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欧阳中石的真迹吗?

明月清风151399415

问题:这是欧阳中石的真迹吗?

可以肯定的说,这幅作品并不是欧阳中石的真迹,应该是一幅临摹作品,还是参杂了自己感情的临摹作品。除了“中石”这两个字比较像,其他的字和欧阳中石的字相差甚远。


这幅作品整体写的比较拘谨,在临的时候估计写的比较慢,整幅字没有任何气势,非常的平淡,像欧阳中石这样的书法老手,写这种长写的内容应该比较顺畅,速度也应该很快,你是能够感觉到那种气势的。

从单字看,第一个字写的太肉了,没有骨力,第二个字写的太紧了,走势旁和里面的“首”离的太近,第三个字右半部分没有交代清楚。

不管他的字怎样,作为一个练习书法数十年的书法家,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低级的错误。笔力上也不会这么弱。

所以我认为这幅字是赝品。

你觉得呢?


不二斋

个人感觉这幅作品是欧阳中石的真迹。

理由如下:

一个人的字形,是很容易模仿的。

但是一个人用笔的习惯不容易模仿,行笔时的状态也不容易模仿。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两点来看一下这幅作品。



大家都知道欧阳中石是学碑出来的,我们仔细看这些收笔的细节和起笔的细节。

比较容易看到的就是“天”的一撇一捺。

这是从苏轼来的,欧阳中石的天字一般都这么写。

这幅作品里的“天”字,二横露锋起笔,带小尖儿。

然后看收笔,因为笔法是魏碑中来的,所以这两个横的收笔有所差异。


这三个天字,第一横的起笔和收笔,如同画着箭头那样,从上起,从下收。

这是北碑中的笔法,在欧阳中石这,只不过有些收笔回锋,有些出锋,但是收笔所形成的角度都是一样的。


非常类似于赵之谦的横。




然后天字第二横,是直接回锋,承圆的状态。

这是因为第一横收笔是要接第二横,在用斗笔写字大字的时候,因为笔毫大,出锋接第二笔比较容易,写小字则可回锋比较方便。

在看这个道字,首和走之连的非常紧密,这是个人结构习惯。

按照大家平常写字来说,多少会多留一点空间,显得透气一些。

但是欧阳中石把这个处理的紧,非常险。

这种处理方式只有两种人写的出,第一种是写字不怎么样的,第二种是写字非常高的,下次很准有谱。





主要是看这两个走之的写法,上边笔法一样,最后都是拖着笔走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模仿的话,应该只是模仿形状,并不会去刻意模仿这种拖笔行笔的办法,做不好的话四不像。

其实上面都只是笔法分析,笔法其实是好模仿的,用笔的习惯如果给一些模仿的高手也是可以掌握的。

但是我想让大家看着就行笔的状态,欧阳中石写字挺慢的,速度也比较平均。

因为这张作品是宣纸写的,非常容易暴露行笔力度的变化,大家可以看看其中墨色变化:

行笔的过程中,墨色非常匀。

而且用笔很圆润,没有火气。

就从这一点足以证明写这种字的人是一个非常有水平的人。

即使是仿作,应该是一个高手所仿。

其实就这四个字来看,个人认为是真迹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体非常平和。行笔中没有急躁的感觉,笔画圆润也没有刻意的感觉。

如果做到这几点,肯定是一个仿作高手。即使不写欧阳中石的字他本人的书法水平也不会低。

其实很多人都说欧阳中石的字很丑,也有很多人说这四个字,可能是作假,因为和大多数作品的风格不同。其实欧阳中石的作品风格有很多种,只是看起来风格有很多,其实大同小异。

大家比较习惯的,看的比较多的,就是这种比较丑的。

个人觉得其实欧阳中看字还是不要看字形为好,写字的话,有的时候快点,有的时候慢点,有的时候轻点,有的时候重一点,有变化很正常。

最不好改变的就是一个人的用笔习惯。

我们之所以临帖是在学他们的用笔习惯,用正确的用笔习惯来塑造自己。




我是梁宇航,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见解,不一定正确,只用作辅助大家思考。

如果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可以点一下关注点一下,转发。


梁宇航


是学习欧阳中石书法的仿作。第一眼看上去挺像的,经不起推敲。一没有欧阳中石书法的舒展大法气,有些放不开,四个字都有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字的疏密处理都过了,疏处略似,密处挤到一起了。落款和“勤”字的距离太近。点画没有各得其势。线条力度不够。“道”字首部字头写的也不对。气韵方面差的太远,精气神弱不禁风,畏畏缩缩,不够端庄大方、自然而然,所以不是欧阳中石先生的真迹,是仿制的非常低劣的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欧阳中石先生的作品,对照一下就不难分辨清楚。








翰墨书道

这是欧阳中石老师的墨迹,也是他写字的主流風格,十年前我就学过他的字,但是没有系统的字帖就难学,我也喜欢写这幅字,因为我的许多朋友都要,最近又写过一幅,谈不上是作品,请道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