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状元录,第一位靠威逼利诱,第二位赌气参考,第三位靠打架!

科举制有作为我国古代的取材制度,从诞生到消亡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三百多年间一共诞生了五百多名状元。而今天,笔者将分两期介绍这一千三百多年里最奇葩、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六位状元!

奇葩状元录,第一位靠威逼利诱,第二位赌气参考,第三位靠打架!

第一位:裴思谦

裴思谦是唐朝开成三年状元,但不同于历史上其他学富五车的状元郎,他这个状元是靠着溜须拍马和威逼利诱而来的。唐朝唐文宗时期,宦官仇士良掌权,在朝堂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当时只是一个秀才的裴思谦,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与仇士良打得火热。一天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希望行个方便。高锴为官清正,便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哪肯答应便回复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但裴思谦还是厚着脸皮要当状元,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将有大祸,不得已之下,只好让他当了状元。

奇葩状元录,第一位靠威逼利诱,第二位赌气参考,第三位靠打架!

第二位:胡旦

胡旦是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戊寅科状元。关于他一气之下考了个状元的事,还得从宋太宗元年讲起。话说宋太宗元年,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当地的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十分热情的设宴款待。宴席之上知县的公子很轻视那位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知县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当场便诵诗一首,诗的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便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愤而离场。结果次年,这位书生一举夺魁。夺魁之后他写信给那位知县公子,极具炫耀的说:“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知县公子看了他的信,只是冷笑,放出话“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结果冬去春来,第二年的新科状元正是这位知县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唯有胡旦一人。

奇葩状元录,第一位靠威逼利诱,第二位赌气参考,第三位靠打架!

第三位:王嗣宗

北宋初年科举按照《登科记》的记载是:“建隆以来,逐科试士皆是一赋、一诗、一论,凡三题。”《玉照新志》说:“殿试用三题,为以先纳卷子,无难犯者为魁。”也就是说谁先交卷子谁是状元。宋太祖时期,赵匡胤亲临讲武殿为学子们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同时完卷,而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让赵匡胤头疼不已。最后没办法,马上得天下的太祖只能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当场王嗣宗便与陈识就在大殿上角力起来,结果陈识倒地,于是当年的王嗣宗便成了状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