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秦國到底是靠什麼補給來養活軍隊?

古代戰爭所說人數是加了民夫的,也就是說四十萬人有一大部分是民夫,按古代配置一個士兵是由三到四個民夫來供給也就是說真正參戰人員不會超過十萬部隊,也就是說四十萬部隊就是有三十萬左右民夫 以三十多萬民夫養十萬兵壓力並不大,只要國內糧食能跟上就行。

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秦國到底是靠什麼補給來養活軍隊?

但是古代最大的問題就是產糧跟不上,因為壯丁都被拉去打仗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這才會造成戰場糧食緊缺。

首先從兩國的國力看,秦國是強於趙國的。趙國地處華北平原一帶,土地貧瘠又人口眾多,農業資源十分有限。加之趙國地處中原北境,連年與中山、與匈奴、與中原諸國戰爭,農業水準在戰國七國中處於下游。而秦地處關中,適合耕種的土地資源十分豐富。

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秦國到底是靠什麼補給來養活軍隊?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而且從考古出土的戰國時代的武器看,秦國在武器生產與管理方面也比六國更先進。

其次當時蜀國的物產豐富,但自然災害也很頻繁,秦國收復蜀國後,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讓蜀國的自然災害大幅度減少。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國”。長平之戰時,趙國的實力是很強大的,騎兵尤其厲害。秦國也有“虎狼之師”之稱,的確是一場硬戰。

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中,秦國到底是靠什麼補給來養活軍隊?

因為秦國是遠途來趙國作戰,當時趙國的主帥廉頗選擇了持久戰,3年的時間裡正是蜀國的物產通過蜀道源源不斷輸出才保障了秦國的後勤,最終讓趙國沉不住氣,用趙括換下了廉頗,導致長平之戰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