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秦國,從商鞅變法到秦武王慘死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秦國,從商鞅變法到秦武王慘死

要說秦國,先說秦人,要說秦人,那就要追溯到商朝了。秦人的祖先,原為商朝駐守西戎的大將,商朝滅亡之後,順應大勢,歸順了周朝。可在接下去的選擇中,站錯了隊伍,在紂王之子的唆使下,反了。反了就反了吧,還失敗了,這下代價可大了,一族人都被迫西遷,罰做了奴隸。

悲催的秦人祖先,幾年之內,就從將軍到了奴隸,從騎馬的變成了放馬的。他們沒有放棄,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了名堂,很快就成為最厲害的放馬家族。到了周孝王時期,秦人先祖秦非子因為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專用馬倌,此後秦人世代為周王養馬,並在西邊對抗西戎。

之後的歲月裡,周王朝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秦人在西部的勢力,卻越來越大。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賜以犬丘之地。

公元前771年,燻煙點火逗老婆樂的周幽王被殺,秦襄公率兵救周的壯舉,讓周平王深深記住了他。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有了名分,又有了地盤,秦人終於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折騰了。攻打西戎擴大地盤,苦練內功,發展生產,到了秦穆公時期,秦國已經具備了稱霸的能力。

不知道是底氣不足,還是過於憨厚,晉國幾次發生危機,秦穆公都鼎力相助,幾位晉國國君都是在秦穆公的幫助下上臺的。到了重耳投奔之時,秦穆公本意,是想拉攏這位年過六旬的流浪漢,以便晉國依附自己。但是他低估了六旬老漢的能量,上臺後的晉文公,幾十年積攢的能量一下爆發,晉國光芒險些晃瞎了秦穆公的眼睛,只好暫避鋒芒,把老漢熬死。最終,秦穆公還是打敗了晉國,會和了諸侯,成為一方霸主,秦國達到了一時巔峰。

之後的歲月裡,秦國和諸侯們總是打打和和,日子就這麼不溫不火的過著。公元前361年,秦獻公死了,當然了,這還是小事,大事是,秦孝公繼位了。您沒猜錯,這位就是後來重用商鞅的那位。

秦孝公這孩子比較命苦,繼位之前,魏國就曾經狠狠的揍過秦國,還把秦國的河西地區搶了過去。秦國打不過人家,只好擦乾眼淚,和人家講和,結果是割地換和平。老爹秦獻公努力了一輩子,就是想把河西地區再搶回來,最後還是把這個夢交給兒子接著做。

所以說,秦孝公是咬著牙坐上秦王寶座的,上臺之後,秦孝公就以恢復秦穆公霸業為己任,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論功行賞。還在國內頒佈了求賢令,只要有本事讓秦國強大起來,不管你是誰,無論你來自何方,我都會以笑容相對。

商鞅,吳起之老鄉,衛國人,少有壯志,欲建功立業,覺得祖國太小,抱負難以實現,就來到魏國找機會。當時魏國人才濟濟,李悝變法,吳起治軍,商鞅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大學校,自己最佳的選擇就是好好學習。於是就投到公叔痤門下,做了一個門客,一邊打工賺錢,一邊學習知識。

時光如箭,日月如梭,時間在流逝,商鞅的才華在增長。公叔痤臨終之時,對魏惠王留下遺言,商鞅年輕有才,可以為魏國相國。看著魏惠王疑惑的眼神,老頭一轉口風,大王如果不想用他,也要殺了他,不要讓他為別國所用。

被人欣賞,是一種讚揚,被人恐懼,更是一種肯定。可能是公叔痤臨終前的表現太過誇張,魏惠王沒有相信他,商鞅沒有升職,也沒有丟掉腦袋。公叔痤死後,商鞅沒了伯樂,在魏國是看不到希望了,他打算到外面走走了。這時,秦孝公向天下頒佈了招賢令,商鞅大喜,馬上離開魏國,投入了秦國的懷抱,臨走之前,他帶上了一本李悝的《法經》。

來到秦國之後,商鞅才發現,秦孝公沒那麼容易見到,排了好久的隊也沒拿到入場券,最後還是受人指點,給一個寵臣送上禮物,這才被引薦給秦孝公。機會難得啊,商鞅做足了準備,一見秦孝公的面,馬上就開始推銷自己主張,大王應該如何如何,像三皇五帝一樣,氣貫如虹,閃耀古今。講著講著,商鞅的口水都講幹了,忽然聽到了打鼾之聲,定睛一看,秦孝公睡著了,嘴角還流著香甜的口水。商鞅一停下來,秦孝公也驚醒了,馬上就把商鞅轟了出去。

秦孝公雖然不高興,商鞅更是不甘心啊,二次送禮,又買了一張入場券。這次他改變了風格,向秦孝公推銷王道,希望秦國能一統天下,取代周朝,把天下的戶口本都扣上秦國的章。這回秦孝公沒有流口水,可還是從睡夢中驚醒了,得,入場券又浪費一張。

要說這商鞅還真是一條好漢,賣掉行李,又搞到一張入場券。這回他講的是霸王之道,大王您該如何如之何,才能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像您祖宗秦穆公那樣,成為一方霸主。這回秦孝公沒有睡覺,更沒有流口水,只是淡淡的說了句,明天就不要買票了,回去再好好準備準備。

這時候的商鞅已經摸透秦孝公的心思了,他回去準備了最後一次,也是他這輩子最重要的一次的演講稿。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商鞅這次和秦孝公講的從天上到了地下,告訴秦孝公,秦國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富國強兵,要想富國強兵,必須要從如下1234等等等做起。秦孝公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別說睡覺,連飯都顧不上吃了,直到商鞅的肚子咕咕叫起來,才打斷了二人的談話。

在之後的日子裡,商鞅和秦孝公整天都膩在一起,談不完的天下事,說不盡的秦國情。在把商鞅的心思和才幹摸透之後,秦孝公決定重用此人,實行變法。

秦孝公要變法的消息一經傳出,朝野上下一片譁然,變法這個東西,聽是聽過,肯定也刺激,但要是從自己身上動刀子,那就都得掂量掂量。秦穆公覺察到了大家的心思,雖然自己是贊同變法的,但是搞一言堂,又怕日後多生事端,乾脆,把大家都召集在一起,開了一場辯論賽。

反方代表甘龍上場了,法不能變,現在的法,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你讓我們習慣右手吃飯的人,改用左手,別說當官的不習慣,老百姓也不習慣啊。

正方代表商鞅整了整衣冠,第一次登上秦國的歷史舞臺,我有點激動啊,甘龍,你剛才說什麼?以前留下來的法不是能變!以前和現在都過去多少年了,荒山都變成了樹林,河灘都變成了田地,事物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不適合時代的東西就要是改變。你不變法,國家怎麼富強?你不變法,百姓怎麼幸福?你不變法,秦國怎麼能不再捱揍?

甘龍退下,反方二號代表杜摯登臺,杜摯有點激動,漲紅了臉,大聲喊道,我只說一句話,現在的法是祖宗留下來的,變法對不起祖宗!

商鞅輕蔑的看了看杜摯,祖宗制定的,是適合祖宗時代的法,我們自己的時代,應該有我們自己的法,你要是這麼尊敬祖宗,幹嘛不追隨祖宗而去啊?

反方完敗。

秦孝公看大家都沒話說了,趁熱打鐵,拜商鞅為左庶長,全權負責變法事宜,誰要是再反對變法,嚴懲不貸。

商鞅變法開始了,首先,在《法經》的基礎之上,結合秦國實際情況,增加一人犯法,全家遭殃的條款。開展嚴打活動,小罪也要判大刑,制定了《秦律》,從此秦國人民有了新的行為準則。

第二,廢除貴族公卿的子繼父業制度,想要當官拿高薪,咱們戰場上看軍功,並且明碼規定,立多大功勞,有多少好處。

第三,鼓勵農業生產,種地好的有獎勵,對於開墾荒地種地的,要重獎,糧食生產多的

布匹生產多的,可以免除勞役和賦稅,打擊投機倒把,做買賣要有經營許可證,有了經營許可證,還要多多交稅。

第四,老百姓家裡不要亂藏書,特別是儒家書籍,要看書去公共圖書館,沒事都給我留在家裡,不要隨便逛蕩。

第五,家裡子女成年後,麻利的給我分家,分家之後,各自交各自的稅,各自服各自的兵役。

這次變法,效果顯著,國力增強,打敗韓國,與楚聯姻,會盟魏國。

講個變法過程的一個小插曲,法令是已經制定好了,策略也是要昭告天下,(又看到了子產的身影),可秦國國情比較特殊,由於秦國居民一直和西戎雜居,生活習慣也都比較粗獷,很多事情也都不在乎,可法令這個東西比較特殊,它的目的是約束人,不是整治人,為了讓法令能不出手就不出手,就先要讓老百姓信服法令,官府就要先立信於民,出於這個考慮,商鞅就和秦國人民做了個遊戲。

一天,都城的南門口多了一根木頭,三丈多長,木頭邊上有一告示,誰有力氣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賞錢十金。一會功夫,木頭周圍就圍滿了人,大夥議論紛紛。

張哥啊,這是怎麼回事啊?

我也不知道,小劉啊,你猜哪?

我猜啊,要麼就是這木頭有問題,要麼就是發告示的左庶長有問題。

是啊,是啊。

大夥就這麼看,愣是沒人動,又過了一會,告示升級了,賞金增加到五十金。大夥還是圍觀,這時,一個精壯的漢子撥開人群,走上前去,邊走嘴裡還邊嘟囔,管他那,老子試試看。

木頭沒問題,壯漢輕鬆就把它扛到了北門,左庶長也沒問題,當場兌現賞金。大夥都驚呆了,很快這事情就傳遍了秦國,每天都會有不少人守在南門等告示。沒有讓大夥失望,很快南門就貼了新的告示,內容是,通知全國,秦國要變法了。

變法之後,也不是一帆風順,老百姓比較實在,加上左庶長說話算數,大家都遵紀守法的過日子。可貴族就不一樣了,他們失去了太多的東西,個個都瘋狗一般的看著商鞅,商鞅也不是善男信女,痛下殺手,查了一批人,辦了一批人,結果就查到了太子頭上。

商鞅為難了,去見秦孝公,秦孝公開始還挺著腰板問,到底是誰?聽到是太子,也只有生悶氣的份了。

商鞅趕緊給了個臺階,大王,太子年幼,他反對新法,完全是太子老師的唆使,我認為,老師應該嚴辦!

秦孝公立刻板起臉子,對,一定要嚴肅處理。

就這樣,太子的老師一個少了鼻子,一個臉上多了刺青。從此,法令得以順利實施。

雖然有阻礙,雖然有波折,商鞅的變法還是開展了下去,貫徹了下去,執行了下去。最妙的是,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秦孝公對商鞅非常滿意。商鞅卻很顯得很淡定,因為在他看來,這只是一個前奏。

於是,君臣二人又展開了一次談話,沒有人知道談話的具體內容,只是談話結束之後,秦孝公下令,秦國要實施第二次變法,這次主持變法的不是左庶長了,因為商鞅升官了,是大良造了(僅次於秦孝公的官)。

這次變法開方更重,下藥更猛,可以用顛覆兩個字來形容。

第一,土地不再只是國家的了,可以屬於個人,簡單來說,允許土地私有制了,老百姓可以開荒歸自己,自己的土地也可以自由買賣,這就調動了全國人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造就了無數的地主。

第二,在全國設立縣這麼個東西了,縣令就是這個縣的老大,縣丞就是這個縣的相國,縣尉就是這個縣的元帥,縣令要對國君負責任。相當於請了很多的職業經理人,更方便了君主對整個國家的管理。

第三,遷都咸陽,讓貴族們離開了大本營,削弱了他們的勢力,(道理同盤庚遷都到殷)。

第四,統一度量衡,讓全國人民從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我們都是秦國人。

第五,開始給老百姓上戶口了,並且,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按戶,按人口徵稅服役,這樣就好管理多了。

第六,也是對第一次變法的補充,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一戶之內,凡有兩個兒子成年,還未分家者,加倍徵稅。也就是督促小家庭的建立,家庭多了,國家收的稅就多了。

兩次變法後的秦國,走在了封建社會的道路上,這在戰國七雄裡,屬於引領潮流了,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依法治國之下,國家實力強大,百姓富裕充足,人民不敢犯法,盜賊金盆洗手,個個爭上前線,只為掙得功名。

公元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率領西戎九十二國朝見周天子,儼然一副西方不敗。

商鞅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還會操刀上陣,殺敵立功。公元前341年,秦國聯合齊趙群毆魏國,同年九月,商鞅領軍進攻魏國河東。魏國派公子卬率軍迎戰,商鞅畢竟在魏國待過不少年月,這個公子卬還是個故交,兩軍對陣之時,商鞅派人給公子卬送信。

兄弟啊,我真沒想到是你,想當年,你我把酒言歡,對燈賞月,何等的快樂。今天你我兵戎相見,這樣不好,不好。這樣吧,你到我這裡來一趟,我們定個盟約,再痛痛快快的喝一頓,而後各自撤軍,你看如何?

公子卬本是來拒敵的,既然對方念舊情知大義,那我就去一趟吧,然後就去了,然後就被抓起來了。沒有主帥的魏軍,也沒有防備,商鞅趁機進軍,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以求和平。商鞅因戰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這也是商鞅中商字的來歷。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了,商鞅的知音兼後臺走了,他的好日子也到頭了。新繼位的秦惠文王,就是當年老師被商鞅割了鼻子的那位太子,當然了,他對商鞅還是態度和氣,恭敬有加,直到有人起訴商鞅,說他圖謀不軌。秦惠文王馬上撕下面具,下令捉拿商鞅,幸虧商鞅耳目眾多,在兵士到來之前,跑了。

商鞅跑的很快啊,天黑前就跑到了邊關,想找個旅館投宿,店家告訴他,我們大良造頒佈了法令,要住店,需要拿身份證,私自收留沒有身份的客人,店家要處死的。

商鞅走的急,沒有帶身份證,趕緊塞錢給店家。老闆連連擺手,大爺,我愛財,可是我更惜命啊,我們大良造可是言出必行的。

商鞅無奈,只好拖著疲憊的身軀,前往魏國。到了魏國邊境,剛報上姓名,對方守兵就告訴他,你已經被列為魏國不歡迎的人,自便吧。

走投無路的商鞅,只好潛回了秦國,回到自己的封地。也是實在沒辦法了,他孤注一擲,發動自己的衛兵,攻打一個叫鄭縣的縣城,想打下一塊根據地,再圖發展。秦惠文王一聽,怎麼著,商鞅來撞牆了?那我就給他換一塊鐵板吧。馬上發兵陪商鞅玩,商鞅兵敗戰死。商鞅的屍體被帶回咸陽,五馬分屍,覺得不過癮的秦惠文王又下令,商鞅全家連坐,株連九族。

商鞅雖然被廢了,他的法令卻被保留了下來,秦國也因此更加強大。總結一下吧,商鞅其人,生於小國之中,胸中常懷大志,前往魏國求仕,學得一身本事,有才不得施展,恰逢秦國招賢,察言觀色孝公,霸道終受賞識,南門立杆樹信,廢舊立法秦人,無信巧取魏地,得以被封商君,無奈樹敵過盛,死後難保全屍。

商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接下去,是秦惠文王時間。他幹掉了變法商鞅的,吃掉了變法結出的果實,而後南征北戰,縱橫戰國。一次次的打敗魏國,洗清了祖宗的恥辱,一次次的侮辱楚國,讓楚國淪為二流國家。致使六國畏懼,聯合抗秦,秦惠文王重用張儀,巧妙的拆散了六國聯盟。而後佔領漢中,拿下巴蜀,使秦國疆域獨霸西邊,對中原六國呈居高臨下之勢,為秦一統天下,奠定基礎。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接下去的秦國掌舵人,是秦武王。此人力大無窮,英勇善戰,四出找人練手,這一年秦國出兵攻打韓國,比較輕鬆的就佔據了韓國的宜陽,秦武王很高興啊,就帶著一群武士,巡視這個新到手的地盤。

可能是巡視的結果比較滿意,秦武王有點亢奮,就順道到了洛陽,來周天子處鑑賞一下國寶,九鼎。這九鼎咱們前面講過,是大禹集天下九州之金鑄造而成,是帝王的標誌,當年楚莊王全盛之時,就曾經覬覦於此,今天秦武王乘興而來,也有此意。

進了太廟,就看到了九個寶鼎,秦武王挨個鑑賞之後,指著一鼎對身後武士得瑟,這是雍州之鼎,是秦鼎,我應該把他運回咸陽啊,說完,用餘光掃了一眼看鼎人。

守鼎官員趕緊說,這鼎太重了,從放到這裡開始,就沒有移動過。

秦武王回頭看看左右,笑嘻嘻的問到,你們能舉動嗎?

一個哥們後退一步,大王,慚愧啊,我最多能舉五百斤,這鼎最少有一千斤,我舉不動。

有謙虛的,就有囂張的,另一個哥們邊往前走邊說,讓我試試。只見他用兩根粗繩繫於鼎耳之處,伸出雙臂,套入繩索之中,大喊一聲,走你。寶鼎被拔起半尺,而後重重落地,這二哥眼角崩裂,鮮血直流。

秦武王哈哈大笑,勉強算你小子舉起來,可你這樣子也太慘了點吧,來,來,來,看看我的手段。說完,擼胳膊挽袖子,就要上。

大家趕緊勸阻,大王您是千金之軀,萬萬不可做此匹夫之舉。

少廢話,你們只知道我是千金之軀,今天讓你們看看寡人的千斤之力,都給我滾到一旁。大家一看沒法勸阻,只好由得秦武王任性一回。

再看秦武王,大踏步向前,將兩臂套入繩索中,提一口丹田之氣,大喝一聲,起,只見那鼎也是離地半尺。秦武王心想,怎麼也要比前一個二哥強一點吧,就要往前邁上一步,結果一個手軟,寶鼎墜地,不左不右,正砸在秦武王的腳上,耳隆中就聽見咔嚓一聲,腿骨砸斷。手下趕緊上前搶救,結果血流不止,熬到半夜,氣絕身亡。

可惜了秦武王,可嘆了秦武王,可憐了秦武王,可悲了秦武王。不少君王死在病榻之上,不少君王死在戰場之中,不少君王死於溫柔之鄉,不少君王死於刺客之手,對於秦武王,我只能用高中同學說過的一句話,人往往就死於無知。

秦武王走了,走的很突然,王子們沒有做好接班準備,諸侯們也沒有做好應對措施,於是,秦王子們開始爭奪王位,諸侯們開始打擊秦國,強大的秦國陷入了危機。就在這危急關頭,一個女人站了出來,她就是秦惠文王的遺孀宣太后,憑藉自己的勢力和眼光,宣太后確定了自己心中的人選。

沒想到的是,當時如日中天的趙武靈王插了一竿子,他派人給這個小寡婦送了口信,我心中滿意的秦王是,在燕國做人質的公子稷。家裡一團糟,外面有狗咬,你個老流氓還調戲小寡婦,宣太后權衡利弊,決定從了老流氓。

燕國回來的公子稷,繼承秦王之位,這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雖說這秦昭襄王吧,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可宣太后怎麼都覺得彆扭,每次看見他,就好像看到老流氓那猥瑣的眼神,聞到那那臭烘烘的口氣。好吧,立你為王,是情非得已,但是秦國,還是要攥在我的手裡。宣太后很乾脆的,把秦國重要的位置,都安插上自己的親信,自己治理上了秦國。

要說這個宣太后,還真是女中豪傑,她主政之後,任用自己弟弟魏冉輔政,把個秦國治理的風生水起。她治下的秦國,擴大了疆土,打敗了諸侯聯軍,在對外用武之上,達到了巔峰。後來秦昭襄王漸漸年長,宣太后把一部分權力歸還與他,自己退在幕後進行操控,這種局面持續了很久,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