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高頻誤區,錄取成功與否的關鍵!

志願填報高頻誤區,錄取成功與否的關鍵!

隨著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工作的圓滿落幕,填報志願成為廣大考生和家長們面臨的一道“必答題”。如何在平行志願錄取模式下理性選擇、合理填報志願,助力考生順利圓夢大學顯得尤為關鍵。

誤區1:沒有拉開梯幾個院校志願都落空

解析:如果考生的志願填報與自身實際水平有較大的差距,選報的志願之間沒有拉開梯度,就有可能造成志願落空。平行志願的實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同時更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

對策:填報志願時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靈活掌握分數差距。要根據考生的分數層次決定,比如說分數比較高,你就有足夠的分數空間去把握這個梯度。比如說分數就在一本線上5分,就沒有拉開梯度的“本錢”,只能不得不填報幾所一本上幾分以及壓線的學校。

學校志願和專業志願填報的最後一個作為保底志願,分數差距要拉大一些,防止掉檔。總體拉開梯度是指在由高到底排序下降的趨勢下,允許局部存在平坦零梯度段。這個局部零梯度段有時候能為考生實現進入較高層次高校的夢想。

誤區2:完全按分數報志願

解析:家長如果以“分數報志願”,等孩子高考出分後,參考高考往年錄取分數填報志願,極易造成定位的不準確,出現偏離甚至嚴重的失誤。

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起決定作用的自始至終都是排名。一本、二本控制線是由排名來劃定,高校招生投檔線和錄取線也是按排名劃定。

之所以按排名劃線和錄取,是因為每一年高校招生計劃及試題難易度都有變化,不同年份的錄取分數沒有可比性,單純的看考生分數沒有任何參考意義。

對策:毫無疑問,各種分數線是考生和家長在志願填報中最關注的內容,不過相比分數線,排名的參考價值更大。

提前預估考生排名和掌握目標院校錄取排名,並且需要參考高校多年在當地的錄取排名和專業錄取排名,這些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家長提前學習、領悟。

誤區3:盲目追逐熱門專業

解析:“冷熱”專業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對策:例如土木工程專業曾經是非常熱門的專業之一,但經過10多年各大學對該專業人才的輸出,目前土木工程專業雖然招生人數較多,但市場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已呈現下降趨勢,該專業的畢業生也不在緊俏。而醫學類專業在2000年的時候,被認為是低分考生報考的專業,但隨著如今社會對醫療需求的提高,醫學類專業也被越來越多的高分考生青睞。2018年高考志願填報的專業選擇中,“新工科”等一些新專業也可以當作報考的選擇,因為這是在“互聯網+”時代被認可的趨勢。

志願填報高頻誤區,錄取成功與否的關鍵!

最後還是要強調,志願填報可以有專家的諮詢,家長的參謀,但最終是學生自己的志願。學生需要結合自己的實力和興趣進行選擇,數據、專家認為好的,不一定是適合學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