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万亿美元,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为何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根据美国财政部5月15日发布的消息,3月中国继续增持110亿美元

美国国债,使持有的美债总额达1.188万亿美元,创下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即便中美关系在贸易战之中风雨飘摇,但是中国仍然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

很多朋友对这件事都不理解,甚至感到愤懑,觉得美国不是好东西,买他们那么多国债还动不动挑衅中国。

也有很多人说可以通过减持美国国债对美国施加压力,各种捕风捉影的阴谋论层出不穷,其实这件事情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

1.188万亿美元,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为何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什么是美国国债

债券和股票、基金一样,都是投资者最经常购买的理财产品。美国国债是由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发行,大家自由认购的欠条。

这个欠条的基本条件:30年到期还本,30年内每年支付利息(也有10年和5年期的,目前30年期利息约为3.2%左右)。

几十年来,每年都有新债券发行,已经发行并被买家认购了的,则在世界证劵市场上流通。

由于自从发行以来,美国政府严格地执行了按月付息和到期还本的承诺,这个债券在全世界有极高的信用。

在投资界,要论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无疑是美国国债更具优势,和股票、基金比风险要低得多,和银行存款比利息则要高的多。

广义上说,债券任何人都可以发行,私人间借钱也写一个字据,那也是债券。

伊拉克政府没钱了、津巴布韦政府没钱了,都可以发行债券,只是这些债券的价值无法保证,被称为垃圾债券。

那为什么单单美国的债券受到大家的青睐,都愿意持有呢?

除了信用良好收益还不错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美国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对象,美元也是主要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计算货币,所以各国的收支盈余也必然是美元,使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则显得顺理成章。

美国债券是全世界流通的,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给任何愿意接手的人,当然售价由当时的市场决定。

中国累计购入的美国债券,一部分是从美国直接购入,很大一部分是市场上其他持有人再出售的。

中国出售债券,也不是卖给美国,而是在市场上标售,价高者得。

1.188万亿美元,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为何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世界各国持有美债的情况

根据2015年的数据,美国国债共计18.15万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2个月GDP的102%。

其中,6.2万亿(约47%)的国债由外国投资者持有,其余12万亿由美国人(含机构)持有。

很多美国人的投资组合中都包含债券,越保守的人,债券所占的百分比越大,老年人的养老金投资有很大的债券成分。

买美国国债的钱从哪来

1.188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那就是实打实的1.188万亿美元,这么一大笔钱都是从哪来的?

第一、出口。

那些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企业,在中国商人和工人的辛勤劳作之下,中国保持了几十年越来越旺的出口规模,也维持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我国长期出口增长强劲,出口到外国的商品都是以外币(主要是以美元为主)结算,这就造成厂商用商品换来的都是美元。

厂商回到国内肯定还要重新买原料组织生产,给工人发工资,或者扩大再生产,而美元在国内是不流通的,于是厂商就找到了银行,用手里的美元把人民币换出来。

这里的“厂商找到银行”, 更准确的说,是国家要求厂商把收到的外汇“卖给”国家,称作强制结汇。

国家不容许厂商手里持有外国钱,这个涉及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其实国家实行外汇管制,厂商手里即便有美元,没有进出口权也没法花)。

1.188万亿美元,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为何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第二,境外对中国投资。

随着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外资希望进入中国投资,那么外资手里的外币,也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人民币,这些也都会转化成外汇储备。

以上这两点其实就是我们总在媒体上看到的“我国经常账户(外贸往来)和资本账户(外国投资)的双顺差”——是造成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但是,这些新增的外汇储备归根结底都是用人民币兑换出来的,银行一手收入美元,另一手就要把等额的人民币“换”出去。

这里用于兑换美元的人民币,是央行先发行的央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债券),然后再换成新印制发行的钱。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贸易或者外资进入,就要发“新”钱,是不是就造成了所谓的“输入型通胀”?

这就是央票的作用了,央票已经吸收了一部分流动性,这时发新钱不过是补偿了因为央票丧失掉的流动性。

但是,当贸易或外商投资增速过猛,发行央票的速度赶不上这一增速的时候,就成为“输入型通胀”的原因之一,当然这是后话。

说到这里咱们就能看出来,中国拥有的庞大外汇储备并不“欠谁的”,流入的外币我们都用人民币还了。

而且,维持一定量的外储是维系汇率的工具之一。

1.188万亿美元,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为何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为什么一定要买美国国债

国家手里有了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闲钱),其去向当然是关系到国家甚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发展。

那么为什么不去做其他投资,一定要买美国国债呢?

其实中国每年也会在国外买很多东西(飞机啊什么的),也会花一大笔,但是对于庞大的外汇储备来说,这些都是九牛一毛。

而且中国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比如高科技的一些技术、设备、武器等,外国对中国有出口限制。

而且中国的外汇也不是只买了美国国债,也有部分是做其他投资的,比如买黄金什么的。

但是这么一笔巨额的外汇资金,只做些小投资是消化不了的,放着不用更不切实际。

买外国股票?可能真买了一些,但是不可能大批量,一是不安全(跌了谁负责),二是没那么多专家天天盯着市场。

买别国国债?俄罗斯、伊拉克、津巴布韦都发行了债券,但是肯定不会买的,为什么大家都懂。

选来选去,只有买美国国债比较合适:有保障、卖的掉(市面上供不应求)、回报率尚可。

有一个观点经常误导大家,就是有人说中国人辛辛苦苦赚的钱却拿去养美国人,这句话漏洞百出,不值一驳。

其实这一个完全商业的行为,没有谁逼谁,购销双方完全自愿的行为。

当然也有人会问,要是美国国债贬值怎么办?美国故意印钞票怎么办?美国不想还怎么办?

中国虽然购买美国国债的量比较大,但在美国国债的总体量里也只是冰山一角(大概占比5.5%)。

美国国债最大的买主是美国国内的银行、机构和美国人民,美国如果要赖账,要故意贬值,没等中国不同意,他们自己国内的公司和老百姓就先闹开了。

1.188万亿美元,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为何持有大量美国国债?

那至于有人说的,减持美国国债增加贸易战的砝码又有没有可行性呢?

其实2016年全年,中国美债的持有量就下降了差不多2000亿美元,但是这一规模不超过美债市场的1%,而想用1%来威胁美国经济太不现实,事实也证明,这2000亿的减持对市场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而美国国债过去平均5年的认购比例是2.58倍,也就是说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随着美国利率的逐步提升,认购比例可能继续提升,中国如果在二级市场抛售美债,会有买单迅速接盘。

且不说中国如果用这种方式操作,会不利于自己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更现实的问题是,即便抛售美债后,还能有什么提供3%左右无风险利率的资产可以投资?

日债和欧洲都在零利率附近,如果叠加日元和欧元升值,净投资收益会是负数。

说到底,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一个商业的行为,不是说没有目的的白白给美国钱花。

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归根结底是一个钱放在哪里更好、更安全的问题。

今年1月有外媒传消息说“中国高层官员认为美国国债吸引力减弱,建议减缓或暂停增持美国国债”时,中国外管局官员曾对此予以驳斥,表示:“我国投资美债是市场行为,而中国是负责任的投资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