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二十兩銀子能辦多大事?

西門塔爾637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這是因為銀子的購買力在清代不同時期其實是有不小差別的。比如說1684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三年,購買一石的大米,需要銀子0.87兩。而1800年,也就是嘉慶五年,同樣購買一石的大米,需要銀子1.98兩,翻了一倍多。而到了1898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四年,同樣購買一石的大米,需要銀子2.42兩。可以見到,清代銀子的購買力是一直在下降的。回到我們的問題的話,也就是說,清初20兩銀子能辦的事情,到晚清應該需要50兩銀子才能辦下來。

再說說單一時期的物價吧。

以道光二十一年,也就是1841年的物價而言,當時北京城內,買一石的大米需要銀子2.27兩。而當時一斤肉要20文。一斤魚要54文。烤鴨一套要500文。優質門簾一掛要1000文。一部《朱子全書》要4000文。一雙尖靴要2500文。一斤醃肉要100文。一斤豬油要140文。而當時1兩銀子可以換1434文錢。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換算一下。不過大致結論是,在清代,相對於生活必需品而言,書、帖等文化用品的價格極高,可見當時價格比例和我們今日有很大區別


橘玄雅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看到後我忍不住想回答一下,凡事跟金錢有關的話題,大家總是非常感興趣,尤其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裡面的人出手似乎都很大方,動不動就從袖子裡拿出銀子,今天就來說說清代二十兩能辦多大事?

由於不同時期的物價和購買力是不同的,我們先來看看清朝時期一兩銀子能幹些什麼?

為了公平起見,我們選擇乾隆時期來換算一下。因為經過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乾隆時期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說實現了安居樂業。

乾隆年間,京城一個普通百姓每月大概收入在2兩銀子左右,茶館裡一個跑堂的夥計每月差不多能賺1兩,也就是說清代的20兩是一個正常家庭的年收入。

清朝1兩白銀大約是1000文銅錢,當時10文錢正好買一升大米,而一升就是現在的1.5斤,因此一兩銀子能夠買150斤大米,大概相當於現在的300塊錢左右。不過清朝時期的物價和現在天壤之別,因此一兩銀子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大開銷。

清朝時期在京城鬧市租一個半畝的四合院,每月租金大概才一兩多銀子,乾隆十三年,京城一間瓦房大概是15—18兩銀子,也就是說有20兩銀子足夠買一間房子,而且還是京城的房子。

綜上所述,清朝乾隆時期,一個普通百姓奮鬥一年,大概能收入20—30兩,一年就能為自己置辦房產了,因此二十兩在當時價值還是很高的。


讀史知天下

我們以康熙時的物價來看,看20兩大概能買到什麼東西:

1、2500斤-3000斤大米(甚至更多,因為康熙時的米價最便宜)

2、350斤牛肉

3、300斤羊肉

以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日開銷大概在40文錢(1兩等於1000文,正規來算),20兩可以維持生活一年多了。

金庸的祖上查慎行曾經記了一個事,他說,付給轎伕工資是1兩,轎伕就相當於現在所說的私人司機了,司機工資才1兩。

而一個織工,一個月工資是1兩4錢(算是高級職工的工資)

一個官員的收入,以巡撫為例,也就是省長啦,年收入是120兩左右。

到了清後期,物價上漲,20兩能幹的事情就不多了。


萬畝福田

我來回答你,我是金鑫鑫金,現在大部分人的回答估計都是把銀子摺合成大米或者其他糧食來衡量銀子的購買力,難免有失偏頗,因為現在的大米我國基本都是高產的雜交水稻,而且國家對大米及小麥這種關鍵性糧食的價格一直都控制的很低,這是為了保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屬於穩定問題。至於20兩銀子能幹什麼,我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家有一封光緒年間的家書,是拍賣會上拍回來的,因為是普通人的家書,所以也不是很貴,裡面的內容很好的解釋了當時銀子的購買力。信裡面是內容是和家裡要錢的,涉及到購買力的內容,有很直白的一個說明,信主人叫楊髮長,他給他二哥寫信到,從西安到北京主僕二人一共花了6兩7錢銀子,還剩下10兩多及制錢若干,請其二哥通過託人再帶10兩銀子過來。看完信,我很震撼,從西安到北京路途遙遠,古人雖比現代人吃苦,能在路上風餐露宿,但只花了6兩多就夠了,可見銀子在當時還是很值錢的,看來各種清宮劇裡動則幾十萬兩白銀都是騙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