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土柯潔
【一】
我們先來看一個表格。
圍棋的世界大賽是從 1988 年開始的,第一項比賽叫做「富士通杯」,最後來自日本的武宮正樹獲得了冠軍,到 2016 年為止,一共產生了 103 個世界冠軍,其中中國獲得了 33 個,韓國獲得了 58 個,日本獲得了 11 個。
然而從 1988 年到 2004 年,這 17 年間,中國一共只獲得了 3 個冠軍,分別是 1995 年馬曉春奪得的「富士通杯」和「東洋證券杯」冠軍,和 2000 年俞斌獲得的「LG杯」冠軍。在整個這世界的範圍內,不僅和韓國相差甚遠,也完全比不過日本。
但從 2005 年起,以古力為首的「小虎輩」們開始在世界棋壇上崛起,自此以後,每年中國都會斬獲世界冠軍,開始和韓國分庭抗禮,到 2013 年,中國斬獲了所有的 6 項世界冠軍,從此正式超越韓國,站上世界圍棋之巔。
那麼,為什麼古力這一代中國棋手能趕超韓國呢?
【二】
看看「小虎輩」們出生的年份吧:古力 1983 年、孔傑 1982 年。他們小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
答案是:聶衛平正在中日擂臺賽上大殺特殺。
我手上有一本出版於 1989年的《圍棋詞典》,記錄了第 1~4 屆 NEC 中日圍棋擂臺賽的過程。
在中日擂臺賽的前3屆比賽中,聶衛平作為主將,取得了 9 連勝,率領中國在中日擂臺賽上連續擊敗日本三次,成為了中國的民族英雄。
在他的鼓舞下,好多孩子開始學習圍棋,其中的佼佼者,帶領中國站上世界之巔。
【三】
那麼,「中日擂臺賽」是怎麼出現的呢?
它源於 1960 年 6 月起的「中日圍棋友誼賽」。當時,日本圍棋水平高出中國一大截,為了傳播先進的圍棋理念,瀨越憲作派出了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結果,第一次比賽,中國隊僅取得 2 勝 1 和 26 負的成績。
通過這次比賽,中國和日本都意識到了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因此在隨後的幾年中,日本隊在中日友誼賽儘可能派出二三線棋手甚至業餘棋手來比賽,但中國依舊輸得一敗塗地。
但在不斷地對抗賽中,中國棋手逐漸學到了很多先進的下法,水平逐步提升,以陳祖德、吳淞笙、聶衛平為代表的中國棋手開始偶爾戰勝日本棋手,終於,在 1974 年 11-12 月的比賽中,中國代表隊首次以 30 勝 2 和 24 負的成績對日本佔優(儘管日本派出的 8 名棋手中,有 3 名是業餘的)。自此,中日友誼賽的戰績,雙方開始接近了,日本也逐漸派出國內最強的棋手參加比賽,最終促成了「中日擂臺賽」。
所以總結一下,中國圍棋的崛起,最重要的 2 個原因是:
① 1960年起中日圍棋進行友誼賽,將日本先進圍棋技術帶入中國,讓中國意識到差距,開始認真學習。
② 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末,中日擂臺賽開辦,聶衛平連續三次帶領中國擊敗日本,成為民族英雄,讓更多的孩子開始瞭解圍棋、學習圍棋。
曾加
看了下回答說的都很好。補充一個吧。
中國圍棋徹底碾壓韓國是2013年,當年世界圍棋賽決出六個冠軍,全部都由中國棋手獲得,而且還是六個不同的棋手,他們年紀也很小基本都是90後。這個是中國圍棋真正崛起的標誌性事件。自此以後中國圍棋常年居於頂峰,對最大的對手韓國一直處於壓制態勢。而之前古力空姐雙子跟韓國對抗只能說基本上是勢均力敵,某些時候還略處下風。而古力空姐是80後。再往前大家都知道,不管是70後的七小龍,還是60後的馬曉春,甚至50後的聶衛平,不管是對日本還是韓國,不管是小豬神之對局,還是馬曉包攬95雙冠,甚至是聶大嘴硬抗日本,總體來說都處於苦苦追趕的態勢。這裡邊除了精神力、純技術、絕對天才等因素之外,還有個經濟力的問題。
現在主導棋局的這撥90後,他們父母基本是60、70後,他們父母當然都是在很艱苦很侷促的條件下出生成長的,但他們父母又非常幸運,這撥60、70後在成長一直到成年成家的整個過程,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倆過程正好重疊了,使得他們在結婚生子後有較好的經濟力來支持孩子學棋,尤其是心無旁篤地學棋。雖然絕大多數也都是普通家庭並非大富大貴,但至少他們本身生活並無太大壓力,不用給孩子施加額外的負擔不說,甚至還會為孩子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來學棋。就我所知,目前這撥90後棋手,很多都是父母陪著一路學棋過來的。像周睿羊,他爸就是陪著他從西安到深圳再到北京,像柯潔,他媽也是辭掉工作專門陪著他到北京學棋……這種事在90後棋手身上太普遍了。
反觀80後、70後棋手,他們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能進國家隊的棋手基本上都是中國棋院從各地通過各種方式選拔進來的,進棋院後有專門的生活老師和文化老師,但跟父母是長期分離的。而且因為他們的父母較之90後的父母,成長條件也好、生活條件經濟條件也好,都更為遜色。比如七小龍之一的神豬,就來自於湖南農家,王磊也來自偏僻的黑龍江。
所以不難理解,這兩撥棋手有不少在成年後、成名後很快就分心向錢看。他們既要為成家操心,還要負擔起對原本不寬裕甚至是窘迫的家庭的責任。神豬在三星杯奪冠後出了一本書,就講到他爸來北京探望他,心情略沉重地說起家庭的困難並希望他多掙點錢補貼家裡(大意如此吧)。另據我多年前混棋友論壇所知,因為股市走牛的原因,當時很多棋手受影響都在炒股。所以同樣不難理解,這兩撥棋手在國際棋戰的成績不如現在,沒有實現對韓國的超越,沒有實現完全的崛起,確實是有原因的。有網友說了“國運興棋運興”,也不是太具體,所以就多說兩句。以上。
歌影
這個問題,系統推得好,正好在我的射程之內。
分解一些這個問題的幾個層次,首先中國圍棋落後?落後到什麼程度?
圍棋不能算世界性智力活動(比賽),主要是東亞三國中日韓在下。中國是圍棋的誕生之地。但是棋界素有中國是圍棋生母,日本是圍棋養母之說。中國的圍棋傳到日本後,在日本獲得社會的尊重、官方的扶持和人民的喜愛,所以日本圍棋一度極其興盛,成為近四百年圍棋王國。
題目中說:近代中國為其極度落後,似乎也不確切。中國圍棋的落後只是針對日本而言。那落後到什麼程度呢?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一流高手,大概是日本職業棋手讓三子的水平。當時中國的一流高手顧水如,受讓三子和日本的名人秀哉對弈,有輸有贏。其中贏的一局,讓顧水如老先生自豪了很多年。日本職業高手對中國一流高手的評價是最多初段水平。
49新中國成立後,圍棋成了中日兩國開展外交的一項重要文化體育活動。周總理對圍棋很重視。文革期間四人幫要取消圍棋項目,恩來批示說:圍棋有對日外交任務,不能取消。但是,還是被四人幫取消了……這些在陳祖德的回憶錄裡有記載。
對圍棋最重視,出力最大,對中國圍棋崛起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政治人物是陳毅元帥。陳老總是個棋迷,愛下棋,所以對圍棋活動多方支持,如提高棋手待遇,尋找好苗子加以培養,其中就有陳祖德、聶衛平……
中國圍棋趕超日本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代表人物。
第一個階段是追趕階段,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是陳祖德、吳淞笙……。其中陳祖德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棋手的領軍人物,率先在讓先、分先的棋份下,分別擊敗日本九段棋手杉內雅男、巖田達明。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成就,打破了日本九段對外不敗的金身。
如果沒有文革,陳祖德的圍棋生涯還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二個階段是對抗階段。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是聶衛平、馬曉春……。尤其是聶衛平。如果沒有聶衛平,就沒有中國圍棋的今天。如果沒有聶衛平,圍棋在中國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普及,從一個微眾項目變成了小眾項目,從一個高高在上的項目變成了孩子們都要學幾招的項目。如果沒有聶衛平,也不會有世界圍棋的今天。
陳祖德率領中國棋手在60年代對日本圍棋進行了飛速的追趕,一度接近了日本九段的水平。但是被文革打斷,陳祖德的擔子就逐漸轉移到了聶衛平的肩上。
聶衛平不負眾望,在80年代的中日圍棋擂臺上,一人獨守孤城,以一人之力,力保中國擂臺不失。書寫了80年代中國圍棋史甚至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篇章。
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實在無法想象聶衛平在那時候有多麼神勇。在1984年的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舉辦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日本必勝。而日本在九段棋手之上還出現了一個超一流棋手的群體,這個超一流群體對中國全勝。聶衛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屆擂臺賽,連勝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澤秀行。打破了超一流棋手不可戰勝的神話。
第二屆擂臺賽聶衛平更加神奇,面對日本的五員大將:片崗聰、山城宏、酒井猛,特別是副帥宇宙流武宮正樹、美學棋士大竹英雄,竟然連戰連捷,上演一波五連勝的奇蹟。那時候每逢擂臺賽,中國無處不在等待聶衛平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的勝利消息。
80年代中國在體育上的兩大傳奇,一個是女排,一個是聶衛平。
聶衛平的連勝紀錄達到了11場,從此中國圍棋和日本圍棋進入全面對抗的時代,平心而論,雖然聶衛平在擂臺上連敗日本高手,但是日本圍棋的整體實力仍然在中國之上。
也是由於聶衛平的出色戰績,出現了世界性的圍棋大賽(其實還是東亞三國),如日本的富士通、應氏杯……。如果沒有聶衛平,世界圍棋大賽可能要推遲很多年。
可惜的是聶衛平在擂臺上取得巨大成功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戰績下滑,昏招不斷,未能在世界大賽奪冠,這成了他本人的遺憾,也是我等聶衛平粉絲的遺憾。以聶衛平的棋才和當時的氣勢,如果聶老繼續對自己嚴格要求,兢兢業業,心無旁騖,對中國圍棋、對圍棋的貢獻還將更大,甚至達到吳清源的高度也未可知。只可惜,一代棋聖在榮譽前未能把持住自己。
第三個階段是趕超階段。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是常昊、古力……。曾經產成巨大影響的中日圍棋擂臺賽,在常昊登臺取得一次五連勝、一次六連勝後,竟然停辦了。因為那時候日本在同一年齡段已經沒有棋手可以和常昊相抗衡。在日本六大超一流年華老去,依田紀基扛起日本圍棋的大旗,苦苦支撐到2006年,日本圍棋衰落,疲態盡顯。此時中國完成了對日本圍棋的超越,但是更強大的對手出現了:韓國。
在曹薰鉉、李昌鎬師徒的鐵門之前,中國多次衝擊世界冠軍失敗。韓國圍棋成為最強者。
抗韓階段的主要代表就是古力,他獲得了八個世界冠軍。今天的柯潔能否帶領新生代棋手完成對韓國圍棋的徹底碾壓?我們拭目以待。
康老
中國圍棋的崛起很大程度歸功於老一輩棋手努力打下的基石和後續棋手的勇敢拼搏。
中國圍棋的崛起分三個階段:
1.中日圍棋擂臺賽對於中國圍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聶衛平的11連勝推動了整個中國圍棋的熱潮,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中馬曉春、劉小光、曹大元、江鑄久、錢宇平等棋手的突出表現同樣功不可沒。
2.馬曉春為中國圍棋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在韓國和日本棋手包攬多年的世界冠軍背景下,馬曉春異軍突起,成為當時中國圍棋界的領軍人物。
3.中國圍棋中生代力量的崛起,繼馬曉春後,常昊、古力等中生代力量扛起了中國圍棋的大旗,使得中國圍棋熱潮得以延續。
在前輩們的努力下,中國圍棋的熱度不減,繼而湧現了大量新生代優秀棋手。柯潔、時越、羋昱廷、連笑、柁嘉熹、陳耀燁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國圍棋的崛起是幾代人辛勤耕耘的成果,是他們幾十年刻苦專研棋技的回報。
文淵閣大學士2018
第一,八十年代的聶衛平掀起了“聶旋風”,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狂飆11連勝,自己被評為“棋聖”,也掀起了全民學圍棋的熱潮。
第二,1995年,馬曉春拿下了當年所有世界大戰冠軍,極大鼓舞士氣,眼看就要橫掃千軍時,李昌鎬橫空出世,統治一切。
第三,馬曉春成為中國圍棋總教練,大膽改革,效果顯著。大約是2005年自己的弟子羅洗河擊敗李昌鎬獲得三星杯冠軍,吹起了反擊戰的號角。常昊古力孔傑隨後跟上。
第四,俞斌接任圍棋總教練至今,一批少年崛起。從江偉傑從李昌鎬手中奪取三星杯開始,一個又一個的少年冠軍產生,時越,羋昱廷,周睿羊,唐韋星,範廷鈺,陳耀燁,柁嘉熹,一直到柯潔的橫空出世,隨後又出現了檀嘯,辜梓豪,謝爾豪,中國風徹底壓倒韓流
家有兒女初長成呢
中國圍棋應該說正在崛起之中,遠沒有執世界圍棋之牛耳。 1、崛起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能活下來,等到崛起之時。圍棋是長壽的,長壽的原因大致有兩點吧,一個是圍棋有長壽基因。中國棋類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圍棋和象棋,象棋也是國粹,但象棋產生於特定的時代,他的形式和價值觀,勝敗觀必然隨著古代封建社會(這個概念不太準確,通俗這麼說吧)的瓦解而闇弱下去。而圍棋的形式和價值觀是平等的,普世的。適應於各個時代,和不同的人群,圍棋雖然只能產生於農耕為底色的文明,但其他文明也很好接受。具有普世的色彩。第二是圍棋的與時俱進,圍棋是本真的,由弱到強的。他的技術,思想,乃至下棋用具是時時進步的。和每個時代的科技都是相融的。琴棋書畫,比較而言,其他三門有一種倒垂的特色,前期發展到一個輝煌的高度,後人只是在模仿和追捧。 2、近代中國圍棋的簡單而言只是屈辱二字。清代隨著生活的穩定,文化傳播的普及,產生了一大批的圍棋國手,孕育了一代棋聖黃龍士,整理發行了一批圍棋典籍。但也孕育了危機,閉關鎖國,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圍棋大致成為權貴座上消遣的道具和民間賭博的賭具(沒有貶低的意思,棋手也要生活)於此相比鄰國日本幕府時期到明治維新成立官辦的有俸祿的名人棋所,確定了業餘和職業的段位制度,四大家集英才進行正規的教育和真劍勝負的爭棋對壘,精研棋藝,在加上國運的蒸蒸日上,在技術和圍棋理念和精神上奠定了近代圍棋的基礎。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全面西化的日本,主動隱去昔日光芒的名人,本因坊名號,由財閥發起,按西方體質成立現代意義上的日本棋院,進一步規範了職業棋手(一般職業五段以上稱為棋士)各種流程和義務,也就在差不多同期,吳清源去日本,和後來日本一代宗師木谷實在著名的地獄谷溫泉,創立了以星位和中腹勢力為主調的現代圍棋的雛形。在制度上和內容上奠定了現代圍棋的基石。民國時期,國人抬眼看世界,各樣的國際交流開始增多,日本本因坊秀哉名人來中國,讓所有國手三個子和四個子,贏者視為一生之榮耀。一個伊藤友惠老太太(五段)來中國,竟然殺的國手人仰馬翻,一勝難求。被中國棋手視為奇恥大辱。 3、超越自我。沉悶的交流,一幕幕刺傷了老一代棋手,也鞭策著中國風華少年,拔劍而起的是中國第一代的國手,是來自上海的陳祖德。陳少年以20歲之年齡,依仗中國傳統的犀利,壯闊的攻殺,以獨具一格的富有中國特色的橋樑式中國流佈局。不斷超越自我,第一個執黑棋分先戰勝日本職業九段。完成里程碑式的一勝,打破了日本九段神一般的存在現實和不可戰勝的神話。陳老已經仙逝,緬懷! 4、沖天。棋迷一般都有把圍棋摺扇。我也有一把,印刷版的。上面不是風花雪月的內容,是聶衛平題寫的沖天。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日圍棋全面對抗開始,中日圍棋擂臺賽正式來開帷幕。擂臺,真劍,國家對抗。民族歷史上的種種榮辱。每個詞彙都重如千斤。面臨著幾乎絕望的形勢。年輕的“中國三耳選手”(日本字裡沒有聶字,他們只好稱呼聶衛平為三耳選手)聶衛平,默記著偉人鄧小平“哀兵必勝”的囑託,依託著國家隊高強度的模擬對抗、自我不知疲倦的訓練,後有千丈懸崖,前有幾乎不可能超越的日本超一流,沉穩大氣,落子應戰。以純正的日本現代圍棋和天縱之才,大氣磅礴的大局觀,在戰友力盡全部倒下的情況下,以一人之力,結束三屆擂臺賽 豪取11連勝。百年榮辱,第一次居然由一個圍棋選手突破,舉國歡慶。棋迷更是奔走相告,眉飛色舞,神氣飛揚。聶衛平後來獲得現代非常罕見的棋聖稱號,的確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說人話就是實在不知道怎麼誇他好了。 5、折桂。我還有一把印刷版圍棋摺扇,是著名棋手馬曉春題寫的,上有隨意二字。一般不太用,所以一直很新。因為我覺得這個扇子我一天拿著晃盪,有點風流公子哥的做派和傾向。實在不妥。但拿著這把扇子的坐在棋盤邊的馬曉春九段,對手感受到的可不是輕鬆愉快,風花雪月。他們感受到的應該刺骨的寒冷和於天才作戰的無法戰勝的絕望。馬曉春是浙江棋手,可謂人傑地靈孕育的天才棋手。棋風飄逸如仙,為人沉穩執著。磨劍十年,一年連得兩個世界冠軍。成為斬獲世界冠軍的中國第一人,可謂風華絕代。我到覺得電影風華的主角換成馬曉春更好,更有分量,更加正能量。 先打這麼多,手機小,眼睛都花了。
愛抽牡丹
國運盛,圍棋興。
當前的中國圍棋界,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年輕的優秀棋手層出不窮,世界大賽的冠亞軍屢屢被中國選手包攬,這也許是中國圍棋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代。
現在的年輕選手成績好,有一定的天賦成份在裡面,但是也有圍棋前輩們為了中國圍棋崛起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棋手只能和日本普通九段對弈,尚無和超一流棋手抗衡的實力。
後輩們是沿著前輩的足跡,在不斷前進。從陳祖德首次戰勝日本九段棋手,到聶衛平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颳起的聶旋風。從聶衛平在應氏杯上的功虧一簣,到錢宇平在富士通杯決賽前棄權的石破天驚。從馬曉春在東洋證券杯上奪得中國第一個職業圍棋世界冠軍,到現在國內棋手得世界冠軍如探囊取物。
請記住下面這些人的名字:陳祖德,聶衛平,馬曉春,曹大元,錢宇平,江鑄久,芮乃偉,劉小光,陳臨新,張文東,邵震中,吳肇毅,王汝南,羅建文,汪見虹,俞斌,張璇。
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上,聶衛平作為主將,連續戰勝日方三員大將小林光一,加藤正夫和藤澤秀行,首奪擂臺賽冠軍。第二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日本隊一路殺到主帥帳前,聶衛平以一敵五,讓狂妄的大竹英雄徒喚奈何。中日圍棋擂臺賽的三連冠,使聶衛平成為那個時代的民族英雄,個人聲望也達到了頂點。他的壯舉,激勵了一代人,中國掀起了學習圍棋的熱潮,後來成長為一流棋手的常昊、周鶴洋、羅洗河,均受此影響。
值得一提的還有馬曉春九段,在他擔任國家隊總教練期間,國家圍棋隊在世界大賽中連創佳績,常昊,羅洗河,古力等棋手破繭而出,多次奪得世界冠軍。打破韓國圍棋神話,馬曉春功不可沒。
圍棋無國界。中國圍棋的崛起,也離不開日本圍棋界友人的熱心幫助。日本著名棋手藤澤秀行九段,從1981年開始,自掏腰包組織最有實力的日本年輕棋手來中國進行圍棋交流開始,這就是棋界後來著名的秀行軍團。藤澤秀行率領秀行軍團先後14次訪華,三代中國棋手聶衛平、馬曉春、常昊均深受其影響,聶衛平尊其為老師,馬曉春更是受過他多次指導。這些活動,使當時棋力還比較弱的中國棋手,能夠提高水平,開闊眼界,大有裨益。
早期的圍棋選手,沒有現在網絡圍棋這種接近於實戰的下棋環境,也沒有那麼多圍棋比賽。沒有高手和你對弈,只能自己打譜。鈍刀錢宇平九段當時用功之刻苦,國內罕見,打一局棋譜至少要花幾小時,一天甚至10多個小時都在打譜。終因用功過度,泯然眾人。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體育一席談
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八十年代初,中國百廢待興,和外國比真是二重天,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中日圍棋擂臺賽,聶衛平力挽狂瀾連勝三屆,極大地鼓舞國人精神,我記得當年好多人不知道圍棋是什麼,聽說戰勝了日夲,別提有多高興。當時也只有女排能比了。在我的記憶中,當時中國的圍棋水平比日本差很多,能取勝,讓壓抑已久的國人有揚眉吐氣的感覺,所以在那個時候培養了海量的棋迷,包括我自己,三十年過去了,中國國力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加上國家提倡,自然有今日的興旺發達。
木頭人127172036
以前的朝代不說了,從建國初期,陳祖德先生不遺餘力推廣,還有一些日本圍棋界的友好人士互相幫助,到聶衛平老師崛起,馬曉春老師奪冠,劉小光曹大元等等老前輩的付出後來慢慢傳承,常昊古力再到後來的柯潔等等新一代棋手在世界展露頭角,中國圍棋迎來了可喜可賀的成績。希望中國圍棋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