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瑋:別讓天價諮詢費撩起家長的“異想天開”

高考過後,考生和家長又圍繞著志願填報忙碌起來。面對那麼多學校和專業,如何選擇讓很多考生和家長犯了難,這也讓幫助考生填報志願的輔導市場漸漸火了起來,“大數據預測錄取概率”、“專家一對一諮詢”等填報服務五花八門,要價數千到數萬。(6月19日《新京報》)

考了個野雞大學的成績,能靠天價的“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跳到北大清華去嗎?答案肯定是“呵呵噠”。明明沒有搞藝術的天分,因為天價的“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就能填報熱門文創專業?

成績是篤定的,分數段是篤定的,特長是篤定的,興趣愛好也是篤定的,招生信息是透明公開的——價格高貴到沒邊沒際的“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除了拿大數據來嚇人,還能有多少實際的幫助呢?有一點倒是肯定的:我上大學的時候似乎還沒有這個市場,大家也不至於成了填報志願的“小白”;這兩年相關市場火成爆款,好像也沒有人因為享受服務而雞犬飛昇。

有兩個細節,叫人忍俊不禁:一是新浪高考志願通的某專家,官網顯示其在北京地區諮詢費50000元,而山東地區價格則是9800元。估計北京的孩子和家長真要找這專家諮詢,坐火車去山東一趟,直接就省了一堆“破盤價”了。更離譜的是,同一個專家,只是換了個舞臺,一會兒是6年以上經驗導師、一會兒又成了8年經驗專家。這變臉的速度,堪比某“廣告表演藝術家”。

高考志願裡的“天價諮詢費”,估計就是花在幾個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把免費的霍蘭德興趣測評、MBTI性格測評等做成收費版的;又比如把普通大學、高中老師“喬裝改扮”成諮詢專家。

再比如,竟有大言不慚的宣稱大數據來自教育部、考試院……,中國家長這塊肥美的“剛需”,向來也是最好發財的。不過,把教育部等部門的門頭都拉出來背書、在宣傳內容上大玩坑蒙拐騙套路,這起碼涉嫌違法違規——且不談《廣告法》答應不答應,監管部門和教育部門豈能坐視不管?

把填志願的心思,用在考試或者上學中,這恐怕才是“去投機主義”的。市場營銷手段越發黑化、教育競備觸角越發詭譎,高考志願上的“天價諮詢費”,更像是社會心態的複雜隱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