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YT CREATIVE MEDIA-SIGMA-第六屆明天雕塑獎

今夕何夕兮,懸境搴舟

今日何日兮,得與宙宇同流

蒙光被霧兮,木靈吹壎

丹鶴飛而白頭兮,仙山何所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萬類兮同知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懸界 綜合材料 800cm×600cm×350cm

以一條船為中心點散發,當機器人與木精靈一同出現在船上,當船下的一方墨池遇見縷縷煙霧,或與激光燈,與牆上的木雕作品仙山仙鶴融合後,懸境出現了。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懸界 綜合材料 800cm×600cm×350cm

雨氣氤氳,往復而來直抵足下

......

地面上出現一個巨大的“水境”

女子在其中緩緩地轉圈行走,雙腳交替,彷彿是從什麼都沒有的地方來

向著什麼都沒有的地方走去

......

一個個潔白的泡泡從天而降,緩緩落下,漂浮,在墜落地面的一瞬間化作泡影,消散,驚起微瀾,復歸平靜

漫天的泡泡因為脆弱而更加的美麗

一切的詩意,存在過,就已足夠

一隻巨大的蝴蝶的倒影正在緩緩籠罩這裡

......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展覽現場

這是獲得2018年第六屆明天雕塑獎大獎獎項的sigma藝術小組的展覽現場。在本次比賽上這個在組建後第一次亮相的9人小組帶來了他們的綜合材料作品《懸界》。這件作品有著綜合的展現方式,不同的藝術元素被包含其中,希望為觀眾營造一個沉浸式的體驗,讓作品可以呈現一種多感官的現場,一個全方位的整體藝術。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展覽現場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SIGMA團隊中的三位成員正在進行演講

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格結構,在這個結構中任意一個點都可以實現最大程度的信息交流,是以一種代碼的方式框定了成員間的權利均分,信息的高度共享,sigma認為它體現了公平透明高效率,體現了共創共贏並且體現了一些信息時代的合作特徵,比如網絡的隔空聯合。但同時也有一些困難和阻礙,但sigma藝術小組願意繼續以這種方式進行創作,因為他們認為這種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贏,和而不同的方式是未來美學的創作方法論之一。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在團隊創作需要中sigma藝術小組的成員們會暫時放棄強烈的個體主體性,保留每個人最精彩的部分,雖然面臨著取捨,但sigma會通過投票的方式力保合作中的公開與公平。

在彷徨中上下求索,求索相同的歸宿,這是sigma小組的概念,而明天雕塑獎也是在追問雕塑的明天,這種概念與明天雕塑獎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懸界》這件作品的首次亮相僅僅是sigma藝術小組所創作的故事線的前端和開頭。“我們的船駛向何方?我們尋找的歸宿是什麼?雕塑的明天又是什麼?”sigma藝術小組也還在沿著這條故事線慢慢生長。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頒獎現場

YT: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們組成了sigma藝術小組呢?

潘悅(來自安徽,負責作品中大水鏡墨池的呈現,包括展出上的越人歌吟部分,扮演當中的白衣女孩):我們組中有四位都參加了2017年的明天雕塑獎,也參加過很多其他的青年藝術活動,所以大家彼此在之前就有了簡單的認識。去年在我們私下的討論中就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是不是可以集合起來做一些事情呢,是不是我們一定要每一個人自己來出一件作品呢?或許我們將幾個人的想法結合起來,可以創作一些不同的東西呢?之後我們又遇到了我們組的大哥哥張升化,大家交流之後一拍即合,發現大家原來都是有共識的,那我們為什麼不一起來做這件事情呢?於是我們的sigma小組就成立了。這次的作品也是我們成立以來的的第一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的作品。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展覽現場

在我們的這個小組中會有說是誰在進行主導麼?這也是我們小組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像一般的小組都會涉及到這樣的問題,誰來主導,又有什麼樣的目標,但是我們小組是一個非常開放自由的狀態。從小組機制上來說我們想要的是一種生長的狀態,我們沒有目標,也沒有非常強烈的個人主體意識,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但我們現在就像一粒種子,現在剛發了一個芽,它之後會長成一棵大樹呢,長出一朵花還是長成了一個蒲公英我們都不知道,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驚喜的開始,也得到了各位老師和同行的肯定,使我們增加了信心,但是至於它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我們也沒有確切的答案。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製作中的作品

YT:為什麼會加入sigma藝術小組呢?

張盛(來自成都,負責此次作品的視頻部分,牆上3D動畫的展示,表現生靈的生長的靈性,展現混沌初開,生命力萌發的狀態):一個人的創作往往更追求自己內心。因為我個人是做數字影像的,也參與到一些電子遊戲裡面的一些製作,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在這種大工業的環境下多人的工作表現出了很大的力量。我有時候也會想,我一個人的創作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力量。其實在此之前為了明天雕塑獎的創作我自己也有一個方案,其中需具備的各項內容都已經想好了。但在後來和大家的討論中談到想大家一起做件作品,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能就會碰撞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於是我暫時擱置了個人的那件作品加入小組共同進行創作。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懸界 綜合材料 800cm×600cm×350cm

呂小帥(來自成都,負責木雕部分,船的整體設計以及船周圍木質精靈的製作):現在的藝術家其實很多都有很強的獨立特徵,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是我們小組的隊員們能夠把自己的個性相對弱化,一起融入。其實我自己很喜歡一個人去進行創作,所以這次作為sigma小組的一員能和大家在一起進行創作其實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但我也很開心去嘗試這樣的團體創作。去和小組裡的成員一起去挑戰。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懸界 綜合材料 800cm×600cm×350cm

YT:你眼中的Sigma藝術小組是什麼樣的?

徐子薇(來自廣東,作品中負責燈光裝置,激光的呈現以及現場燈光的控制):我認為sigma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天和大家一起創作非常開心,跟自己一個人創作的時候肯定是不一樣的,當遇到一些問題時大家也會互相幫助積極解決,像這次的作品是在北京完成最終創作的,所以在我們將作品運到重慶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木頭運過來後因為氣候的原因變得膨脹,需要我們現場臨時改裝一些東西。但也總有一些驚喜發生。因為大家來自全國各地,我們基本整天都在網上進行溝通交流。大家的時間都很緊湊,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裡達到最好的效果。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懸界 綜合材料 800cm×600cm×350cm

YT:創作中如何在表達團隊觀念的同時可以讓自己的想法有所體現?

張升化(來自青島,負責作品的機械部分,機器人的編程,解決一些電路和技術問題):我們都非常尊重組員的個體意志,我們會把大家的創意全部集中起來,把這些創意彙總之後整合概念串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從準備作品到參賽,我們只花了我們兩個多月的時間,從一開始製作,到最後成型。這也是因為我們這種合作形式保證了信息的及時交流和信息的透明性,效率是非常快的。雖然組員的年齡跨度也比較大,有85年的也有00年的,溝通上肯定會遇到一點障礙,但這並不是問題,重在我們大家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SIGMA 區塊鏈藝術方程式

展覽現場

- E N 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