人应该少吃,否则会加重症状,从临床上观察,确实也可见到病人食用上述实物后病情加重的情况。中医里无鳞鱼属于发物,会导致旧病的复发,一般中医会建议少食用无鳞鱼。


从现代医学来看,无鳞鱼含胆固醇较高,老年人和肥胖人群应该少吃,如银鱼,每百克含胆固醇量就高达361毫克。胆固醇过高有可能导致冠心病、脑血栓,会引起血管壁结构发生变化,发生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富贵病。结核病人在服用异烟肼这种药时,忌食无鳞鱼和不新鲜的海洋鱼,淡水鱼,无鳞鱼中组胺含量较高,而异烟肼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两者发生反应,会造成组胺大量蓄积,造成中毒。

无鳞鱼不是不可以吃,健康人群偶尔吃还是可以的,也不必人云亦云,别人一说不能吃就不吃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你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异样还是可以吃的。老人和肥胖人群最好就不要吃了,忌口还是好一些。



墨采薇

吩咐少吃无鳞鱼的中医是假中医!

一,各种鱼类含有蛋白质,脂肪,各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非常好的营养提供者。

尤其与陆生动物肉比较,鱼类含有更多人体必须的不饱和脂肪酸,被营养学姐推荐为补充蛋白质、脂肪首选。

无论病人或健康人,都要有意识多吃鱼,保证机体营养需要。

二,有人担心有些鱼例如鲶鱼比较肥腻,含有较高胆固醇

胆固醇作为人体重要营养成分,它的功用不可代替。动脉粥样硬化也不是它造成的,这个已经被医学界证明。

载脂蛋白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机体应激反应中的自由基氧化,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真凶。

三,鱼有鳞或无鳞是生物进化方向导致的物种区别,没有本质的营养不同

有磷和无鳞的鱼都可以吃!除了著名的河豚鱼要请专门的厨师处理去毒,其他鱼类你就放心吃好了。

四,鱼作为疾病的发物经常被提及

发物事实上是一个伪概念。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些罗列的发物对于某种疾病有”促进生长,诱导复发”作用。大家不要相信这个说法。

吃,就是用食物满足机体能量和营养需要。除了去掉常识中的毒素,例如生的扁豆要煮熟等,吃饭之前我们真的不用考虑任何食物”是不是发物,是不是性太热太凉,是不是胆固醇太多,是不是有致癌性”之类。

人类和各种动物一样,解决饥饿问题是不用管那么多的,否则会无物可食,会真正饿死!


春雷滚滚2

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关于中医所谓的“发物”概念,“发物”确实存在。中医所谓“发物”从现代医学来说就是激素和过敏物质。

只是中医自己稀里糊涂而已,中医是文人搞的东西和理论,文人搞理科的东西可想而知,都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你说它错也不错,对也不对,像个宗教哲学一样。所以中医从根本上说确实不是什么科学的东西,需要现代医学改造才可以。

“发物”这两种东西其实对人的作用因人而异,比如雌雄激素,对男女作用就不同,老人、小孩就不同。还有过敏物质,就更加明显因人而异了。

因为有过敏东西的存在,吃各种食物都是因人而已的,你能吃就吃,不能吃就不要吃,其他人能吃,你不一定能吃;你吃平常吃的东西,吃什么都可以,但平常不太吃的东西,在生病时吃就要注意了。所以生病了就不要乱吃什么补品之类的,乖乖的吃些大路货,等病好了再吃不迟。所谓大补的东西,其实大多含激素,如人参,蜂蜜,牛羊肉,鸡之类的。而鱼、虾类比肉类容易吸收,但组胺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导致体液分泌过多。至于有鳞片无鳞片的区别就太过牵强附会了。


飘飞叶

中医的奇葩观点很多,有的就是个人在用奇谈怪论招摇过市,吸引公众眼球,并不代表中医界论点。少吃无鳞鱼并不是中医都这样嘱咐。中医大家对这样的一些说法是很谨慎的,一般不下这样定论。中医的好些说法其实好多是一家之言,没有普遍性,所以基本没有相关鉴定报告和准确实据,只是信口一说,中医理论是博大精深的。但不能把个人的观点作为中医的定义看待。

一;


今夜失眠6

看了很多回答,都不太对。

淡水无鳞鱼,如泥鳅,昂刺鱼等,性热。

这时候再吃大补,性热之物无异于嫌肿瘤不够大,再补大一点。

所以辩证地看,体虚之人吃一点无妨。正常人特别是已经有实症的人最好别吃,因为不缺的时候再补就是毒了。


佛医学习

我认为这个题题主问的有误。

没见过哪本中医书说过少吃无鳞鱼,你见过药店里哪种中成药有少吃无鳞鱼的说法?不过有好多中成药确实注明服药期间禁忌荤腥,辛辣及寒凉之品。我想题主一定是理解错了才提出这样的问题来的。


风过了痕

无鳞鱼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觉得会很脏,因为表面皮肤没有鱼鳞的保护,鱼表皮的肉会沾到很多其他的东西。其实现在大量的餐厅,做鱼的时候宁愿选择无鳞鱼,是因为做起来节省时间,毕竟鱼是大菜,味道要做好,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这样造成了出菜率极低,所以造成了大量的客人流失。

其实无鳞鱼肉质很嫩,大多肉偏肥,而且鱼刺也很少,老年人和小孩比较适合食用,另外无鳞鱼本身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含有心脑血管疾病之类的病人不可以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