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悲情牌”销售滞销农产品是在消费网友爱心

打“悲情牌”销售滞销农产品是在消费网友爱心

江德斌

打“悲情牌”销售滞销农产品是在消费网友爱心

就在上个月,笔者也购买了两箱“临猗滞销苹果”,还在朋友圈、同学群等转发推荐,带动更多人参与活动帮扶果农。如果不是临猗县政府主动揭露“悲情牌”,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这是不当营销行为,还会误以为自己在做善事,花钱购买滞销苹果,帮助当地果农脱困。可谁曾想,所谓的“滞销”是虚构事实,视频、图片均拍摄于2016年以前,有的还采用“摆拍”方式,刻意营造果农的贫苦形象,以博取网友的同情心。

而且,从媒体调查的情况看,类似打着“悲情牌”搞滞销农产品营销的还有很多,甚至不少商家的宣传图片都一样。诸如菠萝、鲜笋、柠檬、甜瓜、枇杷等,均是同一名“滞销大爷”的照片,俨然成为一种电商营销套路,乃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借机消费网友爱心牟利。由于“滞销大爷”的形象非常符合大众心目中的悲苦农民,配之图文并茂的相关解说,犹如一颗“催泪弹”,令人产生伤感情绪,所以传播效果极好,起到了拉动销量目的。

时下电商竞争非常激烈,商家为了推广产品、提高销量,需要绞尽脑汁搞各种活动,吸引网友购买消费。按照电商平台和法律规定,商家营销要遵守相关规则,如实发布商品信息,保持信息的真实透明,不得欺骗消费者。可是,打着“悲情牌”兜售滞销农产品的商家,却存在故意隐瞒事实、捏造虚假信息等行为,实则是在搞商业欺诈,且冒用“滞销大爷”的照片,涉嫌侵犯个人肖像权,需要接受惩罚和赔偿。

打“悲情牌”销售滞销农产品是在消费网友爱心

近年来,各地因受灾、产量过大、销路不畅等因素,造成农产品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各地政府、媒体、企业、慈善机构等,均采取过网络宣传的方式,发动全国爱心网友购买,帮助菜农、果农卖货解困。这样的现实例子很多,借助网络的力量,效果也很好,很快就将滞销农产品卖掉了。由此,部分电商平台特意开办电商扶贫频道,帮助各地农民上网销售农产品,以改变旧有的销售模式,打通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阻碍,减少滞销现象。

可是,这样的帮扶方式,却被部分商家看上,将其改头换面,大打“悲情牌”做为促销利器,则就令帮扶变味成卖惨营销了。如此,不仅无法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果农,反而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令网友对此类帮扶行为产生质疑,影响到其它正常的帮扶脱困活动。可见,对于此类卖惨式的“李鬼”,平台、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将其清理掉,以免干扰真正的李逵。

打“悲情牌”销售滞销农产品是在消费网友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