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詩和遠方」,孔子學堂讓拐爾莊村「大變樣兒」

導言:

8月20日,夏津縣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縣委書記才玉璞圍繞鄉村振興的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作重要講話。其中他強調,要大力培養和引進人才,集聚人才助力鄉村振興;要發揮好基層黨支部的引領作用。每個鄉鎮要結合自身優勢,打造特色和亮點。要把文化建設和全縣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要弘揚新風正氣。積極宣傳正能量。要加強農村文化宣傳教育,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和鄉村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夏津縣新盛店鎮拐爾莊村始終積極響應和貫徹縣委決策部署精神,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拐爾莊是中國孔子基金會派駐"第一書記"幫扶村,經過三年幫扶,拐爾莊以孔子文化特色為主線,以孔子學堂為鄉村教育基地,在鄉村文明建設、人才培養、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有益探索。

共建“詩和遠方”,孔子學堂讓拐爾莊村“大變樣兒”

8月19日上午,綿綿秋雨,涼爽宜人,山東省夏津縣新盛店鎮拐爾莊村孔子學堂,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拐爾莊村黨支部、村委會,正在為2018年大學新生舉辦歡送會。據悉,自2016年至今,拐爾莊村黨支部在孔子學堂已連續舉辦了三屆歡送會。

拐爾莊村以孔子學堂為鄉村教育基地,宣傳儒家文化思想,把孝德、善舉、愛心融為一體,教育大學生以“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為根本,增強了大學生愛國、愛村、愛家的意識,提升了努力學習,敢於拼搏的信心,為大學生以後的大學生活樹立了目標,把握了方向,提供了精神之柱,得到了大學生及家長們的稱讚。

今年大學生的升學禮物是中國孔子基金會贈送的書包、筆記本和筆,同學們如獲至寶,感謝孔子基金會對他們的鼓勵,決心把儒家文化思想帶到學校,以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為標杆,宣傳好“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之道,更好的為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奉獻青春。

共建“詩和遠方”,孔子學堂讓拐爾莊村“大變樣兒”

據瞭解,拐爾莊村是中國孔子基金會為積極配合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鄉村脫貧致富的工作部署,在全省的首個“第一書記”幫扶村。作為全省推進鄉村儒學和社區儒學建設的一個新探索,中國孔子基金會、省文明辦於2014年底在拐爾莊村建設了全國首個“鄉村孔子學堂”,使傳統文化在鄉村培植再生,使鄉規民約、家風家教、族譜祠堂、鄉賢文化弘揚廣大,進入尋常百姓家。

徜徉在拐爾莊村中的大街小巷,處處展現出濃郁的孔子文化特色。村入口處一塊鐫刻著“拐兒莊孝心村居”的泰山石彰顯著這個村居的文化氣質。寬闊的孔子文化廣場中央矗立著大型孔子雕像。中國孔子基金會在拐爾莊村修建的孔子文化廣場,孔子學堂,鄉村記憶館,為美麗鄉村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孔子學堂基礎設施建設中,突出孔子文化的意義,讓老百姓在享受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孔子文化的薰陶。文化大院裡,設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區,適合各年齡段群眾進行互動、學習和休閒,在體驗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共建“詩和遠方”,孔子學堂讓拐爾莊村“大變樣兒”

拐爾莊是夏津縣遠近聞名的“孝德村”,“孔子學堂”的落戶,為該村打造“孝”文化品牌,培養村民以“孝”文化為根基的良好品德提供了平臺和載體。 村中主幹道名稱也都來自儒家文化,如敬孝街、忠信路。在鄉村牌坊、孝心街、文化牆、民居牌、宣傳板、宣傳欄,宣傳“二十四孝圖”、傳統故事、民俗生活、村規民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通過每年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給老人集體過生日等,把家教、家風文化在農村這片沃土上傳播弘揚下去。現在的拐爾莊村,鄰里和睦、與人為善,妯娌相親、孝敬老人,像一個相敬相愛、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孔子學堂還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學習讀書的熱情,往年一年考上大學的2~3人,2016年考上大學13人,2017年考上大學14人,真正成為建在村民家門口的教育基地。

除拐爾莊孔子學堂外,滕州市羊莊鎮孔子學堂、滕州市羊莊鎮東王莊社區孔子學堂、夏津縣銀城街道辦事處代莊孔子學堂等諸多鄉村孔子學堂在鄉村治理、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健康向上的民間鄉土文化、推進文化小康建設、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共建“詩和遠方”,孔子學堂讓拐爾莊村“大變樣兒”

孔子學堂,作為中國孔子基金會創辦的大型公益文化項目,始終紮根在基層、在民間,堅持公益性、自主性,上仰老夫子,下靠老百姓,成為新時代中華文明傳習的新載體。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中國孔子基金會共在全球建設了1800多家孔子學堂,其中鄉村孔子學堂120多家。

孔子學堂借鑑梁漱溟鄉村治理經驗教訓,從中國鄉村現實出發,以傳統文化的力量來解決鄉村現實問題,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新徵程上一道靚麗的風景。切切實實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孔子思想、人文精神走進千家萬戶,真正地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讓老百姓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傳承著中華傳統的美德,留住了鄉村文明的“魂”,守住了鄉村文明的“根”,也讓更多的老百姓有機會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裡來,共建著鄉村文明的“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