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集令:石油傳統文化的新模樣,等你來呈現!

多元文化交融的當下,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播、任何一種精神的傳承,都顯示出跨越時間、空間、個體差異等的高難度。

“時空隔閡”下,“石油精神”在新時期如何傳承創新?如何讓外界社會更多地瞭解石油傳統文化?

新一代石油人文化背景多元,對企業文化傳承的形式和載體有著更高要求,該用哪些手段和方式提高精神傳承的有效性?

這是如何讓傳統文化迸發出現代生命力的時代命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征集令:石油传统文化的新模样,等你来呈现!

2018年,央視一檔名為《經典詠流傳》的節目持續火爆,它以“經典詩詞+音樂”的組構樣式,採用更符合時代潮流的音符與節奏,吸納更多的時尚元素,而不是簡單的照搬、複製古人的吟唱。一時間,有關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演繹也引起廣泛討論。

上週,中國石油報官微轉發了西部鑽探的一段視頻(我們熟悉的《我為祖國獻石油》,竟然可以這樣演繹)。在視頻中,幾位石油員工在商場中唱起《我為祖國獻石油》這一經典歌曲,與人們熟知的雄渾嘹亮不同,這次的演繹顯得更加輕柔,場景也更加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同時加入了一些新鮮的說唱元素。四天內點擊量始料未及地突破10W+,500多位網友在留言區內熱議這一新的呈現形式。有人大讚這種創新表現手法,還有人認為創新表現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該注重提高藝術水準。傳統文化的新傳承新表現引起了廣泛熱議和深入的討論思考。

征集令:石油传统文化的新模样,等你来呈现!

每一種精神都有一段人生,它們共同組成我們寶貴的石油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也上升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自信和驕傲。那麼在新時代,我們該如何打造石油版的“經典詠流傳”?

其實,除了《我為祖國獻石油》這樣的經典歌曲之外,還有諸如“鐵人精神”、“麻袋毛精神”、“三老四嚴”、“青海精神”、“一釐錢”、“窮搗鼓”、“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等這樣聽起有點兒“老掉牙”的精神,甚至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都知道它們所蘊含的強大力量,但是如果演繹和表現的方式落後於時代,就不能很好地代表新時代石油工人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

征集令:石油传统文化的新模样,等你来呈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