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腿僵硬癱瘓的“石頭人”能走路了

頸胸腰的脊柱全部骨化,硬如堅石,胸椎管狹窄達90%以上,尤以胸8、9、10節段最重,雙下肢僵硬癱瘓,肌力接近0級,僅足趾可微動。

這樣的極重度胸椎管狹窄患者,在國內外都較少見,被稱為“石頭人”。

双腿僵硬瘫痪的“石头人”能走路了

主刀醫生孫遠新、刁振斌與患者在一起。

双腿僵硬瘫痪的“石头人”能走路了

手術現場及CT顯示患者胸8、9、10節段極重度胸椎管狹窄。

突然癱瘓,半年內患者從走路腿軟發展到不能行走

35歲的患者林建家住龍鳳區,未婚,無醫保,父親患腦血管病多年臥床,母親護理。全家人僅靠林建維修電腦每月收入的三千餘元維持生計。

1個月前,林建的病情惡化,完全不能行走,喪失大小便功能。經核磁檢查,診斷為胸8、9、10三節段極重度胸椎管狹窄。

號稱“減壓之巔”,極重度胸椎管狹窄術業內少有人挑戰

胸椎管狹窄症是由於異常增生的骨質壓迫脊髓造成所壓迫平面以下神經功能障礙,所增生的骨質硬如花崗岩。

這種病症早期不易發現,一旦出現下肢麻木無力就預示著要發生進行性癱瘓,只有手術切除病灶充分減壓,才能恢復神經功能。

但這種減壓手術風險極大,術中稍有振動即可造成全癱,業內人稱這種技術為“減壓之巔”。

在我國,胸椎管狹窄症傳統手術方法術後癱瘓發生率為16至17%,也就是說,每5個患者中就有一個術後會出現神經症狀加重或全癱。

也正因此,國內外骨科專家都對這種疾病怯而遠之,尤其是極重度胸椎管狹窄術,更是幾乎無人挑戰。

技術底氣十足,曾經治癒80餘例胸椎管狹窄患者

20多年來,史峰軍教授治癒了80餘例胸椎管狹窄患者,使傳統的手術風險降到最低,且無一例出現術後神經症狀加重或癱瘓併發症。

但此次收治的林建與以往患者又有不同,狹窄程度如此嚴重,已達到90%以上,而且病變範圍廣泛,長達3個節段。且雙下肢肌力已接近0級,僅足趾可微動,手術中操作再精確,術後也可能發生不可逆性的完全癱瘓。

師徒攜手,老專家的經驗與年輕專家的靈巧完美結合

5月18日,手術如期進行。史峰軍教授坐陣指導,孫遠新、刁振斌採用自主創新的雙槽式椎板切除減壓技術進行手術。

要在2至3mm的石縫中把壓迫脊髓表面8.0cm長、硬如堅石一樣的骨質全部切除,談何容易?而且,手術操作不能有毫釐之差,否則會發生不能再救治的全癱。手術組成員高度緊張,步步為營。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緊張手術,壓迫患者脊髓的一塊巨石終於被徹底搬除,患者全程電生理監測沒有任何加重改變,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

當患者麻醉清醒後,手術組成員第一時間檢查患者足趾活動,發現比術前明顯好轉。大家這才徹底放心,露出會心的笑容。

術後第二天,患者足趾可自主活動;第三天,患者大腿小腿能自主活動;第七天,患者大小便功能恢復正常;第十四天,患者能站立扶拐行走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