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竹枝詞》唐·劉禹錫

6月21日18時07分12秒,迎來夏至。

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炎熱的夏天來臨。古詩有云: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說是到了夏至時節,白晝漸漸拉長;此時翠綠的鮮竹尚且含粉,池塘裡的荷花則開始散發陣陣清香。

夏至日過後,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開始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夏至三候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鹿角朝前生,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二候蟬始鳴。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有來歷的“夏九九”

你可能知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你知道與“冬九九”形成鮮明對照的“夏九九”嗎?它是以夏至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

南宋人陸泳在《吳下田家志》中就記載了“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夏至風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消夏避伏

民間夏至日,婦女們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會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繼而成為制度。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夏至”飲食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值此節氣,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夏至餅

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麵是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以打滷麵和炸醬麵為主。夏至時,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夏至養生

飲食宜清淡,要多食雜糧,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

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兒,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夏至時節氣溫高,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應及時補充水分。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晚上睡覺儘量別整夜開空調冷氣。此外,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否則可能導致腹瀉。

此時節,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採取防曬措施。

————END————

夏至|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