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實戰化訓練,習主席強調了這個關鍵詞!

大抓實戰化訓練,習主席強調了這個關鍵詞!

“深入推進數字化部隊建設管理和作戰運用創新”“作戰概念創新”“戰法創新”“強化改革創新,優化編成結構”“推進創新型人民軍隊實踐探索”……

1月3日,習主席視察中部戰區陸軍某師時的重要講話,集中闡述了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聚力打造精銳作戰力量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關鍵詞——“創新”

01

創新能力是一支軍隊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戰鬥力的加速器。

歷史上每一支強大的軍隊,都是帶著新鮮的胎記走上戰場;每一支衰落的軍隊,也多是帶著抹不去的陳年老斑完成謝幕。

大抓實戰化訓練,習主席強調了這個關鍵詞!

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從頭到腳都新簇簇的人民武裝力量誕生。這支轉戰於深山的武裝雖然力量單薄、裝備奇缺,因為其天然的新質基因,成為當時最富有創新力和生命力的嶄新軍隊。

抗日戰場上的地雷戰,解放戰場上的“三三制”,朝鮮戰場上的“反斜面”工事……創新賦予這支軍隊發展進步的力量,也成就了這支軍隊耀眼的榮耀。被日軍視為“土匪武裝”,卻陷日軍於汪洋大海;被國民黨認為“一年期可削平之”,卻把國民黨軍隊趕出大陸;被美軍當作“烏合之眾”,卻把美軍打回三八線。

當歷史以發展的高度丈量時間之河的生機,創新就是其中最值得標註的浪花。置身新時代,戰場環境瞬息萬變,戰法創新的“躍點”不斷“挪轉”,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要求軍隊不斷找準戰法創新的切入點,以先進的實戰化訓練實踐引領部隊戰鬥力建設創新發展。

訓練場上的訓法戰法創新,要求我們必須像奔赴戰場一樣,以面對生死存亡之心待之,以追求脫胎換骨之志礪之。

02

兩伊戰爭前,兩國用數千億美元購買了大量現代化兵器。但是,戰幕才拉開50分鐘,伊拉克整個防空體系就無法運轉。戰爭剛打幾天,伊朗的現代化戰機就被擊落50多架。這其中,有近30架是被己方擊落的。

在地面戰爭中,伊朗倉庫裡有的是先進的排雷器材,卻棄之不用採取人工排雷,結果一次戰役就喪生2000多人。伊拉克直到戰爭結束,還堆積著各種先進導彈,但是戰爭中用的仍然是手榴彈和燃燒瓶。

為什麼會出現這等滑稽之事?主要原因就是,雖然有現代化的先進武器,卻沒有訓練出會使用裝備的人。結果,他們用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打了一場“另類戰爭”。

正是因為“人”這一作戰單元的彈性與多元,戰場,才會衍生那些遠比舞臺更加豐富的奇事。在這場半斤八兩的另類戰爭中,你能說,已經成熟的“技術上的進步”發揮作用了嗎?

習主席指出,“武器裝備越來越重要,並不意味著人就不起決定性作用了,而是人的因素、武器因素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不管軍事科技如何發展,再先進的武器裝備,再完備的技術體系,要達成系統化的作戰力量,就必須將人這一最難以“量化”的決定性因素歸於其中。

事實上,顛覆性技術也好,顛覆性戰術也罷,創新的落腳點如果沒有通過刻苦的實戰化訓練落到人與裝備融合點上,再好的“點子”與技巧,都會淪為笑柄。

03

未來戰場,空天作戰、網絡作戰、特種作戰等新型作戰力量,技術含量高、作戰機理特殊、作戰效能獨特,不僅代表著先進戰鬥力,更是重塑軍事力量體系的突破口。

習主席在這次視察時,察看了部隊數字化裝備。他饒有興致地登上“陸戰之王”99A坦克和紅箭-10導彈發射車,詳細瞭解裝備戰技性能,強調要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把部隊科技含量充分釋放出來,把科技優勢轉化為能力優勢、作戰優勢。

戰鬥力的生成質量,從來都是以深度的多因素融合為檢驗標準。這種融合的唯一途徑,就是高質量的實戰化軍事訓練。

理應看到,人的智慧之力量,人的精神之力量,不僅對於訓法戰法的創新有著關鍵的作用,對於作戰指揮體系以及戰場對抗效果,也有著實質的影響。實現從技術到戰術的融合,實現從科技優勢到能力優勢、作戰優勢的轉化,每個戰位、每名官兵都是制勝的關鍵節點。

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如果不瞭解現代軍事、科技知識,對現代戰爭是什麼樣子、未來仗怎麼打、武器裝備有什麼性能等知之不多,你所面對的戰場,都可能會是又一個遠離時代的人為“非對稱”遊戲。

毛主席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現代戰爭陸海空天電網多維戰場融為一體,要求軍人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掌握更加寬厚的軍事知識,具備相應的科技素養特別是信息化素養。

現在,有的部隊沒有新裝備心中盼,來了新裝備不會用,直接影響許多武器系統效能的充分發揮。必須熟練掌握手中武器裝備,勝任本職崗位,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努力做到裝備玩得轉、信息聯得通、系統用得精、槍炮打得準。

一言以蔽之,無論哪種形式的創新,人,都是這種體系之內最珍貴的“金鑰匙”!

只有認識並融入這種境界,我們才能通過辛勤的汗水澆灌出最先進的戰法,打磨出最鋒利的戰刀,鍛造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