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神農架機場

神農架是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機場坐落在陡峭的山頂。5處聳立的山峰被削平,變成了寬闊的機場。矗立機場之上,群山一覽無餘。2800米長的機場跑道、稜角分明的航站樓、綜合樓及機場配套的公路,基本已經建成。大型挖機和數百工人正在加緊平整場地。神農架機場,是湖北省建設鄂西生態旅遊圈的重大項目。2011年4月,神農架機場正式開工。歷經兩年多時間,機場建設完。

湖北神農架機場

冰凍期施工現場零下20℃。神農架的天氣變化異常,氣候條件惡劣,雨天霧天很多,年冰凍期有150天。10月下旬,工地夜間溫度在0℃左右,冬天工地最低溫度達零下20℃左右。"

挖平60多米高的山頭,再填平山峰間的窪地。高山機場就是這樣建成的。當施工人員鑿平山峰,撥開山上稀薄的土層時,喀斯特地貌特有的溶洞、溶溝,全部裸露出來。神農架機場地貌形態是嶺型峰叢窪地,容易出現不良地質現象,建設者們在邊坡地帶和道面區共處理溶洞、溶槽、溶溝、溶隙、漏斗217個。基本完工的機場場區,已看不到溶洞、溶溝。

在機場四周,有10多個大小防滑邊坡,總長度5130米。邊坡陡峭且高,最高的邊坡有69.2米,其中在飛機主降端頭的邊坡高61米。

所謂的邊坡,實際上是一堵寬700米的超高擋土牆。邊坡的意義在於,確保機場跑道的安全穩固,不會垮塌。湖北神農架機場

施工難度大,施工工藝複雜在國內工程界罕見。指揮部專程到重慶交通大學請教中國工程院院士,最後確定超高擋土牆.

神農架機場建設引發了網友的憤怒,除了責問哪個部門審批的。有網友更是直接犀利地指出,破壞生態必遭天譴。神農架建機場,真是造孽!為了賺錢,就把一個好端端的原始森林慢慢給吞噬了。湖北神農架機場

問題一:削山填谷建機場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儘管神農架有關部門以各種理由拒絕公佈環評,儘管當地宣傳部門強調"機場建設為正常施工作業,不會嚴重破壞環境",但削山填谷等大手筆工程製造的環境問題,以及通航後長期存在的生態隱患等現實影響就擺在那裡。

據建設方描述:" 在削平大小11 個山頭、填平6 道深谷後,機場場區道面形成一個面積達74083平方米的大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有大面積的原始天然林被毀,其中不乏許多珍貴的古樹名木。

志願者在現場調查時,有關目擊者向調查人員描述建設時的狀況:"餐桌粗的大樹轟隆隆應聲倒地,發出巨大聲響,現狀慘不忍睹。"

調查人員在現場也看到,除了砍伐天然林、導致水系改道之外,山體的結構也完全被破壞。

"自然的山體是經過長期演替形成的生態系統,是經過幾千年、幾萬年不斷的地殼變動後所形成的穩定結構,我們不可能通過人為手段進行修復。"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重光如此表示。

楊重光認為,如此大手筆建設神農架機場,不管是機場本身,還是機場周圍以及與機場相關的區域,都肯定會遭到一定的影響,生態環境也會產生相應的破壞。

" 這樣的破壞不可逆轉。"楊重光強調。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生態專家對調查人員表示,神農架機場如果修復措施不到位,未來將會存在很大的水土流失隱患。如遇長期強降雨,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這位專家還表示,即使神農架機場建成後,還有幾個更為現實的環境問題擺在面前:機場排出的汙水和產生的垃圾如何處理?

如何評估和減少空氣汙染?而機場建設過程中的空氣汙染也需要正視。

對於長期棲息在這裡的野生動物來說,機場建設意味著它們長期生活的家園受到了干擾,對它們的影響更為嚴重。

有資料顯示,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在第四紀冰川時期,神農架成為各種動植物的避難所和棲息地,保留下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在這裡,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如金絲猴、金錢豹、金雕等多達70種。"其實最可憐的是生活在神農架的野生動物。在修建機場過程中產生的持續噪音以及炸藥發出的劇烈聲響,都會對野生動物的生活、作息和生殖生長造成很大影響。"這位生態專家表示,隨著山林被毀,長期棲息在這裡的野生動物們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要麼慘死炸藥之下,要麼僥倖逃離,流離失所。

有野生動物保護者也痛心疾首地表示:對野生動物來說,機場不但會切斷它們的遷徙路線,它們也會因受到飛機巨大轟鳴聲的驚擾而離開原來的棲息地。

另外,還有機場建成後飛機與鳥類的相互影響,一方面鳥類對飛機造成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機場本身影響鳥類的飛行與遷徙。

在神農架,調查人員看到和機場同時在建的機場路在施工過程中也毀壞了不少天然林,為建路挖出的大量土石從路的外側傾瀉下去,導致山石大面積裸露。儘管隨後人們種植了一些風景樹,但再也無法恢復原來自然天成的景觀狀態和生態功能。湖北神農架機場

問題二:引進更多遊客是否會打破當地原有的生態保護?在神農架,自然大學調查人員看到,在通往機場高速公路兩旁的30 戶當地群眾將被集體搬遷,而路兩邊空出的地方將被用於商業開發。

在高速公路的一邊,立著一塊標示著"神農架機場臨空經濟服務區總體規劃"的展板。根據規劃,機場路沿線設立了"物流配套組團、旅遊接待組團、門區景觀組團、居民還建組團"等區域。這項工程由武漢福德路橋管理有限公司投資,投資金額達12.2億元,這將是繼機場建設後又一大手筆的商業開發建設。

"政府部門招商引資,要在這裡開發商業,把我們遷走",其中一戶人家的男主人對調查人員說,"希望搬遷費不會太少"。

據瞭解,神農架早就因為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深得城裡人青睞。在神農架度假區木魚鎮,早幾年前,就有很多武漢人花十幾萬元購得一套住房,在每年最熱的時候過來避暑。

建好機場、交通便利後是否會帶動新一輪房地產熱,從而導致大量外地人包括投資者湧入神農架?在調查中,調查人員已看到事情正向這個方向發展。在木魚鎮,幾個靠山的地方正在通過推土機挖山開闢空地,幾座大樓已經快要竣工,而更多的建築正在快馬加鞭進行建設。

在打破交通瓶頸後,神農架的遊客流量毫無疑問將大大提升。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遊客大量湧入,垃圾、汙水等的排放量會驟增,這一片寶地將會承受更大的生態壓力。

作為神農架的資深旅遊從業者,韋群稱,過去神農架原來的旅遊模式促進了神農架的保護。他解釋說:景區門票很貴,沒人專門買票進去偷樹,即使偷了也過不了大門;辛辛苦苦砍一棵樹去賣,還不如賣點當地土特產或水果賺錢來得快;盜獵的風險和成本也不及開旅館划算。但如今,機場建設以及其帶動的商業開發正在改變這個良性發展趨勢。從此,神農架生態的最大潛在破壞群體可能不再是當地人(或鄰縣人),而是外來的旅遊開發者和遊客。

這樣的開發勢頭,是否會真的把"旅遊促進保護"這個良性關係打破?從其他類似地方的經驗來看,這種擔心並不多餘。湖北神農架機場

問題三:機場實際使用效率會很高嗎?

在神農架機場建設對生態帶來多大破壞引發人們強烈關注的同時,機場的使用效率也備受各界質疑。

一位在神農架做生態觀察的人士表示,以前從外地回神農架,常坐飛機到宜昌,但經常因為大霧被迫降在長沙。神農架霧氣比宜昌更重,實在擔憂其實際使用效果。

而中科院一位專家則表示:"機場公路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公路下方植被盡毀。而機場本身起降不了多少飛機,再加上高山霧氣比山下還重,使用效率可想而知。"

一位在神農架森林公安部門工作的人員對調查者說,由於氣候原因,神農架真正適合旅遊的季節也只有一個季節。而在神農架周邊城市,如宜昌、老河口、恩施等城市,都已經建有機場,這些城市離神農架並不遠。

難道這將是耗費十幾億元建設的工程所產生的實際效益?如果經濟發展上去了,生態卻破壞了,失去原始魅力的神農架還有多少吸引力?

對於神農架修機場帶來的巨大變化,許多人發出疑問,神農架以後會不會越來越像一個城市?要知道,大家去神農架是想感受那裡的天然風光、呼吸難得的新鮮空氣。變成城市的神農架,誰還想去?

2014年12月25日,神農架政府官網在一篇題為《神農架機場出新政助力冬季旅遊》的消息中曾提到,在當年的優惠新政出臺後,"神農架飛機場上週起飛架次14架,運送遊客456人"。消息還透露,截至2014年12月20日,神農架機場自開航以來客流量突破了2萬人次。據神農架機場方表示,此舉跟機場售票情況"不景氣"有一定關係。資料顯示,機場客流量2014年5至12月突破2萬人次,而該機場設計目標是年旅客吞吐量25萬人次。也就是說實際客流量遠遠沒有達到設計目標。湖北神農架機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