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什麼不修運河?

孤影看繁華

有些國家本身也許沒有豐富的資源,但是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一樣也可以為國家的發展帶來豐厚的回報。比如,巴拿馬擁有的巴拿馬運河、埃及擁有的蘇伊士運河每年都帶給兩國豐厚的財政收入。

而今天所講的這個國家也處在有利的地理位置上,如果能夠開通克拉地峽運河,那麼泰國所獲得的回報將介於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之間,據測算每年也將有20億美元的收入。

我們先來看一下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基本情況:

巴拿馬運河,是由美國公司負責修建,於1914年通航,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道。全長65公里,寬的地方304米,最窄的地方有152米,水深12.55米,只能允許巴拿馬型船通過,不過擴建之後通行能力將大幅提高。與繞道南美的合恩角相比,美國東海岸的船隻到達西海岸可縮短14800公里。目前每年通行船隻14000餘艘,為巴拿馬帶來大約10億美元以上的通行費收入。

蘇伊士運河,由蘇伊士運河公司負責修建,1859年4月動工,到1869年11月正式通航,是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重要貿易通道。運河全長190公里,運河寬度280-345米,深度22.5米,可通行21萬噸級輪船。蘇伊士運河每年通行船隻18000餘艘,可為埃及帶來50億美元以上的通行費收入。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里,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里。

而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最窄處僅有56公里,如果能夠在此處開挖修建一條運河,將連通太平洋和印度洋,使過往船隻比繞道馬六甲海峽至少節省1200公里的距離。而泰國可以藉此收取過往船隻的通行費用,將會為泰國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

其實早在17世紀時,泰國便有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打通東西兩岸的構想。100年以前的泰王拉瑪五世在位時正式提出開鑿克拉地峽運河的計劃,但由於受當時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所限難以實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佔領泰國期間也有在克拉地峽開闢運河的計劃,但日本還未實施計劃,日本就已經戰敗投降。

1970年代,開鑿克拉地峽的構想再次被提出,但是泰國由於擔心對南部伊斯蘭分離主義的的影響,開鑿運河會將南部與北部泰國腹地分割,加劇不穩定性,因此開鑿運河計劃長期被擱置。

2004年泰國總理他信提出,通過建設克拉運河,吸引國際石化企業進駐,把泰國打造成為亞洲石油中心的構想。但是由於建設費用龐大,泰國國內也有不少反對意見,再加上隨後泰國局勢的變化,導致運河也未能開挖。

但根據前期初步規劃方案,擬建中的“克拉運河”,全長102公里,雙向航道,寬400米,水深達25米,建設工期10年,總投資約280億美元。

那麼,目前泰國修建克拉地峽運河還存在哪些問題呢?

第一、泰國難以負擔高額的建設費用。

280億美元的建設費用對於泰國來說確實不是一筆小數目,泰國自己難以承擔。但從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建設經驗來看,這些運河都是依靠國外資本開挖的,最後經過若干年以後政府再全部收歸國有。但對於克拉運河的修建也可以採取多種融資渠道,比如允許企業入股、申請亞投行貸款、國際金融財團投資、本國政府投資等多渠道籌集資金。

第二、面臨南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的反對。

克拉運河的修建將大大分流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將會對新加坡的航運地位形成衝擊,也會減少依賴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從航運業中獲取的經濟利益,因此這兩個國家會對泰國修建克拉運河提出反對。

克拉運河的修建將產生哪些影響呢?

第一、縮短東亞到印度洋和歐洲的距離,降低運輸費用。

克拉運河開通以後,往來東亞和中東、歐洲之間的船隻不用再繞道馬六甲海峽,可以縮短航程1200公里,可節省2至5天航運時間。以10萬噸油輪來測算,單次可以節省35萬美元的運費。

第二、將削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在馬六甲海峽的地位。

馬六甲海峽目前是東亞通往印度洋和歐洲地區的必經之路,因此新加坡依靠馬六甲海峽成為世界航運中心,而克拉運河的開通將大大分流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這將削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東亞通往印度洋和歐洲航線中的地位。

第三、泰國將因此受益頗豐。

泰國一方面可以分享運河建成後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同時泰國可以藉助運河的修建在運河附近建設石化產業等與海運密切相關的產業,打造本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綜上,泰國可以藉助一帶一路的契機,啟動克拉運河的修建,藉助國際資本完成運河的修建。但是由於克拉運河的修建將影響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對於東亞地區航運安全有著一定的影響,但是鑑於美國在馬六甲海峽和泰國都有駐軍,因此克拉運河的修建經濟利益將大於地緣政治利益。


銘蘇先生

泰國本土不願意修運河主要是用不著,而傳聞中一直想開通的“克拉運河”主要還是因為新加坡等外部勢力的反對干涉而擱置。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開闢了運河,比如中國的京杭大運河,德國的日德蘭運河,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巴拿馬的巴拿馬運河,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眾多國家都擁有運河。運河主要是溝通內陸不同水系,促進交流與經濟發展。


泰國的地形以平原為主,但是並沒有修建運河的必要——泰國西部、北部、東部多山區,而人口密集的湄南河流域,水網密佈交通便捷,根本沒有修建運河的必要。而山區水流湍急、地勢落差太大,也無法修建運河,最主要的就是泰國經濟集中性很強,並不分散,所以不用修建運河。

泰國的形狀如同一頭大象,在泰國南部“象鼻子”那裡有一條著名的“克拉地峽”,最窄處僅僅56公里,最高點75米。泰國與日本等國家一直想在這裡開鑿一條“克拉運河”,可以大規模縮短航程,而且可以避開海盜越來越多的馬六甲海域。

然而因為耗資太大,而且泰國國內時局動盪,此計劃一直沒有進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也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影響,分分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