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

高陵区隶属陕西省西安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西安市北部,因境内有奉正塬,塬体高隆,称塬为陵,故名高陵。建于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地处关中平原,泾河、渭河两岸。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区、灞桥区,西连咸阳市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北临阎良区,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称。

截至2016年,高陵区幅员面积294平方公里,辖3镇3街道2管委会;全区户籍人口33.22万(常住人口35.11万)。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24亿元。

高陵境内有唐昭慧塔、李晟碑、东渭桥遗址等古文化遗迹,是中国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之一。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

中文名称

  • 高陵区

  • 外文名称

  • Gaoling District

  • 别 名

  • 关中“白菜心”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陕西省西安市

  • 下辖地区

  • 3镇3街办2管委会

  • 政府驻地

  • 鹿苑街道县门街29号

  • 电话区号

  • 029

  • 邮政区码

  • 710200

  • 地理位置

  • 陕西省西安市北部

  • 面 积

  • 294平方公里

  • 人 口

  • 35.11万(2016年常住人口)

  • 方 言

  • 中原官话-关中片-东府小片(秦语)-高陵话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泾渭分明自然景观 昭慧广场景区等

  • 机 场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 火车站

  • 西安北站 泾河站

  • 车牌代码

  • 陕A

  • 行政代码

  • 610117

  • GDP总计

  • 300.24亿元(2016年)

  • 地方特产

  • 甜瓜、大豆、高陵土豆片馍

  • 地方球队

  • 高陵热波羽毛球队

历史沿革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置县。

新莽天凤二年(公元15)改名千春。

更始元年(公元23)复命高陵。

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更名高陆。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又复名高陵,相沿至今。置县以来,随着历代行政建置的改变,县境屡有增析,变化不定,自清代起基本趋于稳定。

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撤销阳陵县,其辖地部分并入高陵,县境较前为大。

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省万年县入广阳、高陵二县。县境较前又有所增大。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析本县泾河以南置鹿苑县。

贞观元年(公元627)撤销,辖地复归高陵。

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析本县清平乡以奉庄陵,县境较前缩小。

最早记载县境大小的是北宋宋敏求《长安志》。据载:县境东西28里,南北33里。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泾阳县并入高陵,次年(1266)复立。

明《高陵县志》中,有在明代析东南数里(即张桥、孝义、安信三里之一部分)划归临潼的记载。县境广28里,袤35里。其南省城,东南临潼,东栎阳,又东渭南,东北蒲城,北富平,西北三原,西泾阳,西南咸阳。

清代县境变化不大。雍正十年(1732)《高陵县志》记为东西距30里,南北距30里。东至临潼界10里,西至泾阳界20里,南至咸宁界20里,北至三原界10里,东南至临潼界20里,西南至咸阳界30里,东北至三原界7里,西北至三原界15里。

光绪十年(1884)《高陵县续志》记为东西30里而遥,南北30里而近。

民国时期,县境亦未有明显变化。据民国三十年(1941)《高陵县区保总图》记载:本县东西相距36里;南北相距33里,面积1188平方里。东至临潼县13里,西至泾阳县21里,南至长安县23里,北至三原县14里,东北至三原、临潼县11里,东南至临潼、长安县28里,西南至咸阳、长安33里,西北至三原县20里。距省城70里。

1953年高陵县与邻县调整插花地时,将高陵区东南的惠家场村划给临潼县,换回原邓、邓家沟、六家庄3村。将高陵县渭河南的班家、草店两村划给原长安县(现长安区),换回马坊滩、兴隆村两村。

1956年5月,高陵县东北的邸家、学杨、刘家庄、湾里赵4村及王化孙的一部分划给三原县,换回南任、北任、官村聂、官村刘、蜜蜂王、吴郑坊马家、白马寺滩7村。

1958年12月14日,高陵县渭河南的耿镇地区(即今耿镇,当时称红旗耕作区)割归西安市,1963年8月20日还归。高陵县东西长20.55公里,南北宽20.1公里,总面积为294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高陵县,设立西安市高陵区。

2015年8月4日,高陵“撤县设区”正式挂牌,结束2365年的县制历史。

风景名胜

流阳陵县城遗址

流阳陵县城遗址位于马家湾米家崖村东产经300米泾河南岸台地上。呈长方形,城墙夯筑。现存南墙残长约600米,东西墙均残长约60米;残高1—2米,基宽3米,夯层厚13—15厘米。因泾河南移,北墙已不存。采集有“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瓦当及外素面、内布纹筒瓦、板瓦残片。西汉景帝时以弋阳县改制,王莽时改为渭阳县。1982年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流阳陵县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自然景观本区历史景观之一。位于城区南5公里泾渭河汇流之处。汛期,泽水相对为浊而渭水相对为清,非汛期,泾水相对为清而渭水相对为浊。二水任性而自遇,清浊而并流,界线异常分明,成为千古奇观。骚客文人常以此指陈时势,剖析义理,悟出了许多人生哲学,教育了不可胜记的人民群众。唐代吕牧《泾渭扬清浊》诗云:“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京。二渠通作润,万户映皆清。明晦看殊色,潺流听一声。岸虚深草掩,波动晓烟轻。御猎思投钩,渔歌如濯缨。合流合禹力,同共到沧瀛”。

昭慧广场景区

主要有昭慧塔、昭慧院、佛教文化小品、环塔广场、古建长廊、牌楼等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