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時光如白駒過隙,改革開放已四十個年頭。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惠及了億萬國人,在這片熱土地上,最讓我感慨萬千的是改革使我從事的公安事業起了質的飛躍,四十年的變化發展,那些歲月中重大的變化歷歷在目。憶當年,思緒重被拉回到那些火熱的青春歲月。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1985年工作照

1984年秋天,我參加幹部招考後被分配到壩溜派出所,一個距離墨江縣城一百多公里的偏遠山鄉。到了工作地兒,呈現在我眼前的一間四合院就是我們的辦公用房,不到20平米的房間裡擺放有兩張辦公桌,上面擠擠挨挨堆著各類辦公用品。辦案區和辦公區是不分的,碰到專項集中行動,帶進來的嫌疑人較多時民警常因做筆錄地方狹小而感到苦惱。當時住房條件簡陋,沒有民警宿舍,派出所的民警只好到鄉政府職工宿舍、鄉林業站借住,因房屋簡陋,遇到惡劣暴風雨天氣時“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吃的也很簡單,鄉上沒有集體食堂,我們幾人一起動手做飯,肉類食品極少,偶爾得到幾張肉票也不一定能買得到肉,經常吃的是現在農村普遍用來餵養家畜的洋瓜、豆角一類的食品。如今,派出所嶄新的3層辦公用房矗立在街道邊,單獨的詢訊問室、辦事窗口、會議室、食堂、民警宿舍等一應俱全,民警工作、生活條件得到了質的飛躍。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1985年處警照片

當時縣鄉之間除了通關鎮外沒有通柏油路和水泥路,有的只是凹凸不平的揚灰路。行走在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真實寫照。當時墨江縣公安局只有兩三輛吉普車和幾輛摩托,接收局裡發的工作通知大都通過寄信及全鄉共用的一部手搖電話,鄉政府直到90年代才有第一輛吉普車。關押嫌疑人時,大都等刑偵大隊下來接或送到臨近的泗南江鄉趕五天一趟的班車。平時下鄉辦事全靠一雙腿,一個公文包(內有一盒印泥,一支筆和談話筆錄紙)就是標配。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到與壩溜鄉交界的紅河州綠春縣轄區辦案,我們從早上十點左右出發一直走到下午五點,整整走了七個小時。90年代後期,鄉政府的那輛吉普車劃撥給派出所,從警用吉普車發展到現在各種專業車輛,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效率和安全係數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1986年度著83式制服思茅公安處培訓照片

對比現在數碼快照,那時候經常上門幫助群眾照身份證,帶上相機和膠捲,翻山越嶺到村寨,駐紮在村公所,一去就是好幾天,現場拍照並填寫常住人口登記表,為後來的人口數據庫打下堅實的基礎。回到所裡開始洗照片,有時候藥水比例調不對或曝光機調試偏差都很容易出現不合格照片。到了90年代末辦公電腦開始出現,隨後全體民警開始進行業務培訓,從最簡單的電腦打字到辦公系統的運用,實現了公安內網建設、電子化辦公,現在,我們那批平均年齡50多歲的老民警也能較好地掌握電腦應用,辦證業務已經相當成熟。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1987年度刑偵業務培訓

科技力量的日益發達也改變了傳統的警務模式。歲月記載了改革成果,也讓我從事的公安工作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科技元素的融入讓公安的各項工作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從手寫詢問筆錄、逐級見面彙報請示工作到如今電子簽章、系統審核的普及,多種大數據平臺的整合應用為案件偵破發揮了巨大作用,讓以前的很多不可能變為現實。過去轄區發生案件後,通常都採用現場勘測判斷並依託大量的走訪摸排,不僅耗時耗力還難以獲取相關線索。2006年,依託縣局“平安城市”視頻監控網絡平臺,派出所轄區的重要位置、重點路段都安裝了監控探頭,一有警情啟動監控,調動警力進行設卡、圍追、跟蹤、堵截等處置,同時對視頻巡邏中發現的可疑車輛,通過登錄公安網進行聯網查詢實時比對,從中發現可疑車輛人員信息,順藤摸瓜,直至查獲犯罪嫌疑人,破解了許多過去難以解決的安全防範工作難題。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1992年壩溜派出所紀念照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四十個年頭,在派出所工作的崢嶸歲月裡,我深深感受到了公安工作、百姓生活的巨大改變,是改革讓人民生活富裕了,讓公安事業突飛猛進了。感謝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實惠和福祉。回顧歷史,展望未來,願我與派出所的明天更加美好!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2000年勘查現場照片

「民警作品」我與派出所這四十年

2001年換99式警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