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英國為什麼把佔領柏林的榮譽讓給了蘇聯?

我也很絕望351

經過6年的殘酷戰爭,摘取柏林這顆碩大果實的榮耀,確實對每一個同盟國將領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誘惑。不過,西線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出於種種原因,確實是把這個機會交給了蘇聯紅軍。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澤洛高地前的血戰


當戰爭進行到1945年4月初的時候,德國的東線和西線之間的距離已經不到500公里,在其中個別地點,用今天的遠火火箭炮也能把火箭彈從東線打到西線去,德國確實是藥丸了。


這個時候的基本態勢,是蘇聯紅軍已經於4月9日經過血戰拿下了東普魯士重鎮柯尼斯堡(就是今天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並且把三個方面軍沿奧得河東岸擺開,一齊壓到了柏林東面約150-180公里的位置上。而主要由蒙哥馬利統帥的第21集團軍群和巴頓的美國第三軍已經推進到了距柏林200公里的易北河畔。無論是紅軍還是英美盟軍都分別在奧得河和易北河對岸奪取了橋頭堡,這個時候雖然紅軍奪取的橋頭堡多幾個,但東西兩線上各有200-300萬部隊,誰能最終踹飛德國守軍拿下柏林還是很難說的。


這個時候到底誰更有希望拿下柏林?我們應該首先看一下1945年2月初的雅爾塔會議對戰後德國分區佔領的的協議。下圖是雅爾塔會議上對分區佔領達成的最終決定:蘇聯佔據包括大柏林地區的一部分在內的德國東部,英國佔領德國西北部,美國佔領德國東南部,法國則撿起當年扔下的槍佔領德國魯爾區的一部分。

至於政治影響最大的大柏林區域則由四國分區佔領。

從這幅地圖可以看出,大柏林地區深深的陷入了戰後蘇聯的佔領區,基本就是易北河以東的德國全境(德國東部另劃出兩塊交給波蘭,以補償被蘇聯啃掉的波蘭東部領土)。從艾森豪威爾的觀點看來,拿英美聯軍的兵力深深的楔入德國東部把柏林剜出來,這無疑要付出越來越大的代價,而這麼做的唯一價值就是宣佈英美最終打倒了希特勒,到頭來還得把付出10萬人死傷換來的地盤拱手交給蘇聯紅軍佔領,這種買賣實在是不值。


更何況蘇聯在4年的戰爭中早已經和德國結下了血海深仇,上至斯大林下到部隊的很多軍官和新部隊都迫切希望以拿下德國首都作為衛國戰爭光輝的結束(好幾年前就參戰的蘇聯老兵九死一生,倒是希望能少死點自己人是最好)。


作為當年拼死抵擋德軍進攻莫斯科的名將朱可夫元帥,如論如何也要手刃柏林吐盡胸中這口惡氣。


這樣兩下里就形成了一種默契,艾森豪威爾下令英美盟軍止步於易北河西岸,轉為向德國南部發動大規模攻勢。

而蘇聯紅軍這邊則發動了幾乎一切力量,用將近一個月時間在東線德軍對面堆起了250萬兵員、6250輛坦克、7500架飛機、41600門大小火炮和3255輛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示意朱可夫統帥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科涅夫統帥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兩支強大部隊在進攻柏林的路上可以進行公平競爭,看誰能先摘得攻克柏林的桂冠。


不過,二戰中的德國人好像異常團結,接近滅亡時的納粹德國遠非一戰威廉皇帝的德國可比,他們對來自東方的紅軍的抵抗到了什麼程度,恐怕只有澤洛高地之戰才能證明。

在二戰地面戰當中,澤洛高地之戰可算是地獄級難度中的地獄級,交戰雙方後來都已打到了瘋狂的程度。在這片高地前面,蘇軍幾天之內付出了傷亡失蹤15000-30000人的巨大代價。


守衛柏林的主要兵力是由戈特哈德·海因裡希指揮的維斯圖拉集團軍群,作為德軍防禦戰專家,寶劍橡葉騎士勳章獲得者海因裡希看中了柏林東方90-100公里處高出奧得河河岸約45-55米的澤洛高地,並把這裡變成了一座巨大要塞。


海因裡希讓工程師們在奧得河上游的水庫放水,使春天裡奧得河西岸的平原地帶完全成了巨大的沼澤地,而他的主力部隊11萬人幾乎全部部署在了高地上,用榴彈炮、88炮和殲擊車在高地上以逸待勞。


在朱可夫超高密度的火力準備後,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裝甲部隊蜂擁衝向澤洛高地,卻因為水鄉澤國而嚴重降低了機動速度,就在這種情況下,高地上的德軍主要用88炮和坦克殲擊車開始了點名作業。

經過幾天血腥的戰鬥,數以百計的蘇聯坦克和自行火炮在高地前的沼澤中被擊毀,蘇軍以幾十萬人規模發動的攻勢,每天前進距離不過3000-6000米。

下圖是澤洛高地前方有名的“點名走廊”(the shooting gallery),在這裡曾經有超過100輛蘇軍裝甲車輛燃燒著熊熊大火。


不過德軍戰鬥力再強也畢竟在實力上差距過於懸殊,經過6天的血戰之後,海因裡希也不好使了,他只能向柏林的希特勒報告澤洛高地被朱可夫的部隊突破。蘇聯裝甲兵團已經開上了通向柏林的高速公路,再也沒有哪隻德軍能夠阻止他們了。而據守澤洛高地維斯圖拉集團軍群所屬部隊則被分割包圍成了幾十個小塊各自為戰。


艾森豪威爾得知澤洛高地戰鬥的慘狀想必會覺得自己的決策太過英明,不過英美並沒有在和德國的戰爭中遇到超過2000萬人喪生的慘劇,這種血海深仇並不是英美盟軍的指揮官和士兵們所能體會的。

蘇聯人雖然為突破澤洛高地和最後佔領柏林付出了重大代價,但他們同樣消滅了十多萬的頑抗德軍,拿下納粹首都的快意正是祭奠幾年來為這次戰爭付出生命的蘇聯人民最好的告慰。


在通向柏林的路上,也許可以說盟軍和紅軍並沒有失敗者吧,他們都有各自的道理和思維方式。


窗前一杯茶

電視劇《兄弟連》就有相關情節,美國大兵本們都以為不久的將來要進攻柏林,打算在希特勒的總部弄點戰利品回去炫耀,結果上級通知去了奧地利。對蘇聯紅軍,美國擺出了一幅“柏林讓給你們打”的架勢。

第一、從地理上看,本來柏林就在德國偏東方向,從東邊打更容易。西線的英美聯軍與柏林尚遠。蘇聯進攻的速度遠遠快於盟軍,尤其是作為主要力量的美軍離柏林比較遠,在沒有美軍積極配合的情況下,英軍沒有實力前進(英軍曾一度躍躍欲試的要聯合美軍打柏林),只能乾著急。

二、希特勒是個性格極端偏執的人,信奉“要麼勝利,要麼滅亡”的極端人生信條,”但是,死守柏林不是希特勒一個人的主意,當時納粹的精英們對戰局看的相當透徹,他們也堅決主張守衛柏林,而他們的算盤是希望柏林落在英美的手裡,儘量爭取時間向英美投降,這樣就能儘可能的保障自己在戰後的人身安全和利益。

同時,柏林是德國首都,也是第三帝國的最後堡壘,德軍調集了八十萬軍隊和民兵(人民衝鋒隊)戍守柏林,柏林戰役必然艱難而血腥,攻打柏林要付出巨大代價,這是標榜“人權”、“民主”的美英盟軍承受不起的,巨大的傷亡使得他們無法面對國內選民。而且,把柏林讓給蘇聯打,一方面避免了巨大損失;另一方面還可以削弱蘇聯軍力(據資料顯示,無論輸贏,二戰中蘇德戰場上的多數戰役裡,紅軍的傷亡都大於德軍)。

事實也是如此,柏林戰役中的主角之一武裝黨衛隊的外籍軍團(國防軍只吸納德國和奧地利公民,只有黨衛軍才招募外籍人士)戰鬥力強悍。在柏林戰役中,這些外籍軍團沒有退路,不管向誰投降都是死,作為叛徒,自己的國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謂的堅定的信仰,所以寧可戰死也不投降。甚至,維京師等外籍黨衛軍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將自己綁在了機槍陣地上,繼續向紅軍開火。

在大概三個星期的柏林戰役中,蘇聯紅軍軍犧牲了30多萬人,幾乎每8個蘇軍士兵就有一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這張照片舉世聞名——“蘇聯紅軍攻佔德國柏林議會大廈”。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張圖片被精心PS過。原來,拍攝時,蘇軍士兵的兩隻手腕上都戴著搶來的手錶,bling,bling的,為了塑造蘇軍的正面形象,在照片發表之前,底片做了手腳,於是,手錶消失了。

三、蘇聯不受盟軍指揮,相對獨立的多,所以,即使沒有關於進攻柏林的協議,蘇聯同樣會派兵進攻柏林。

佔領柏林對蘇聯意義重大,摧毀這座納粹的精神堡壘,可以在戰後與西方爭奪優勢;可以更充分的證明蘇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可以提高偉大領袖斯大林的豐功偉績和國際上的人氣等等。不攻破柏林,就談不上後來的分區佔領和兩次柏林危機中的強硬立場,這涉及到戰後的格局和政治話語權問題。

同時,蘇聯急於向西方顯示自己的實力,以此警告西方不要輕舉妄動,盟軍也看的清楚,蘇聯決心一下,誰也攔不住。。。。

四、蘇聯紅軍損兵折將30多萬奪取了柏林,然而,之後還得按照45年2月的美英蘇三國《雅爾塔協議》讓美英法三國佔領,且美英法三國的大柏林佔領區面積和人口還大大高於蘇佔領區(大柏林的面積為889平方公里,蘇管區佔409平方公里,擁有100萬人口,美、英、法國佔領區的面積是480平方公里,人口250萬,整個大柏林位於蘇佔區之內),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總之,在攻打柏林的決策上,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集團,都沒有覺得自己吃虧,雙方還比較滿意。倒是咱們作為吃瓜群眾,替人家操碎了心。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英美可不是讓榮譽,那是讓燙手山芋。

其實不是沒有英美盟軍將領想拿攻佔柏林的榮譽,但是都被盟軍最高統帥部壓下來了,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是軍事,二是政治。

軍事上的原因,是因為種種跡象表明,希特勒並沒有離開柏林,並且打算死守柏林迎接最後決戰,這意味著柏林德軍絕對不可能輕易投降,攻佔柏林必然是一場殘酷的血戰,需要付出巨大的傷亡,這是盟軍統帥部和英美政府不願意看到的。

柏林戰役是一場屍山血海的殘酷戰役,英美盟軍並不情願在戰爭即將結束時付出這種傷亡

政治上的原因更復雜一點,首先是美蘇英法已經劃定好了在德國的佔領區,而柏林深入蘇佔區之內,柏林以西大片土地都屬於蘇佔區,而英美盟軍要攻佔柏林就必須深入預定的蘇佔區佔領這些區域,而在戰後如果不打算和蘇聯撕破臉的話,還要再退出這些區域,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總歸是不爽的,對士氣也有不利影響,還不如停在蘇佔區邊界,讓蘇聯人去啃骨頭。

雅爾塔會議已經對各國佔領區作出了安排,而柏林則深入蘇聯佔領區



另外一點是蘇聯人尤其是約大叔表現出對柏林勢在必得的態度,對於英美盟軍來說,既然有人表現出了火中取栗的強烈意願,難多了順水人情也是根本無所謂的事情。

約大叔對攻克柏林表現出了勢在必得的態度,而英美對這種惠而不費的順水人情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DDG的老船塢

二戰英美將佔領柏林的頭功給了蘇聯,作為盟友確實有讓蘇聯人一雪前恥的意思,更大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傷亡和戰後拉攏德國人!

蘇聯人在二戰前期比較慘烈,斯大林的大清洗殺掉了好幾萬軍官,包括元帥將軍都殺了一大堆,造成德國進攻的第一年就摧腐拉朽的幹掉400萬蘇聯人,大軍直抵莫斯科城下,最後依靠蘇聯軍人頑強的抵抗才慢慢的扭轉戰局,而整個二戰德軍給蘇聯造成的傷害也是最大的,有不共戴天之仇!斯大林對蘇聯人親自拿下柏林一雪前恥有迫不及待的要求,因此直接致電英美將佔領柏林的榮譽讓給蘇聯,英美聯軍很快就停止進軍,讓出了進攻柏林的優先權!


第二就是柏林是德意志帝國最後一道防線,集中了大批的精銳力量,雖然兵敗如山倒,面對3線夾擊德軍失敗已經註定,但是進攻柏林特別是反覆巷戰必將帶來重大傷亡,而英美聯軍對德國並沒有蘇聯這麼大的仇恨,後來的蘇聯進攻柏林果然損失20餘萬人,付出的代價相當慘重!

第三就是戰後更容易拉攏德國人,蘇聯人進攻柏林而滅亡了德國,那麼在所有德國人心中,蘇聯人是造成他們亡國的罪魁禍首,這筆債要記在蘇聯人的頭上,而蘇聯人就成為了他們的最大的敵人,而德國的科技水平是當時世界領先的,大批科學家在選擇投降問題上自己就會偏向英美而不選擇蘇聯!而且大量的德國人恐怕也會將這次的亡國恥辱記在蘇聯人頭上了!

賣力不討好的事情讓蘇聯人來做,英美何樂而不為呢?


狗刨電競

這不是讓的,是斯大林打出來的。柏林是德國首都,城防堅固,德國一定玩命死守。美國知道的,於是乎讓一讓,否則美國兵也大量死亡。這是塊難啃的骨頭,所以美國請蘇聯打。而蘇聯正是處於勢如破竹過程中,為了與美國爭第一,就一氣拿下了柏林。英國去了非洲打沙漠之狐隆美爾,美國收復法國並打掃了日本艦隊。中國纏住了日本陸軍


趙撿子

二戰的堅守和轉折主要是靠蘇聯完成的, 戰勝法西斯德國也主要是由蘇聯承擔的, 蘇聯在二戰其間損失人口最多, 國土淪喪最多, 抵抗希特勒也最堅決, 德國法西斯從巔峰上被掀翻並一敗塗地到最後滅亡也主要是由蘇聯進行的, 所以在討論如何給與希特勒最後一擊的問題上蘇聯是擁有絕對話語權的。


xiayuan-wang

軍隊的榮譽是靠實力打出來的,每一個有血性的軍人絕對不會將至高無尚的榮譽拱手讓人的。諾曼底登陸後,288萬美英聯軍如潮水般地進入法國,而與他們作戰的德軍僅有60個師。而在柏林,德軍有167個師。德國統帥部的戰略意圖是,同蘇軍打持久戰,等著美英聯軍攻到柏林,利用蘇聯與美英矛盾,爭取最大利益。為攻克柏林,蘇軍投入262萬人,將柏林打成焦土,以損失30多萬人的代價攻克柏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