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库半月谈」美国加征关税旨在抑制中国的技术崛起

AliciaGarcía-Herrero/文 史明睿/编译

美国宣布对来自中国的1333种产品加征25%关税,这是近期第三次对中国加征关税。美国增税的真正战略意图是遏制中国的技术崛起。中国对美国的报复性增税由第一次的30亿美元的无痛报复,转为第二次的500亿美元有代价报复。美国能否实现遏制中国技术崛起的目标取决于其他发达国家是否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为了平息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所做的让步并没有使美国白宫停止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继今年早些时候两次上调进口关税之后,美国宣布对来自中国的1333种,总估值约600亿美元的产品上调25%关税。

本次第三轮增税的理由不再是危害国家安全(对钢、铝增税)或保护国内产业(对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增税),而变为中国侵犯知识产权。在短短几小时后,中国由最初对部分进口自美国的农产品进行增税报复(30亿美元),转为对106种,总价值约5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更重要的一点是,本次增税的106中产品不仅仅局限于低端产品,而是包括了飞机、汽车等高端产品。

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战略已经逐渐变为从更有针对性的方面缩小双边贸易逆差,达到限制中国工业进步的目的。美国已将大部分盟国从钢、铝的关税上调中排除,并且只对中国采取了保护美国制造商知识产权的关税措施,以上两点都可以说明美国的战略意图。

更重要的是,在本轮美国增税的1333种目标产品中,约70%是高端制造商品。换句话说,美国政府的最新举措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即阻挠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与此相对,只有3%的低端进口产品被纳入美国的名单,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最终目标的论点:遏制中国的技术崛起。

中国的反击显然已经从最初的羞怯试探变得更具攻击性(从最初的30亿美元到最近的500亿美元),并且打击范围中加入了另一组截然不同的产品。仔细分析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及代价。

我们认为,中国能实现有效报复的进口产品应该符合两个关键条件:首先,中国是这种产品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样可以对美国特定部门的出口商造成实际损害。其次,美国不是中国这种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现实情况是,只有少数产品,即木材、芳香烃混合物和废铜符合这两个标准。换句话说,中国执行无痛报复的能力非常有限。中国30亿美元的报复清单与无痛报复的想法完全一致,但500亿美元的报复清单中,却涵盖了大量进口自美国的产品。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国在针对1,333种产品增税的清单中已经暴露了真实意图,那就是通过限制中国高端产品出口来遏制中国的技术崛起,迫使中国以更痛苦的方式提高风险或进行报复(遏制来自美国的高端产品进口)。虽然美国的行为会降低中国技术赶超的速度,但是更取决于其他发达国家是否效仿美国对中国采取保护主义行动。在这方面,不仅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非常重要,而且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本文原题名为“US Tariffs Aim toContain China’s Technological Rise”。本文作者Alicia García-Herrero为Bruegel高级研究员。本文于2018年4月刊于Bruegel官网。

《全球智库半月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和国际战略研究组承担的编译项目,每半月定期发布。所有稿件均系网络公开文章,由项目组成员依据当前热点编译组稿。文章仅反映原文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编译者或所属机构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