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泰中羅勇工業園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新名片

直击泰中罗勇工业园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新名片

泰中羅勇工業園,由浙江企業華立集團與泰國Amata(安美德)集團合作開發,是泰國首個面向中國投資者的現代化工業園。前者是一家成立於1970年,現今正致力於往國際化發展的綜合集團;後者則是泰國最大的工業地產開發商。

直击泰中罗勇工业园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新名片

“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新名片

“截至目前,我們已吸引了中國22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地區的105家企業入駐,其中中國500強企業有20多家;帶動中國企業累計在泰投資超29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超100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3萬多人。”甫一見面,泰中羅勇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總裁徐根羅,就用一組亮眼的數據道出這個工業園的不一般。

直击泰中罗勇工业园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新名片

徐根羅

從一開始,它就被寄予厚望。早在2005年7月1日,中泰建交30週年之際,在中泰兩國有關領導人見證下,華立集團和泰國Amata(安美德)集團於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泰中羅勇工業園”的備忘錄,2006年園區開始開發建設,2007年正式招商。目前為止,園區已在泰國發展了近十二年。

“華立集團當年投資泰國,順應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為今天的羅勇工業園奠定了發展的基礎。”徐根羅說。2007年1月,第一家企業浙江皮爾軸承成功入駐。“當年我們的目標是5家企業入駐,實際上來了7家企業,第一年我們就賺了500多萬元。”徐根羅清楚的記得。

隨著2013年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叫響全球,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的羅勇工業園隨之步入發展快車道。近三年,先後有40多家中國企業入駐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佔到園區十多年累計總產值的三分之二。

同時,隨著入駐園區企業越來越多和入園企業再置業擴大投資規模,近三年園區土地銷售同比增長170%,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

“12年的發展證明,羅勇工業園是成功的。我們現在的目標,是把它打造成‘一帶一路’上的常青園區,讓她越成長越青春。”徐根羅說。

作為中國商務部批准的首批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如今羅勇工業園已成為中國產業在泰國乃至東盟的最大產業集群中心和製造業出口基地,順應了“一帶一路”建設的需求,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新名片。

直击泰中罗勇工业园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新名片

未來可提供10萬個就業崗位

“你要聯繫哪個招商人員?”在羅勇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一樓前臺,泰國姑娘晶晶正用不熟練的中文,一遍遍重複著同一句話。她想要學好中文,以便更好的服務園區裡的中國企業。

24歲的晶晶來自距離羅勇府800公里的烏汶府,因為泰文名字是眼睛的意思,所以中國同事幫她取名晶晶。“你好,我叫晶晶。”笑容甜美的她用中文和我們打招呼。

目前,像晶晶一樣在羅勇工業園工作的泰國員工已經超過3萬人。在當地來講,這是個很了不起的數字。因為每一個人背後就是一個家庭。

當前,羅勇工業園已開發完成土地6平方公里,預計12平方公里土地全部開發完成後,可容納300家企業,為泰國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在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看來,這10萬個就業崗位會像10萬條紐帶,讓中國企業、中國製造與普通泰國民眾在“一帶一路”上緊密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