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競爭 合則兩利 分則俱傷

中美貿易競爭 合則兩利 分則俱傷

網絡配圖

按市場化規律觀察,各國之間展開貿易競爭是正常現象,但過度的或者是惡性的設置貿易壁壘會給各方帶來很大壓力並付出代價,這對於兩個世界經濟大國來說不是好事,因為合則是兩利,分則必是俱傷。

劉鶴在接受了媒體採訪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另據消息稱,美國羅斯部長將於6月2日至4日率團訪華,雙方團隊將繼續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

持樂觀與謹慎的態度

據我國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超過120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12%以上。從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間,我國農產品的年均進口複合增長率達8.8%。

我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突破4億噸,原油進口量與國內產量之比持續擴大,由2012年的1.3:1擴大到2.2:1。同期,我國天然氣進口量也持續快速增長,達到946.3億立方米,進口量與國內產量之比由2012年的0.4:1擴大到0.6:1。

對於這些指標,他解釋道:我國消費者對國外優質農產品需求強烈,加大進口美國優質農產品有助於豐富國內消費者的選擇和品質生活。近年來,美國的橙子、開心果、牛肉等農產品受到不少我國消費者喜愛,進口量一直在不斷增加。美國農業生產效率高,價格有競爭力,擴大進口可降低我國畜牧業成本,使百姓餐桌上的肉類價格保持相對穩定。當然,擴大美國農產品進口規模可能導致我國農產品價格走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國內農產品帶來衝擊,但同時也有助於倒逼國內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綠色農業和優質農業。

另外,他說,我國原油、天然氣產量和消費量間差額較大,必須由進口彌補。加大進口美國能源,有利於拓展我國油氣進口來源渠道,提升我國在能源領域的話語權,緩解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對國內油氣供應的負面衝擊,提升能源安全,確保我國能源的多元化供應。加大進口美國天然氣,有利於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使煤改氣的政策有望得到支撐,對改善我國城市的空氣汙染大有好處。但是加大進口美國天然氣,也可能形成對美能源的重度依賴,美國一旦對我國實施能源禁運,我國經濟可能會陷入一場新的麻煩之中。

堅持發展《中國製造2025》

有交流自然會有衝突,經過多輪磋商得來的結果,削減美中貿易逆差是否是解決美中貿易戰最好的方法呢?

郭彬指出,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我國在某些方面做了適當讓步,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增加進口美國農產品和能源,但保留了原則性底線,並且避免了中美貿易衝突升級風險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守住了我國製造2025計劃。

“削減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讓美國得到一些利益實惠,我們也一樣可以得到實惠。從長遠看,擴大對美進口,削減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只要結構合理就可以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他說。

歇戰不是停戰

中美貿易戰暫停,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美方也是小動作不斷,特朗普幾次三番更改原定決議,這讓許多人對剛剛安穩的中美經濟關係產生了憂慮。

鍾越預測:“中美貿易戰是一直存在,只要貿易戰形式是通過什麼方式進行。國際之間貿易戰近些年來都是匯率之間的變化來打貿易戰,遠一點的是90年代日元的貶值,金融危機後美元的貶值,2015年人民幣匯率的改動等都是國家之間貿易戰的表現。中美之間只要貿易逆差不同,未來就仍可能會有摩擦,而此次事件可能才是剛剛拉開中美貿易戰帷幕,可以概括性地說,這是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望超過第一大經濟體過程中無法避免的過程。”

國聯證券營業部運營總監董源在評價此次美中削減貿易逆差時表示:“對於中國來說,減少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或者說減少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但總體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縮小我國的貿易順差有個顯而易見的代價就是GDP的減少,畢竟我國GDP的結構構成中,貿易順差收入佔了重要的比重,而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又是我們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

但是,從長遠來看,減少貿易順差意味著我們要更多的購買美國進口產品,美國高質量商品和服務的引入會起到擴大內需和帶動消費升級的作用,而內需擴大、消費升級,最終受益的,是國內的經濟發展,而我們國家接下來經濟發展的主動力恰恰正在由投資拉動轉為消費拉動。減少貿易順差,是我們進一步擴大經濟對外開放的表現,這是當代全球化趨勢下經濟保持快速發展不可不走的道路,只有進一步的開放,才能在國際分工中享受紅利,推進本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的進化和發展。

還有一點,就是我國之前對美貿易順差過大,對國貨幣造成較大的貶值壓力,且匯率的大幅變動也會對貿易產生較大的風險,貿易順差的減本小會讓情況有所好轉。從不利的角度來講,除了一開始提到的GDP壓力以外,引進美國商品和服務意味著原先受貿易保護的行業會在短期內受到較大的衝擊,對於某些核心行業來說,也許會對使本國的需求對國外的供給產生依賴,影響本土產業及品牌的自主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