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用的枪都能连发,为什么有些日本人用的枪却只能打一枪拉一下枪栓?

难得糊涂79760

这主要是国家之间不同的战争指导思想造成的。

美国的战争思想大概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尽量少死人”、“迷信火力压制”。

因此美国人在二战中,对于使用手枪子弹的冲锋枪之类的自动枪械接受度是非常高的。因为美军有完善的火力支援,他们的步兵不需要过多的考虑远距离射击。

相对的说,日本人在二战时期,他们的火力支援不完善,而且就算是陆军的炮兵,对比美国的差距也非常大。另外日本国资源短缺,在战争时期,金属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更不可能接受冲锋枪。(冲锋枪使用手枪子弹,口径大,子弹头重,初速低,射程近)

另外日本步兵的战斗精神顽强,而且训练有素,所以他们更依赖传统步枪作精确射击。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虽然获胜,但那是以数倍、数十倍日本的弹药基数堆出来的。因此,也不能片面的批判日本不接受自动武器,日本人在当年其实也没啥选择的余地。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其实也有出现。

例如大名鼎鼎的AK47,在中国很早就进行了仿制,并定型为56式冲锋枪。

但中国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物资紧缺,而且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中国大量训练扩充民兵,并以“人民战争”作为指导思想。所以仿制AK47之后,中国第一代自研的63式步枪又退步回到“精准射击”、“刺刀见红”的思路。(这一代步枪在1978年被全面撤装,换回56式。)


从耗子胖成猪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单发武器和连发武器,其次是了解二战中几大参战国的战争指导思想。

枪支一般分为手枪、冲锋枪、步枪、轻机枪、重机枪。

步枪又分为手动步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

手动步枪(Manual operation rifle)是指需要以手动方式完成子弹送入枪膛(上膛)与将使用过的弹壳退出枪膛(退膛)动作的步枪。简单地说,就是抠一下扳机,需要拉一下枪栓。它的声音是——嘭,咔嚓,嘭。


历史上最聚代表性的是——

德国的毛瑟98K

美国的春田1903

英国的李英菲尔

苏联的莫辛纳甘

半自动步枪(SLR-self-loading rifles)是指可自动装填,单发射击的步枪。一般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利用子弹发射堆积在枪口的剩余气体推进枪机复进,进行退弹壳、装弹并准备再次射击,简单地说,就是每扣一下扳机,不需要拉枪栓就可以发射一发子弹。它的声音是——嘭嘭嘭嘭嘭,咔嚓,嘭嘭嘭嘭嘭。

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是——

美国的M1 加兰德

自动步枪(Automatic rifle)是指自动进弹、连续射击的步枪。利用推进弹头的部分气体或后座力进行退弹,抛壳、装弹并再次射击的步枪,也就是说,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就能连续射击,直到枪内子弹用尽。简单的说,就是按住扳机不放,可以把弹仓内的子弹连续不断地打完。

今天我们常见的有——

M4

AK47

那么在二战中,步枪这类武器最多也就发展到了半自动,除了德国先一步研究出stg44,其他国家的全自动步枪还没有出现。

当然冲锋枪,重机枪也可以按一下就连发,但是精度,稳定性和成本不如步枪。

步枪是配发给每一个步兵的武器,和他的使用效率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军队不会給每个士兵都配发上千发子弹供他打着玩。

在战场上他杀死一个敌人,就算是够本,杀死一个以上就赚了,那么如果用一颗子弹杀死一个,效率最高,事实上不可能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所以有一个冗余,比如说允许一个士兵用很多发子弹射杀一个敌军。

那么对于军队来说,大量的日常训练,尖兵的选拔,都是为了提高士兵的作战效率,也就可以缩小冗余,节约成本。

但是恰恰射击这件事,也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说你需要供士兵吃喝,给他们发子弹, 或许战场上打死一个敌人用一颗子弹的技术,需要下来上千发子弹的训练,即便如此,还和士兵天赋密切相关。

在二战这样的大规模战役中,欧美关于射击的作战思想出现了巨大分歧。

欧洲历来是战场所在地,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普法战争,一直到一战,都是主战场,所以对战争司空见惯,而对战斗的技艺,武士精神极为推崇——

作为一个士兵,甚至具有军人家族传承的士兵,你的使命就是苦练技术,争取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最后在战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视为最光荣,全家老小,全镇人民要把你的遗像挂起来世代瞻仰。

所以,英国人的思想是,贵族就应该往前冲,不怕死,贵族就应该善于战斗,所以,他们一直到二战,都倡导的是每开一枪就要放倒一个敌人。

那么作为敌人,也不需要发明多么变态的武器来打破这种节奏,所以,全世界的战争中轻武器火力都有一个大概的范围。

《让子弹飞》的开头,就有一个精彩的画面,张麻子手持一支李·英菲尔德,打一枪拉一下枪栓,快速射击,十分帅气。

可以说在二战前,全世界的军队基本都觉得,打一枪拉一下枪栓可以了,要比,就比谁拉得快,打得准。

而到了二战,德国人脑洞比较大,需要迅速征服世界,用极少的人口去奴役整个地球,所以他们有了新想法——打得多,是不是也就等于是打得快,打得准了呢?

你在那里瞄准,拉栓,射击,一秒钟一发子弹的效率,我朝着你那个方向给你扫几十发,我的效率是不是要高很多,精度也就跟着提高了很多。

所以德国一直在研发各种高效率的,打破轻武器火力范围的武器,MP40冲锋枪是他们发明的,STG44是他们发明的,Mg43 是他们发明的。这是属于不惜血本的赌徒的做法。

相反,美国人更惜命,能够砸钱的事情,绝不要浪费生命,能够狠狠砸钱的事情,绝不要影响心情,到了二战后期,为了抑制法西斯的强大火力,更是保护士兵生命,美国打破了历史潮流——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强有力的火炮支援,连发射击的步枪,只要能不伤及人的,就算是用黄金先把对方的阵地犁一遍美国人都愿意,同样美国也有这样强大的生产力和军工体系。

日本自民治维新以来,就学的是英法,日本人的军服学的是欧洲大陆前最强——法国。日本人的舰船学的是世界海洋前最强——英国,日本人的个别武器,抄袭的是世界工业设计前最强——德国。再加上这个赌徒家徒四壁,唯有人口是廉价的,所以自然不会给士兵装备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武器,恨不得他们最好拼刺刀,拿牙咬。

而对于美国来说,打德国和日本这样的不要命的对手,哪怕是火力过剩,也要保护人的性命。

所以同样是打仗,背后的BOSS不一样,士兵的待遇可就天差地别了。无数士兵的鲜血维护着国家的尊严,而国家的强大就是士兵的腰板。


HannibalLecter

因为二战时美国用的是半自动步枪,而日本则坚持用拉栓式手动步枪

二战时期的各国主力步枪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欧美各国在战争中后期普遍配备的半自动步枪,如美军的M1式加兰德步枪,德军的1943式半自动步枪。

(M1式加兰德步枪,被军迷誉为二战时最好的半自动步枪)

这种半自动步枪是一种子弹自动装填上膛的步枪,也称为自动装弹步枪,无需像手动步枪那样每一枪都需要手动退弹壳。

其优势就是可连续击发,保持火力输出。

在二战的欧洲战场,在战争中后期,轴心国和同盟国都已经为前线部队换装了半自动步枪,以求取得更大的火力支持。

但是在世界的另一端,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却坚持使用只能单发射击的全手动步枪。

其所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每次射击完后,必须手动拉枪栓退弹壳,就是打一枪退一次弹壳。这样三八式步枪是无法进行连续射击的,射速也十分缓慢。

(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其射程远,精度高的射击理念,反映出二战时日本落后的军事思想)

之所以日本如此固执的使用这种落后的步枪,倒不是因为日本造不出半自动步枪。

主要还是因为日本资源匮乏,无法承担过多的弹药消耗,军队十分重视士兵射击精度的训练,要求一颗子弹就能解决敌人的情况下,绝不使用第二颗。

所以半自动步枪在日军眼里简直就是在浪费子弹。

直到到了战争大后期时,在太平洋上的日军被美军强大地火力打得找不到北。日本政府才开始考虑研发自己的半自动步枪。

只是这个正确的决策来的太晚了。

(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因为步枪火力不足,在与美军的激战中十分吃亏)


千佛山车神

很多人总是把日军在二战步兵火力不足缺乏自动武器归结于日本是岛国,资源不足,舍不得多打子弹,这其实是误解,只是肤浅的靠地图来区分国家是否强大!日本国土小,难道就意味着日本国力弱?那非洲很多国家比好几个日本还大呢,可如今还在吃联合国救济粮,也没看比日本强大!

资源根本不是日本陆军缺乏自动武器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落后陈旧的战略战术思维上!

在二战,日本陆军战术思维基本上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水平!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不光日本,世界各国对步兵武器追求的都是打的远打的准打的狠,而不是火力!所以那个时代的步兵武器,口径都很大,枪管都很长,甚至枪都比人还高!口径越大威力越大,枪管越长,打的越远越准!目标是在远距离就能对敌一枪毙命!

可经历过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的战壕对峙战的一战后,欧美各国都在反思一战经验教训,不断的改革战略战术,开始重视装甲部队和突击部队火力,因为一战由于没有坦克,进攻冲锋步兵又缺乏足够火力,冲锋简直成了自杀进攻,往往伤亡数万还是寸步难行无法突破对方密集铁丝网和大纵深立体化战壕阵地,其实在一战后期参战各国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要不世界最早的冲锋枪就是诞生于一战后期,突击中的步兵必须要有足够的火力才有可能突破对方阵地,而不是自己是对方枪靶子!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是意大利发明的在一战后期投入使用,当时还没有冲锋枪名称,只叫手提轻机枪!

德国由于一战战败,也花了十多年来总结吸取一战失败经验教训,所以在二战重视建立装甲部队,重视空军给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虽然MP40冲锋枪产量不足,但担任突击任务精英部队清一色冲锋枪,以增强突击力量,闪击战的精髓就在于集中坦克和精英部队于漫长战线一点,让局部战场具有压倒性的装甲力量和火力,更容易在一点突破敌军防线,突破后,德军大部队从这个缺口潮水一般涌入敌军大后方展开钳型攻势,两翼包剿合围敌军重兵集团寻求全歼,给敌人毁灭性打击!基普会战苏军六十万重兵被合围全歼就是德军闪击战经典战例!战线上只要有一点被突破,敌军整个防线就会崩塌!法国战役,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一个多月就全国被占领,二百多万法军被俘,德军闪击战,绕过重兵把守的马奇诺防线,从阿登地区突破,上百万德军从阿登四十公里的缺口潮水一般涌入法国大后方,抄了马奇诺防线二百多万英法联军后路,导致英法全线崩溃,三十万英国远征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仓皇逃回英国,二百多万法军无路可去只能投降!

所以,德国在二战极力避免一战那种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消耗战,而是寻求猛烈快速突击来尽快结束战斗,避免陷入消耗战!所以进攻必须要以暴风雪式狂扫一切的力量突破敌军防线,在某一点集中压倒性优势的装甲部队和火力,突破更容易成功!

就像世界第一款突击步枪德国STG-44,希特勒亲自给命名暴风雪突击步枪,就是寄以厚望,他能像暴风雪一般扫荡摧毁一切!

德国虽然二战步兵主力武器是毛瑟98非自动步枪,尤其德国工业限制,冲锋枪产能不够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步枪,但毛瑟98还是做了改良,缩减了枪管长度,这样更方便携带,战斗中更方便灵活!

可以说,二战是建立在一战基础上的,各国都在拼命研究吸取一战经验教训!

可有个国家例外,那就是日本,日本虽然也参加了一战并且还是战胜国,可他主战场在亚洲,压根没参加过欧洲战场,对于欧洲战场根本就没经验,自然也就无法通过欧战来吸取经验教训,一战后参加过欧战的欧美各国都在反思一战,只有日本还停留在一战思维上!所以日本步枪还停留在一战思维,三八式步枪很长,在加上刺刀简直就是当长矛用了,适合拼刺刀肉搏战,口径大,枪管长,打的准打的远,要不小日本还非常重视单发射击精度!

由于日本战争初期主要对手是中国军队,日本一战战术还是没什么压力的,毕竟中国军队不管武器装备还是训练都太差了!小日本根本没经历过欧洲战场工业强国之间的战争,钢铁的较量,火力上的猛烈!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始面对美军,才被打蒙了,美军强大的火力和士兵训练素质,简直成了屠杀!

小日本才开始重视步兵火力要求,以传统火力就是被美军屠杀呢,想都别想能靠血肉之躯突破全套自动火力强大的美军防线,就是自杀进攻!曾有过战斗一整个日军师团两万多人一个晚上就全被美军打死,连美军阵地前的铁丝网都没冲到,一名美军机枪手一晚上就打光两万五千发子弹!美军步兵还得到坦克和后方炮火和海上战列舰舰炮还有空中轰炸机提供火力支援,小日本光靠士兵血肉之躯和勇敢万岁冲锋,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被成群打死,到了天明,绝望的日军师团长亲手焚烧了军旗避免被美军缴获切腹自杀了!根据日军传统,军旗被敌人缴获是耻辱,这个师团番号会被永远取消!

到了后期严重缺乏装甲部队和自动武器的日军也开始反思开始重视,要不然战争后期日本的三式四式五式坦克还有百式冲锋枪为啥研发生产出来?三式坦克属于中型坦克,各项指标比美军谢尔曼坦克还要优秀,火力更猛装甲防护更好,日本生产了几千辆作为本土决战用,下一代四式坦克生产了几百辆,五式只生产了两辆实验验证车,五式甚至是世界第一款装备自动装弹机的坦克,领先当时全世界,具备了现代主战坦克雏形!战争后,美国武器专家研究缴获的三式坦克得出结论,如果这个坦克提前两年面世会改写太平洋战争!

百式冲锋枪出来也太晚,没生产多少日本就投降了,主要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本根本不缺资源,缺资源的话,几十艘航母几百艘战列舰都能生产出来,太平洋战争初期联合舰队号称世界第一海军打的美军都全线防守,大和号和武藏号是世界排水量最大战列舰,排水量七万吨,比两艘航母排水量加起来还大!日本制造了当时世界唯一的远洋潜艇,一次加油能绕着地球跑一圈,在没有核动力时代是世界续航最远潜艇,号称水下航母,潜艇还能携带两架飞机,浮出水面弹射飞机起飞!哪怕战争最后一年,日本年产飞机仍然几万架!

连航母战列舰等都毫不吝啬制造,却告诉我舍不得造小小的子弹,这是多么的可笑滑稽!

归根结底,不是日本造不起装甲部队和自动武器,关键还是日本人思维相对于欧美现代化军事思维差距太大!要不美军评价日军,拿着现代化武器的中世纪武士!在二战,日军处于中世纪野蛮和现代文明夹缝中间地带,还没有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现代化军事制度!


齐天小圣143432292

因为这是两种步枪,美国人大量装备的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而日本人大量装备的是三八式栓动步枪。

美国人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利火药气体和枪机后坐力完成抛壳、子弹装填、上膛等一系列动作,相当于用火药爆炸的化学能代替士兵的上膛动作。射手要做的就是不断扣动扳机,直到弹夹发射完毕。(上图并非M1半自动步枪,但是原理类似)

而日本人普遍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打完一发之后,需要人力拉动枪栓退壳,然后前推装弹上膛并闭锁,然后才能射击。

两种武器的不同原理导致射击动作大相径庭。一边连射,另一边只能拉一下枪栓打一发子弹。半自动步枪的好处是火力密度远高于栓动步枪,在太平洋丛林中一个使用M1加兰德的美军士兵就能压制一个班的日军步兵。只因为栓动步枪射速实在太慢。

半自动步枪火力虽然强大,但二战期间日本人自始至终都舍不得给步兵配备半自动步枪,

首先是因为对于日本人脆弱的工业生产能力来说,半自动火器对于子弹的消耗量相当巨大,日本人担心供应不足。

另外一个原因是日本人独特的岛国思维,揪住一个思路不肯放手。战前日军所有的训练模式都是围绕远距离精确射击进行的。到了跟美国人对阵的时候,发现这个套路在猛烈的火力面前几乎失灵。一般明智的军队会根据战场情况改进火力配置,如前苏联大量装备波波沙冲锋枪以加强近战火力。

日本人可不这么想,仍然一如既往的抱着三八式跟美军对刚,美其名曰武士道精神。其实就是岛国人缺乏变通的僵化思维。从华北平原到东南亚雨林,万年不变的三角队形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那个时代的日本军队,看起来张牙舞爪不可一世,我们也曾被他们的外表所蒙蔽。然而回望过去,不得不说,坚硬卓绝的外表之下是一颗脆弱可怜而又自卑的心。


更多精彩军事知识,点击“关注”吧。


武器装备秀

二战时,日美陆军步兵装备的枪械存在代差,日军步兵手中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枪,弹仓容量5发,属于栓动式步枪。

所谓栓动式步枪,即每扣扳机,只能发射一发子弹,且退弹壳和将子弹推进膛,需要手工拉枪栓来完成,每扣扳机发射后,都需要拉动枪栓,因此射击速度慢,又因为弹仓容量低,火力持续能力差。

(图中左二士官手中的M1卡宾枪)

而反观美国大兵,除了个别狙击兵手中是M1903春田栓动式步枪外,基本上都上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以及M1卡宾枪,另外还有M1式汤姆森冲锋枪和M3式冲锋枪,都是半自动和全自动射击的枪械,其火力持续性能,都要远超日军单发的栓动步枪。

其中,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8发漏夹供弹,具有火力猛、射程远、射速快、射击精度高等特点,被誉为二战中最可靠的一把步枪。

(美女兵手中的M1式冲锋枪)

M1卡宾枪,重量很轻,15发弹匣供弹,后期改进型有30发供弹具可选择,火力持续能力也完爆日军步兵手中单发的三八大盖。

M1式汤姆森冲锋枪和M3式冲锋枪,尽管发射手枪弹,弹丸杀伤力不如步枪弹,但有20发和30发直弹匣,所以火力猛,适合冲锋和阵地战,其火力也完胜日军步兵的单发步枪。

(二战日军三八栓动步枪)

其实,在二战时,依日本的科技,完全可以制造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但日本是个岛国,资源相当有限,当初引进德国毛瑟步枪时,就将其弹丸由7.92毫米,改成了6.5毫米。

此改变步枪口径,有两个原因,一是毛瑟步枪7.92毫米弹丸威力过剩,表现在后座力极大,不适合身材矮小的日本兵;二最主要的是,将步枪口径由7.92毫米,改成6.5毫米,可以节省大量保贵的铜材,当时子弹和炮弹的弹头和弹壳,都是用黄铜制造的,战时耗费量极大。

(美军手中的M1加蓝得步枪)

此外,日军方对士兵灌输宣扬的是武士道精神,十分重视士兵的枪法,要求一发一中,也强调刺刀见红,重视士兵的拼刺,所以二战时,日军步兵枪法精准,拼刺技术高超,这些都是历史事实。

再则,日军方认为冲锋枪百发一中,太浪费子弹,所以一再阻扰冲锋枪的开发,甚至在残酷的太平洋夺岛战役中,日军守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在与美军逐岛争夺战中,被美军步兵火力彻底压制死伤惨重,生产百式冲锋枪时还要求装上两只脚,能当机枪用,又要装上刺刀,能拼刺用,军部的目光短浅,使百式冲锋枪产量尚不足万余支,还未装备日军守岛部队,战争已经结束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因为美军装备的主要是半自动步枪,以及很多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等自动武器,而日军方面则只有少量的自动武器可用,大部分还是栓动步枪,因此就给人以日军武器火力不足的印象。

二战之前,美军就已经开始计划换装新式装备了,这其中就有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等很多在二战中叱诧风云的武器。不过其实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军很多部队依然没有完成换装,比如在菲律宾战败的美军,装备的依然是M1903步枪。而像美海军陆战队,更是在陆军换装M1半自动步枪之后才得到了这款好枪。

不过战争中美军的主力依然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还有就是M1卡宾枪,也是半自动步枪,火力适中,而且后坐力较小容易使用。除此之外就是很多自动武器了,汤姆逊冲锋枪、M3冲锋枪、M1918勃朗宁轻机枪(不过使用中常作为自动步枪),以及M1917、M1919、M2等机枪,因此美军的火力优势是很强大的,日军完全处于下风。

日军方面的装备就很简陋了,由于资源稀少,出于节约资源的目的,日军绝大多数士兵装备的依然是栓动步枪。不过并不全是三八大盖步枪,日军认为三八式步枪威力不够,有所欠缺,所有又开发了九九式步枪,使用更大的7.7毫米弹药,威力更强。在太平洋战场的日军主要装备的就是这款步枪,而不是三八式步枪。不过这些都是栓动步枪,相对美军的M1半自动步枪不占优势。

日军的自动武器十分稀少,主要就是各种机枪了。首先是92式重机枪,只能用于防御作战,机动不便,而且使用弹板供弹火力持续性不强。而大正十一年式机枪、99/96式机枪的装备数量实在不多,因此日军基层自动火力很是贫乏,完全无法和美军相比。


雇佣兵


这是电影《风语者》的剧照,在图片当中可以看见“凯奇”饰演的主人公使用“汤姆森”冲锋枪、边上那个“纳瓦霍人报务员”使用M1卡宾枪、其他战士有用M1919自动步枪(当机枪用)、M1半自动步枪、还有一位战士背负M2–2火焰喷射器。
而这张《血战钢锯岭》
的剧照里军士长使用M3冲锋枪,边上为M1919A3机枪。

这两部电影都是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的!二战人类首次“全面机械化”战争,武器装备的生产量和弹药的消耗量 8–12倍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盟国与轴心国的交战“拼”的就是: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水平,双方都以自己在国内资源保有量和海外资源获取量进行军工生产!

美国本土由于远离战场,并且工业设备没有受到破坏,更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同时北部同样辽阔的加拿大也可以为美国军工生产提供人力、物力,也就是说美国工业生产基本上享有了一个大洲的总资源量!这还未包括墨西哥与拉美。所以,美国二战期间的武器装备生产量和弹药生产量是全世界最高的,超过了“德日”法西斯军工生产量的数倍之多!举一个小例子:美国1942年“珍珠港事件”以后,军工产能被释放,从1942年–1945年德国投降这段时间,一共生产了各种口径的子弹110亿发!不但自己用,还提供给了欧洲盟国(根据欧洲国家枪械型号生产)和亚洲战场的我军。所以,美军有条件大量使用:半自动和自动武器,就是用密集的子弹压制对方!
同样是《风语者》


剧照,鬼子使用的是99式步枪和99式轻机枪。

反观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到1945年“八一五投降”一共只生产了22亿发子弹…这样巨大的生产差距,限制了日本自动武器的生产与使用,事情可以追溯到战前,日本人自己认为:本国资源贫乏,不适合大量列装自动武器,一分钟几百发的射速,不到20分钟就把携带的弹药打完了,枪没有子弹就是“烧火棍”,并且不瞄准敌人就射击,显然是浪费!这些与日本的国情不符合,与其将大量子弹“泼向敌人”,不如苦练精准射击,一枪毙敌!并且在亚洲日本是唯一的工业化国家,武器装备质量与产能领先亚洲就可以了!所以,基于“节省”和领先亚洲这样的指导思想,从38大盖到99步枪,都是“一枪一拉栓”的栓动步枪!
资源贫乏的日本,根本没有资格发动世界大战!一只再强壮的蚂蚁怎么可能打败大象?。并且还是好几只大象,大象睡着的时候,蚂蚁也许会咬一下,但是!大象醒来时……!


皇家橡树1972

日军使用的三八大盖一次只能射击一颗子弹,然后要拉动枪栓退出弹壳,压进第二颗子弹,然后再次射击。日军不是不能设计并生产出自动步枪,而是它自身资源匮乏,子弹制造浪费资源,因此日军设计步枪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精确度,尽量做到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另外日本武士道精神广泛存在,骨子里还是喜爱冷兵器作战,因此枪与刺刀是步兵的标配!

美国是一个爆发户,国土资源多,干事情也是财大气粗,因此枪械设计理念是快速连发!美军的步枪整体上比日军高一个档次,打仗时美军也不重视节约子弹,总是疯狂扫射,以压制敌人!日军则是精确点射,有效杀伤敌人,然后混到一起白刃刺杀,在气势上压倒敌人,摧跨敌军的抵抗意志!

不得不说,日军虽然残暴如禽兽,但是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是远远强于美军和国军的!日军不怕死,不珍惜士兵生命;美军怕死,很在意士兵伤亡情况;日美两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充分展现了各自的传统!



大秦铁鹰剑士

倭国一直以所谓武士道精神自诩。

面对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顽固认为,百发一中的冲锋枪不如一发一中的步枪。



所以,当面对美国士兵的M1步枪,三八式步枪的孱弱火力射出一发子弹,美国士兵立即凶悍回击过去八发子弹,那个酸爽啊。

这是M1步枪弹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