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管理面對三大選題,我們怎樣“選邊站隊”?

點擊上方“中國人力資源”關注我們

人對同一事物的立場、看法不一致甚至相反,本是正常的事。政治上,非常看重意識形態,為了鬥爭批判的需要,對人要加以保守、穩健或冒進、激進的區別,如“左派”、“右派”或“左傾”、“右傾”,講究所謂的“綱舉目張”,什麼是綱,什麼是目,分得清清楚楚。

人力資源領域的理論與實務,同樣也面臨諸多“立場”與“站隊”問題,由於充滿了模糊和不確定性,沒有標準尺度和規範要求來判斷管理行為的對錯,我們無法也沒必要分出所謂的“左右派”。不過,這樣也有一些弊端,導致我們對模糊、不確定的概念過於寬容。比如,即使面對看法完全相反的問題,大家都喜歡說“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理由,沒有對錯”、或“每個企業情況不一樣”,一句話就可以讓大家相安無事。

所以,現實中HR普遍習慣於莫衷一是,“各說各有理”,或左右逢源,做兩邊都不站隊的“折中派”。

HR管理面对三大选题,我们怎样“选边站队”?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有些HR是接受“精英派”的教育成長起來的,熟悉BAT、華為等牛X企業他們玩的一套理論,不幸的是,絕大多數HR又只有在普通中小民營企業供職的機會,如果不面對現實,關注當下的企業,選擇站錯了隊,則可能“水土不服”,工作會感到十分壓抑。

1、人性的善與惡

一切管理理論起源於對人性的理解,最終又歸於人性。筆者進入人力資源的學習後,自認為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去正視人性的特點,並理解到人性與管理關係的重要性。

關於人性,幾千年的老祖宗,還有我們的教育,給出的答案都是人性的善良,有個假設“人是好的”,人性即使有“惡”也可以變好,這點上對人資管理理論影響最大,我們一般不去正視或迴避人性問題,特別是不去正視人性的自私,總以為通過管理技術,如文化建設、績效管理、薪酬激勵等就可以解決責任心、自律性、員工能力、敬業度提升等問題,甚至認為人性是善良的,員工本身可以達到較高的要求。

事實上,我們的管理時常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困境,原因之一是沒有直麵人性的特點是自私。人性的特點或許可以利用,但很難管理,利用管理技術或文化的宣導去改變人性的自私可能是浪費、低效、甚至無效的行為。比如,“我只為自己而奮鬥”,就是典型的自私表現,解決這個“負能量”的傳統做法是通過薪酬、績效等正向激勵,或反向壓制去管理,最終效果並不理想,如果能正視人自私的特點,相信人自私又有理性的話,我們不妨設計出“為自己幹”的場景,這就有了激發人奮力拼搏的前提,將帶來雙贏的結果。

有了這個前提,正視人性的自私,包括老闆、員工以及我們每個HR都是如此,內心就非常坦然,HR可以利用人性與管理的關係,從“對人進行管理”到“促使人的自驅動”而選擇不同思路的管理,對企業進行內部組織關係的重構,如小微自組織、內部創業、合夥人計劃、股權激勵等舉措,這也許是人力資源管理變革、轉型、升級的途徑之一。

HR管理面对三大选题,我们怎样“选边站队”?

2、制度主義與文化主義

基於對人性特點的理解、管理的作用、激勵的取向等方面考量,人力資源的管理有兩種基本邏輯:一種叫制度主義,這一種叫文化主義。這兩種主義孰輕孰重在企業身上就呈現不同的特徵,帶來的實際效果眾說紛紜,是人資界一個討論比較多但從沒定論的話題。

基於員工人性“惡”的一面,如自私、偷奸耍滑、如果不嚴格管理,員工可能要幹“壞事”,單位主要考慮反向壓制、直面矛盾與衝突,建立制度去約束管理,奉行制度主義。

而文化主義與之相反,員工是“好”的,通過正向激勵則會更好,相信員工在好的氛圍下能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即使出現矛盾與衝突也可以協商解決,人性化管理是文化主義的特徵。

可以這樣判斷,管理上傾向於文化主義或折中派的HR佔主流,特別是接受了“精英派”教育的HR,更是文化主義的擁護者,他們一般認為激發員工熱情最好的辦法是“取悅”員工,讓員工在公司生活得很爽、很有優越感,企業文化就帶有一股濃濃的“關愛員工”的情結,如時尚的辦公間、豐富的員工福利、彈性工作制、還有美食、運動會、興趣俱樂部、甚至建立了員工幫困基金、還把福利延伸到了職工家屬……等等,比如華為、BAT,甚至google、亞馬遜等,這些成功企業毫無疑問非常有說服力,事實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據說也達到了企業與員工雙贏的效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少“隔壁”企業的HR,羨慕之餘也是奉行文化主義,認為制度主義用負面情緒去管理人,容易帶來矛盾衝突,還泯滅員工熱情,正向激勵才是管理的真諦。

其實,關於文化主義和制度主義,並沒有本質上的優劣,有實際案例證明,兩者極端的管理實踐都有成功的運用,它們在不同的企業環境裡,體現了各自不同的優勢。

而對於民營中小企業,HR必須要接受一個略顯殘酷的現實,從企業承受的生存壓力、管理水平、員工素質、支付能力等方面來看,制度主義似乎是更現實的管理邏輯,也更討老闆的“歡心”,我們不能只看到奉行文化主義企業正向激勵的一面,他們光鮮背後的另一面知道嗎?

普通民營企業不具備向員工索取“高額利潤”的條件,我們觀察到,HR與老闆存在對這兩種文化取向的差異,HR因此對企業抱有怨言而分道揚鑣,而且,一味導入或文化主義氛圍越濃,可能出現企業越不賺錢的現象。

HR管理面对三大选题,我们怎样“选边站队”?

3、員工利益與企業權益的維護

在員工與企業雙方權益的維護上,就很考驗HR的取向。

網上流傳HR的拼音分別是“好人”、“壞人”的意思,多數HR以崗位特殊性為由選擇做個所謂公正的“中立派”角色,既維護企業利益,又要成為員工的主心骨,儘量滿足需求,幫助員工解決困難。

HR“中立派”的角色定位貌似公正合理,其實是個天真的想法,在平衡點上游刃有餘工作的HR鳳毛麟角,多半屬於難堪的“夾心餅乾”。現階段,員工的勞動權益與企業的用工自主權並不能達到很好的平衡,《勞動合同法》施行後更是如此,甚至成了一對矛盾,中立是個偽命題。

據觀察,HR更多充當“好人”的角色,如HR重視滿足員工的承諾;認為搞好員工關係,員工開心了,其效率也就高了;善於觀察和發現員工的需求並盡力滿足他,還有一個特徵側面反映“好人”特徵,如HR在處理勞動關係問題上很在意員工的感受,凡事都考慮要與員工協商一致、要提前通知、要支付“代通知金”或支付補償……等等。

HR為員工提供安全感、服務於員工無可厚非,但專做好人的HR肯定不受老闆的待見,幫助過頭成了員工的代言人,不設身處地體諒公司難處的HR更受老闆的厭惡。我們認為,HR對當下民營中小企業要懷有惻隱之心、同情理解老闆,更通俗一點就是HR需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是企業僱來的,所謂“各為其主”,就必須從企業利益出發,脫離了這個出發點,HR的工作將毫無意義,要做老闆喜歡之事,排老闆心頭之憂,不能去幫助員工出頭,更不能幫助員工和老闆作對。

也就是說HR要具有“壞人”的特性——“以公司利益為重”成為HR職業習慣;服從於老闆,嚴格執行制度甘扮“黑臉”;偶爾還要打打擦邊球,幫助企業防控勞動用工法律風險,儘量規避各種補償或賠償;不遺餘力捍衛企業的勞動用工自主權。

HR管理面对三大选题,我们怎样“选边站队”?

當然,高明的HR是“操壞人的心,幹好人的活”。

“操壞人的心”意思是他們善於建立和遵守規則,優勝劣汰,企業在用工管理上“高枕無憂”;“幹好人的活”則表示HR能促使企業規範用工,員工的勞動法基準保護得到充分的保障,打造了企業的信任文化。

這樣,最終結果是更好維護了員工的權益,因此,員工與企業權益的“雙維護”並不矛盾,可以做到統一,這也是HR最智慧、性價比最高的付出。

來源|微小微xa

一分鐘群發工資條,免費試用

HR管理面对三大选题,我们怎样“选边站队”?

公開課推薦

2018年6月15日 @深圳

《銷售團隊薪酬激勵體系》教練工作坊 — 深圳場

企業的業績增長直接依賴於銷售團隊,而銷售團隊的戰鬥力又很大程度上受薪酬激勵體系的影響,如何設計銷售團隊的薪酬體系是關係到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企業銷售團隊缺乏動力,員工安於現狀,業績無法再突破;有的企業新老銷售人員差異明顯,新人無法生存,團隊日趨老化;有的企業員工感受不公,充滿抱怨;有的企業無法給與更多發展空間,優秀銷售人才不斷流失;有的企業員工只看短線,不惜損害長期利益……除了銷售團隊者的管理手段外,薪酬激勵體系設計的不合理也是導致這些問題存在的重要原因。

課程諮詢&報名

Sally

QQ:2072701821

Tel:021-60343005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