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雜誌大講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我們正書寫一份廣州經驗

长安杂志大讲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我们正书写一份广州经验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3月7日參加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以新的更大作為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新要求。

特別強調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拓展外來人口參與社會治理途徑和方式,加快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

长安杂志大讲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我们正书写一份广州经验

廣東省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謝曉丹

根據省委、市委的部署,

廣州市政法系統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提高政治站位,

強化使命擔當。

长安杂志大讲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我们正书写一份广州经验

市委政法委牽頭統籌推進全市社會治理,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制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全國前列三年行動方案》,堅持雷厲風行與久久為功相結合,紮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著力打造廣州亮點、形成廣州經驗。

堅持全面領導和建立責任鏈條相結合

一方面,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在社會治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黨對社會治理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

另一方面,發揮各級政府的社會治理職能,切實搞好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梳理和規範黨政各部門社會治理職能,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社會治理領域權力清單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權責明晰、獎懲分明、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社會治理責任鏈條。

堅持基層治理和基層黨建相結合

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鬥力,重點圍繞三項機制建設開展工作。

一是建立多層次協商機制,形成凝聚民情民意的最大公約數。推廣增城區下圍村“民主商議、一事一議”基層協商自治經驗,健全村社“三資”(集體資金資源資產)平臺監管機制,化解因村務管理、城中村改造等引起的不穩定因素。

二是建立多元化協同機制,構築共建共享的同心圓。擴大開放公共服務市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健全激勵補償機制等辦法,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

傳承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創新四大機制。

一是社會群體利益平衡機制。增強為國家大局分憂的意識,精心做好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汙染防治、外來務工人員再就業幫扶等工作,全面排查及時化解企業關停可能引起的矛盾。

二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歷史遺留問題繼續開展專項治理,通過完善政策批量化解矛盾。將風險評估作為必經的前置程序和剛性門檻,對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項目全面開展評估,全面推進建設領域分賬管理和實名制平臺建設。

三是社會矛盾排查預警處置機制。建設廣州市社會矛盾風險防範信息系統,匯聚各領域各層級矛盾信息,關聯發掘熱點難點問題隱患並精準推送,形成集信息共享、部門聯動、綜合研判、跟蹤督辦、應急處置於一體的工作體系。

四是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抓好法治鄉村和平安鄉村建設,發揮“新鄉賢”在鄉村自治中的作用,積極創新互聯網仲裁、專業市場和民間自行調處平臺的建設,努力做到“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堅持平安有序和激發活力相結合

圍繞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

的工作意見,加強與港澳法律服務業合作,培養引進高端法律人才,建設南沙海上絲綢之路法律服務基地,加快推進廣州市高端法律服務業發展。

開展類案發布、法治化營商環境宣傳月等集中宣傳活動,以生動實例宣傳推介廣州的軟環境、軟實力。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聚焦刑滿釋放人員、違法犯罪青少年、社區吸戒毒人員、“三非”外國人等群體,引入社會組織、心理諮詢師等專業力量,開展心理幫扶疏導,加強人文關懷,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