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4月15日晚,上海市黃浦區光啟南路上,一老式居民樓內發生一起火災事故。起火原因系一租戶出門辦事,忘記關閉電暖爐所致。而涉事人員已被處以行政拘留。


火災發生時,熊熊火光從起火居民家二樓竄出,現場濃煙滾滾。幸好在消防隊員的幫助下,樓內人員及時疏散,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雖然上述案例是由於個人疏忽所造成的,但是有時候,並不是單靠個人注重用電安全,就能百分百不出意外的,電路佈局不規範或購買了不合格的電路裝置等原因,都有可能會引發事故。所以,我們要在規範自身行為的同時,也從源頭上杜絕問題發生。

要加強家庭用電安全,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用電安全問題主要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下面來看看生活中常見的用電安全隱患有哪些。

家庭電路常見問題

01

假冒偽劣產品引發用電事故

買房、裝修,對於一般工薪家庭來說,費用負擔可想而知,有些家庭為了節省成本,可能會選擇購買價格相對低、質量無保證的產品。殊不知,這些偽劣產品的廠家為了降低造價,也同樣在產品的功能上打了折扣,如耐壓和抗衝擊能力不足、原材料耐溫性差導致易發熱等。選擇上的小小錯誤,可能會釀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02

用電系統不過關

電路的佈局一定要請專業人員負責,這個非常關鍵。線路接頭過多、接頭處理不當、做隱蔽處理的線路、不同的線路走同一線管等,一旦出現問題,整修就得花費很大功夫。

03

電路負荷過大

隨著電子產品、電器種類越來越多,電路的負荷也越來越大,同時使用多種高功率電器,很容易會引起短路。

04

缺少兒童防護功能

好奇心總是驅使兒童去探索事物,沒有防護功能的用電裝置,對兒童來說都是一種隱患。

05

用電不規範

電器使用上的不規範也是用電的一大隱患,多個電器使用一個插座、剛洗完手就去觸碰電器、睡覺時給手機充電等現象相信不少家庭仍然存在。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家庭裝修中如何布排電路?

家庭裝修中,要涉及強電(照明、電器用電)和弱電(電視、電話、音響、網絡等)電路線埋暗線,線材很重要。

電線規格的選用

家庭裝修中,按國家的規定,照明、開關、插座要用2.5平方的電線,空調要用4平方的電線,熱水器要用6平方的電線。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電路佈線遵循的原則

水電的施工原則就是,走頂不走地,頂不能走,考慮走牆,牆也不能走,才考慮走地,走頂的線在吊頂或者石膏線裡面,即使出了故障,檢修也方便,損失不大,如果全部走地了,檢修就要指導地板掀起來,地面是混凝土結構,要埋線管,必然會傷害到混凝土層,甚至鋼筋。

1、定位:首先要根據 你對電的用途進行電路定位,比如,哪裡要開關、哪裡要插座、哪裡要燈等電工會根據你的要求進行定位。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2、開槽:定位完成後,電工根據定位和電路走向,開佈線槽,線路槽很有講究,要橫平豎直,不過,規範的做法,不允許開橫槽,因為會影響牆的承受力。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3、佈線:佈線一般採用線管暗埋的方式。線管有冷彎管和PVC管兩種,冷彎管可以彎曲而不斷裂,是佈線的最好選擇,因為它的轉角是有弧度的,線可以隨時更換,而不用開牆。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1)如下圖:強弱電的間距要在30 -50公分,因為強電會干擾你的電視和電話;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2)如下圖:強弱電更不能同穿一根管內;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3)如下圖:管內導線總截面面積要小於保護管截面面積的40%,比如20管內最多穿4根2.5平方的線;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4)如下圖:長距離的線管儘量用整管;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5)如下圖:線管如果需要連接,要用接頭,接頭和管要用膠粘好;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6)如下圖:如果有線管在地面上,應立即保護起來,防止踩裂,影響以後的檢修;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7)如下圖:當佈線長度超過15米或中間有3個彎曲時,在中間應該加裝一個接線盒,因為拆裝電線時,太長或彎曲多了,線從穿線管過不去;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8)如下圖:一般情況下,電線線路要和暖氣、煤氣管道要有足夠的距離;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9)如下圖:沒有特別要求的前提下,插座安裝應該離地30公分高度;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佈線原則(10)如下圖:開關、插座面對面板,應該左側零線,右側火線。


家庭裝修這點必須注意,搞不好有生命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