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文人書法開展鼻祖

張芝的青少年時代是在敦煌度過的。史傳張芝從小好書,凡家之衣帛,皆書而後練,尤善章草書,出諸杜度。張芝7歲時,其父延請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教他識字習書,3年後又送他到敦煌郡學館就讀。學館內有個水池,四周綠樹環抱,十分清靜。 每天下午,張芝都要在水池邊習字。當時的紙張十分昂貴,張芝主要用竹簡來練習書法。練上幾天,寫過字的竹簡便堆得像座小山。

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文人書法開展鼻祖

張芝書法

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文人書法開展鼻祖

張芝書法《冠軍帖》局部

王羲之曾敬佩地說:“臨池學書,池水皆墨,好之絕倫,吾弗如(張芝)也。”前人吟詠敦煌古蹟20首中有《墨池詠》一首,講的正是張芝的故事:“昔人經篆素,盡妙許張芝。草聖雄千古,芳名冠一時。舒箋觀鳥跡,研墨染魚緇。長想臨池處,興來聊詠詩”。

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文人書法開展鼻祖

王羲之、王獻之畫像

在漢代書法發展史上,張芝草書的出現標誌著草書文人化傳統的開端。作為文人書法的開山鼻祖,張芝草書相比於杜度、崔瑗,在審美形式上更加純化,省減章草的盤曲結構,線條開放,時空運動特徵更趨強烈。同時,草書的法度也在張芝草書中得到初步建立。張芝的草書墨跡不傳,《淳化閣帖》收入《八月帖》、《冠軍帖》、《終年帖》、《欲歸帖》、《二月帖》等。

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文人書法開展鼻祖

張芝草書《冠軍帖》

張芝從民間和前輩那裡汲取草書藝術精華,獨創“一筆書”,亦即所謂“大草”,使草書得以從章草的窠臼中脫穎而出,使中國書法進入了一個無拘無束,汪洋恣肆的展示空間,從而使書法家的藝術個性得到徹底的解放。

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文人書法開展鼻祖

張旭書法

“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如行雲流水,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這是張懷瓘在《書斷》中對一筆書的精闢概括,同時高度評價張芝的草書“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從而成為“草書之首”。

漢代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文人書法開展鼻祖

唐代孫過庭《書譜》

張芝的草書給中國書法藝術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生機,一時名噪天下,學者如雲。王羲之對張芝推崇備至,師法多年,始終認為自己的草書不及張芝。懷素承認從二張(張芝、張旭)書法中得益最多。孫過庭在《書譜》中也多次提到他把張芝草書作為藍本而終生臨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