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為何要為清室復辟賣力,難道僅是因為愚忠?張勳:我又不傻

1911年轟轟烈烈的武昌起義爆發,革命熱潮迅速席捲全國。不久後南方數省紛紛獨立擺脫清廷的控制,隨著民主主義情緒的進一步高漲,清朝退出歷史的舞臺是時代所趨。1912年清帝溥儀宣佈退位,移居頤和園。然而卻有人時隔五年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擁立皇帝復辟清朝,這個人就是張勳。

張勳為何要為清室復辟賣力,難道僅是因為愚忠?張勳:我又不傻

張勳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江西省奉新縣人。1917年6月張勳利用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的”府院之爭”以調停的名義帶領5000“辮子軍”進入京城。同年7月張勳趕跑了總統黎元洪,擁立年僅12歲的溥儀再次登上皇位。然而張勳為復辟如此賣力,真的如世人所認為的那樣出於對清廷的忠心嗎?

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的張勳,自幼便是一個孤兒,迫於生計他跑到湖南參軍,後來跟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由於作戰勇猛在中法戰爭中立有戰功,被破格提拔參將。後來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張勳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防奉天,後來被袁世凱一眼相中調張勳跟隨他去山東鎮壓義和團被升任總兵。1901年調北京擔任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信任。溥儀即位後,歷任江南提督。

張勳為何要為清室復辟賣力,難道僅是因為愚忠?張勳:我又不傻

從一個孤兒到封疆大吏,張勳認為這一切都是清廷賦予他的,因此張勳十分感念清廷對他的恩情。為表忠心他命令他的部下一律蓄髮,因此人稱“辮大帥”他的部下也被稱為”辮子軍”。他本人也一直以清朝忠臣自居。當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在清帝退位前對,袁世凱曾派恩試探了張勳對此事的態度。張勳說:“袁公對我有知遇之恩我當不負,清朝對我有君臣之義我亦不敢忘。若袁公不負朝廷我又怎敢負袁公”由此可見張勳對朝廷的忠心。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張勳確實對清廷忠心耿耿,但他對於清帝復辟這一件事上其實動機並不是那麼單純。

張勳為何要為清室復辟賣力,難道僅是因為愚忠?張勳:我又不傻

在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他沒有站起來反對,袁世凱稱帝時他也沒有反對。作為一個封建舊軍閥他不但有忠君思想也有軍閥的投機性。作為一個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高級軍官,他需要看準時機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

當”府院之爭”爆發黎洪元請他來北京“調解”時,他就先行來到了北京給各位軍政界的大佬拜過碼頭,就連當時的段祺瑞也口頭上支持他復辟,還有一份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了一份民意調查表,上面顯示”民心思歸”。這一切更加堅定了張勳復辟的決心。他決心放手一搏,搏出他忠君愛國的美名,搏出那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柄。

張勳為何要為清室復辟賣力,難道僅是因為愚忠?張勳:我又不傻

當他成功復辟後,急不可耐的將一切的榮譽和權力附加在自己的身上。讓皇上封他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等一系列有實權的職位。然而他雖然成功了但也被騙了。當他成功的復辟後原來支持他的各省督軍紛紛通電反對,段祺瑞更是在天津馬場組織討逆軍開始討伐張勳。

最終張勳兵敗躲進了荷蘭使館,也許各省督軍因原本答應支持張勳復辟,後面又起來反對,覺的對張勳心有愧疚所以也就放了他一馬,沒有過多深究。張勳也因此得到善終,病逝於天津,享年69歲。

張勳為何要為清室復辟賣力,難道僅是因為愚忠?張勳:我又不傻

作為一個共和國國民他是有罪的,作為一個清朝遺臣他是忠臣。也許他臨死時並沒有後悔,他的放手一搏,搏出了忠臣的美名,他的一搏也險些讓自己成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最起碼他的一生也曾精彩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