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宣告徹底滅亡,“辮帥”張勳為何仍不死心,難道只是“愚忠”

大清宣告徹底滅亡,“辮帥”張勳為何仍不死心,難道只是“愚忠”​眾所周知,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宣統帝溥儀下旨退位,自此皇帝退出歷史舞臺。但仍舊有人倒行逆施,先是1915年袁世凱祀孔祭天,改“洪憲帝制”,後又有“辮帥”張勳率兵入北京,扶持清廢帝溥儀復辟,結果僅僅12天便在全國的討伐聲中草草收場,成為民間的飯後笑談。那麼這就讓人深思了,“辮帥”張勳能夠做到一方軍閥說明也是有一定才能的人,明明知道恢復帝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為什麼仍不死心,難道只是對皇帝的“愚忠”?答案肯定是否。


大清宣告徹底滅亡,“辮帥”張勳為何仍不死心,難道只是“愚忠”

張勳,字少軒,號松壽老人,江西奉新縣人,1895年投靠袁世凱,後成為北洋軍閥之一,因為他資歷比較老,其他大小軍閥都跟給他面子。1911年清帝退位後,所部改稱武衛前軍,禁止剪掉辮子,以此表示效忠清廷。當時人稱“辮子軍”,張勳也因此得名“辮帥”。1915年擁護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公爵,但其仍一心維護清廷。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當了大總統,但實權在國務院總理段祺瑞手中。不久二人在是否“參戰”方面產生矛盾,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黎元洪和國會則堅決反對對德宣戰。1917年, 張勳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5000辮子軍進入北京,與7月1日和康有為一同擁護溥儀復辟,但12日便被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為期僅僅12天的復辟鬧劇草草收場。
大清宣告徹底滅亡,“辮帥”張勳為何仍不死心,難道只是“愚忠”

雖然同是復辟,和袁世凱不同的是張勳復辟清朝是出自於古代傳統的臣子的思想,他想做的是中興清朝而不是成為一個控制朝野的權臣。我們知道張勳出身於草根,他感激清廷對他的重用又加上他的腦中還保留著古時君君臣臣的等級守舊思想,所以我們說他擁護溥儀搞復辟的行為就很容易理解了。張勳對清朝的愚忠表現在很多方面,辛亥革命爆發之後不久清朝宣佈滅亡,張勳依然留著辮子而且他的部下也不得剪除辮子,他用留辮來表示他依然忠心於清朝。後來張勳復辟失敗之後他依然執著的留著大辮子,有人勸告他大清已亡大勢已定應該把辮子剪掉。張勳卻說道:“吾迴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大清宣告徹底滅亡,“辮帥”張勳為何仍不死心,難道只是“愚忠”


張勳復辟失敗後被北洋政府特赦,當時的軍閥如袁世凱和張作霖都紛紛請他出山為官但都被張勳給拒絕。1923年9月11日張勳去世,溥儀得知之後賜於他“忠武”諡號。孫中山曾評價張勳道“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張勳雖然是革命的敵人,但是他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說張勳要是在古代或許是一個忠臣,但是當時世界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帝制已經走向了末路,張勳想憑藉一己之力阻礙歷史前進可以說是螳臂當車。

歡迎各位小夥伴在下方留言討論,想要了解某方面歷史也請留言,小七定會一一拜讀,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小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