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新增违约,5家是上市公司

今年债券违约量已是去年同期两倍

企业债务违约潮正在袭来。中信建投统计发现,截至5月14日,2018年共有17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为145.7亿元;而2017年同期仅有9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规模为7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8家新增违约主体中仅有1家是上市企业,而今年6家新增违约主体中5家是上市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违约风险增多,金融机构将愈发“嫌贫爱富”,市场更倾向于低风险、高等级的债券。对于投资者来说,刚性兑付模式下闭着眼睛买债券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违约地雷频“炸”

近日,富贵鸟(1819.HK)再添一笔违约公司债券。5月11日,富贵鸟公告称,“16富贵01”公司债券的到期日为2018年5月8日。由于公司前期存在大额对外担保及资金拆借,相关款项无法按时收回,故无法在2018年5月8日偿付本次债券加速清偿应付的本金及利息。此前,“14富贵鸟”已经于4月23日违约,未能按时兑付的本息合计约7.02亿元。

同样在上周,5月7日,*ST中安(600654)称,由于多项应收账款未按时回笼导致流动资金紧张,应于4月30日到期的“15中安消”公司债券违约,涉及9135万元本金及306万利息。同日,凯迪生态(000939)也表示,“11凯迪MTN1”应于2018年5月5日兑付本息,截至兑付日日终,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债资金,“11凯迪MTN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11凯迪MTN1”发行总额12亿元,债券余额6.57亿元,应付本息金额6.981939亿元。

中信建投最新研报显示,从违约债券的只数及总规模来看,2018年至今的违约数量为2017年同期的两倍,且新增违约情况较为突出。从新增违约主体(剔除往年已出现违约的主体)数量来看,2018年年初至5月14日新增违约主体为6家,而2017年上半年仅有2家,全年也只有8家。

上市公司沦为“重灾区”

如果细究,2017年新增违约主体共8家(剔除往年已出现违约的主体),其中民营企业共5家,集体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各1家。而2018年以来新增的6家违约主体中民营企业4家,公众企业和地方国企各1家。虽然债券违约被形容为“黑天鹅”事件,但并非无迹可寻。据了解,2017年以来除了亿利集团外,违约主体在首次违约前90天主体债项评级普遍不高,债项和主体评级都在AA以下(含AA),而债券隐含评级则更低。

让人意外的是,2017年8家新增违约主体中仅有1家是上市企业,而且是在年末,但2018年6家新增违约主体中5家是上市企业。众所周知,上市公司一般资质比较好,而且股权融资渠道通畅,因此较非上市公司违约风险更低。但在中信建投研究人士看来,上市公司中也良莠不齐,部分公司主业一般,主要通过炒概念推升估值来圈钱,这类公司在股市泡沫中尚能维持现金流但如果泡沫逐步消退,违约风险就会加大。

2018年上市公司违约增多可能正是和股市融资政策和股市行情二八分化有关。融资政策方面,主要是指2017年2月的定增新规、5月的减持新规,近年的IPO的常态化,以及2018年3月的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稿)。以定增新规为例,该规定对企业定向增发的股票增发数量、增发价格、增发间隔时间以及募集资金用途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整规范,限制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对过度融资的企业影响较大。

市场愈发“嫌贫爱富”

联讯证券亦提醒,债务风险不可不防。对投资者而言,除典型的现金流与盈利能力不佳的企业外,还需特别防范缺乏核心竞争力,自身主营业务不精,高负债率盲目追求规模的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