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閩港融合空間廣闊

中新社廈門11月3日電 (黃詠綢)“在‘一帶一路’建設上,香港和福建有著各自的優勢和特色,也有著很強的互補性與很大的合作空間。”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如是說。

在2日於廈門舉行的閩港“一帶一路”高峰研討會上,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義工聯盟、全港各區工商聯、香港專業聯盟、香港深圳社團總會等香港一線社團第一次聯合在內地舉辦大型活動,香港六大商會第一次集中力量,香港廣東社團聯會第一次由龔俊龍主席帶隊走進福建。

在林龍安看來,這三個“第一次”意味著香港各界對閩港融合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認同,意味著閩港經濟、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有著更加廣闊的前景。

此次研討會舉行的簽約儀式也印證了林龍安的看法。廈門市人民政府與香港投資推廣署、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交易所、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各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

由香港與廈門合資合作的12個項目達成投資協議,總投資48.64億人民幣,涵蓋總部經濟、智能製造、跨境電商、現代物流、影業基地、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展現了香港與廈門之間廣闊的合作空間和旺盛的經濟活力。

“(在福建)我們覺得無論在消費還是科技方面,都看到了很多新的機會。”參與簽約的香港投資商代表鄔煒表示,透過香港這個窗口,有很多外資能夠進到內地,扶持內地企業發展,這對內地企業是很好的幫助,“讓資金能夠進來,企業能夠走出去。”

閩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合作關係緊密。作為福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廈門與香港的經貿交流更加緊密,香港是廈門吸收投資的最主要來源地,是廈門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是廈門重要的貿易伙伴,是廈門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快捷通道。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9個月,香港對廈門投資新設企業168家,實際利用港資50.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23.8%;廈門對香港投資項目數26個,比上年同期增加8個項目,總協議投資額5353.3萬美元;廈門與香港貿易進出口25.55億美元。此外,廈門每年有近1000家次企業赴港參加各類展會、交流活動等,與全世界的客商談生意、交朋友。

如今,福建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著力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資金融通,推動“海絲”核心區建設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走深走實。而香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研討會上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希望福建與香港共同抓住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進一步密切各領域交流,健全合作機制,更好發揮專業社團、公益機構等行業商協會的積極作用,為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新的貢獻,更好服務國家大局。

福建省長唐登傑說,福建將持續完善閩港合作機制,落實落細各項合作協議,在經貿、科技、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加強與香港的合作,實現並船出海、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認為,此次研討會為深化閩港兩地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互利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他表示,廈門將更好地銜接“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推動閩港兩地在“一帶一路”合作方面的聯繫、聯通、聯動,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新機遇。

看好共建“一帶一路”的閩港融合新機遇,參加此次研討會的百餘位香港工商界代表深入兩岸金融中心、廈門自貿片區等實地參觀考察。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總裁張夏令、海通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孫春明等多位代表均認為,廈門營商環境優越,廈門、香港兩地企業可加深交流,尋求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互利共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