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閒章,是印章中的一種,是區別于姓名字號章的一類。

唐代宗丞相李沁以書齋名“端居室”入印,而開後世閒章之河。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最是閒章見性情,方寸之間顯妙言。

閒章如郵票,方寸之間,氣象萬千,意趣盎然。而高雅俚俗,濃縮成一句,不能擷取現成的,還要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懷,當然不容易。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唐伯虎“鳳凰山下一書生”,清流不二;

齊白石出身木匠,賣畫為生,自刻“魯班門下”不足為怪;

徐悲鴻江蘇宜興人,正宗“江南布衣”。

李可染畫牛,用字“孺子牛”;

吳昌碩中年做安東知縣,一月後辭官,故有“一月安東令”。

張大千出身貧寒,他用“乞食人間尚未歸”和“苦瓜滋味”表達了自己的經歷和處境

潘天壽“不雕”有對藝術的看法,有對人生的要求。

明歸昌世刻有“閉門讀奇書開門迎高客出門尋山水”更是總結了生平志趣。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有的閒章用來釋解其心結。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所刻閒章以“七品官耳”最為著名,他是詩人、書畫家、進士,做了十二年小小縣令而不得升遷,實屬懷才不遇,仕途維艱,這就難免不平,故刻印“七品官耳”以自嘲。

大畫家陸儼少上世紀50年代被錯劃“右派”,為表明其受國本旨及冤屈心情,刻有“越人”、“我自愛桐鄉”等印。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文人好以警句自勵、自律。若明蘇宣刻有“君子有常體”、清張宏牧刻有“動正用和”。

文士也多擷以人印。若清趙次閒刻有“永受嘉福”,清蒲華有“願花長好月長圓人長壽”印,清吳昌碩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書酒相伴,最可見古人雅人深致。蔣仁有“左經右史”印,奚崗則“以山水文籍自娛”。陳鴻壽更是“好書到手不論錢”。以至於有自號“書淫”者,感嘆“書味是真”。而“壺中日月長”、“深得酒仙三昧”,更把古人“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情態描摹得淋漓盡致。

一軸畫卷,一幀書法,有一顆紅紅的閒章,原來寂寥的境界,便鮮活靈動起來。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閒章如詩。詩言志,閒章最能披露古人沖淡平和的心態,磊落曠達的胸襟。

“天道忌盈人貫知足”,“所欲不求大得歡常有餘”,是古人樂天知命的寫照,“抱松柏之堅心”、“心境如冰”、“一園水竹權為主”,“閉門讀奇書,開門延高客,出門尋山水”,也無不反映出古人“吾善養吾浩然氣”的胸懷。晉陶淵明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但後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刻“為五斗米折腰”閒章,細細品覽,似乎可見杜工部“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無奈,透露出為生計所迫不得不趨炎附勢的悲涼。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閒章如畫。古人常常嘯傲林泉,風流山水間,所篆印章,三五字間,竟能豁顯出生動的意境,明豔的圖畫。

品“聽鸝深處”,猶如置身森林木間,聽黃鸝鳴春。觀“寒香深處”、“梅花作伴”,似有一縷暗香,正從籬邊的臘梅邊播散縷縷清芬。至於“家藏七十二峰”、“三十六峰常周旋”,甚至“萬水千山獨往來”,自是古人縱情山水,師法自然的表現,既可體味“山靜如太古,日長如小年”,又可以“看盡落花能幾醉”以“占斷煙霞不老身”自豪。那些“紙窗竹屋燈火青熒”的幽雅,“亭映江月”的靜謐,怎能不使“身在綠竹翠柏黃花紅藥之間”的人忘卻塵世的煩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閒章如史。潘奕雋以“兩登泰岱再遊黃海三宿五臺”的閒章,表現他“看盡九州山水”的豪邁情懷。康有為在維新運動失敗後,以一方“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週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的4釐米見方的朱文印章,把一生重大的政治活動,囊括在印文裡,堪稱“印史”。齊白石注《憶羅山往事詩》:“餘學刊印,刊後復磨,磨後又刊,客室成泥,欲就幹,移於東,復移於西,移於八方,通室必成泥底”。他把自己喜愛篆刻,刻苦自勵的往事,刻成一方印章“夜長鐫印忘遲睡”。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枚閒章

閒章興之所至,天趣自成;

將印這門苦寂的藝術玩到詩意,多麼的好。

是故,

同為寫字人,

擁有一枚精緻、風雅的閒章何嘗不是一件美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