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太陽大3000倍,每隔27年變暗一次,200年前的謎團終於有了解釋

比太陽大3000倍,每隔27年變暗一次,200年前的謎團終於有了解釋

兩個世紀之前,大約在1821年,德國業餘天文學家就發現一顆恆星亮度降低了2.5倍,而且有周期變化的現象,這在當時成了一個謎團。在天文觀測還處於初級階段的19世紀,亮等週期變化的結果無法被完整解釋。到了1903年,天文學家密切觀察這顆恆星,發現了長達半年的亮等變化,然後是持續近一年的暗淡。

然後再過半年又恢復到原來的亮等。這個謎團涉及的恆星被稱為Epsilon Aurigae,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天文學家一直在研究這顆恆星。直到最近,這個困擾科學家近200年的謎團終於有了解釋。

比太陽大3000倍,每隔27年變暗一次,200年前的謎團終於有了解釋

美國天文學家在Epsilon Aurigae天體系統中發現了奇怪的信號,我們當然已經知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但最新的觀測發現這個雙星系統其實很小,信號來自兩顆恆星的物質已經發生了交換。200年前,天文學家對Epsilon Aurigae奇怪的變暗過程感到不解,這也很正常,這其實不是一顆恆星,而是兩顆,來自歐洲蓋亞探測器的觀測表明,這兩顆恆星的物質發生交換,這是這個現象,在過去200年內表現出忽明忽暗的現象。

之前科學家也在猜想,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週期性變暗現象的出現,比如一團流星、恆星級黑洞、或者其他物質等。直到2010年最近一次發生遮掩是天文學家發現,天文學家開始懷疑係統包含兩顆恆星,而且周圍環繞著大量的氣體雲。

比太陽大3000倍,每隔27年變暗一次,200年前的謎團終於有了解釋

Epsilon Aurigae天體系統的恆星塊頭很大,天文學家一度懷疑其半徑是太陽的3000倍,甚至可以說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之一了。但最新的觀測結果認為,兩顆恆星分別為15和12倍太陽質量。而且它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天梯系統,兩顆恆星正在交換物質,顯然是更大的恆星在吸取另一顆小恆星的物質。

比太陽大3000倍,每隔27年變暗一次,200年前的謎團終於有了解釋

後者之比太陽略大一些,溫度也稍微高一些。超巨星是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家族,它們的質量可輕鬆達到100倍太陽質量,2010年的事件之後,美國宇航局使用了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歐空局也使用了赫歇爾空間天文臺進行觀察,但是沒有獲得最精確的質量數據。一直到蓋亞任務期間,歐洲科學家試圖繪製銀河系十億顆恆星的信息,顯然Epsilon Aurigae天體系統距離我們僅僅1600光年,也被包含在內了,困擾近200年的謎團也就此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