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坝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而带鱼为什么这样臭?

坝坝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而带鱼为什么这样臭?

谢歌说事

坝坝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而带鱼为什么这样臭?

暂不提花红。让我们先把顺序倒过来,先来说说带鱼为什么这样臭?

带鱼的臭除了其本身的恶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带鱼不仅不能养殖,而且是根本就不能养殖。所以,你见到的带鱼就都是死的 。但,如果有人非要说带鱼能够养殖,那就是睁起眼睛说瞎话、昧着良心说假话、不知廉耻的造谣。

试问一下,谁见过带鱼活着的样子? 没有吧?原因是,它已经死了,即使还在作最后的挣扎、不断的哀嚎,也正在赶往死去的路上。

要问带鱼为什么这样臭,这个问题就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样。首先,得弄清楚带鱼为什么出水就死?  

很多时候我们去市场买带鱼多半是冰冻的死带鱼,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带鱼都是死的没有活的卖。那么,带鱼为什么都是死的呢? 因为,带鱼属于海洋深水鱼类,在水下承受着巨大的水压,但体内也有往外扩胀和“圈地”似的对水的压力,所以不会被压扁,可是,一捞上水面,大气压由于比水压压力小得多,有一个压力差,气压小,带鱼体内压力大,所以带鱼体内压力迅速向外膨涨之后,涨破了五脏六腑,带鱼就死了,死了的带鱼就消了气,所以,看上去就是扁的。由此可见,带鱼出水即死,犹如昙花一现。

那么,为什么带鱼出水就会死呢? 带鱼越冬的时候一般都要到600—1000米深的水下,只有在产卵的时候才会游到浅海。带鱼出水即死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内压对深海至海面的压力变化的无法调节,所以我们见到的市场上的带鱼,经常是胀破了肚子的模样。也就是说,其心也是黑的,所谓的良知更是没有,可以说,叫着毫无鱼性。

其次,带鱼属于洄游鱼类,基本都是被各大渔场集中捕捞的。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有的带鱼本就在深海属民间之最底层,突然有一天碰上个多事的渔夫一带就把它带出了深海,脱离了底层,因此,就有了带鱼之称谓,故名思义,就叫着带鱼。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带鱼腥气较重,不适合清蒸,某大报曾专门公布过烹饪方法,最好吃还是应以红烧或糖醋为佳。红烧带鱼的经典做法是:先拆了鱼骨头,然后把鱼肉蘸汤汁拌米饭里呼噜呼噜吃,比吃肉还爽!还不用担心卡刺!做的时候记住几个诀窍:1.鱼肉先腌后炸再加热水煮 2.加完水再放酱油不容易糊 3.没事不要老翻面,容易碎。 不过,我觉得这个烹制方法挺残忍。你看看那第一句直接就说了要先拆了它的骨头,这得有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到啊!细思极恐,这不犹如凌迟刮刑一般惨不忍睹吗? 至于说怎么吃那就是根据各自的习惯来确定了。当

然,得提醒一下,患有疥疮、湿疹等皮肤病或皮肤过敏者应慎食,且一次也不宜食之过多。

此外,吃带鱼不要步大黄鱼之后尘

此话怎讲?其实,这个是指带鱼的处置方式。鉴于目前国内对于带鱼,不仅无法人工养殖的情况下,不要做人工放流。沿海的渔民很勤劳,常出海,常把带鱼从深海带出,因此,带鱼产量很大,犹以舟山群岛一带最为惊人,但随着带鱼的不断被消耗,其资源正在快速衰竭,就像东海四大鱼种的另三种:大黄鱼、小黄鱼和墨鱼一样,这也是舟山力求填补带鱼养殖空白的重要出发点。 话说,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海洋捕捞鱼类产量中,带鱼产量最高,年产可达到100多万吨,占鱼类产量的15%左右。量很大,但捕捞的带鱼越来越小。因此,就有专家说了,这些年,各级的护鱼措施相当到位,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包括带鱼在内的鱼类资源的衰退仍是现实。

很明显,大黄鱼就是前车之鉴。舟山有位在朱家尖的老船头,17岁上渔船,他很了解东海渔业的变迁,他说,上世纪70年代前期,有两艘30吨的船出海,开3小时就下锚拉网,半小时,那网里满满的都是蹦跳的大黄鱼、小黄鱼。而现在,如果捕到那么大的,跳的已经都不是鱼了,而是人。 话说这位老船头还依稀记得,当时他们按季节捕捞黄鱼或带鱼,一般来说,3月到5月是大黄鱼、小黄鱼和墨鱼,9月后才是捕获带鱼的好时机,一般一船能装6万斤,捕到两三斤的大黄鱼人们都觉得不稀奇,特别是在1974年,这一年仅舟山地区大黄鱼产量就达1370.72吨,比1973年增加69.4%,是历史产量最高的一年。

据网络搜索结果,浙江省海洋学院的大黄鱼研究学者曾表示,1974年的那次“大围剿”后,实际上严重破坏了大黄鱼的越冬场。结果,以后的几年里大黄鱼产量直线下降。后来,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越来越少,渔夫的网也从拉网变成了拖底网。再后来发现这样不行啊,鱼类资源要没了,带鱼的命运也就惨了。

渔民的惋惜,就是专家们力求改变的动力和源泉,他们说,希望到明年的这个时候这坚持下来的小带鱼还能成长至性成熟乃至产卵和孵化,至少,得摸索出相对成熟的养殖方法。我看未必,原因是,自古以来,带鱼都是不能也不可能养殖出来的,所以,神话决会演变为传说。

在民间,还有一种比较文明的烹饪的方法是,除了红烧之外还可以煎炸(可不是奸诈哈,那个是指精明的特殊的商人)但是,其实无论你采取何种方法烹饪都不能完全去除带鱼身上的恶臭。

那么,接下来,就探讨一下,带鱼炸过之后为什么还是很臭?

前面说了,带鱼出水即死,那么,平时我们就只能买到冷冻的带鱼了,买的时候你会发现鱼表面上已经没什么冰了,回到家后你才会发现这带鱼似乎有点腥臭。如果你认为用清水清理干净一点就好了那就错了,就算多人参与群殴清理完以后还是会很臭。

我一般情况下就喜欢用生姜和料酒腌个半个小时左右,但结果是炸的时候闻着还是很臭,比那成都宽窄巷子的臭豆腐的味道还要臭许多,炸熟之后再掰开闻着还是很臭不可闻,是怎么回事呢?清理的已经很干净了,可依然是臭的,更重要的是鱼色已改变了其表面的光鲜,变成了黑颜色的,连鱼心也是黑的。

那就扔了吧,别要了吧,有人这样说。他说,像这种情况说明就是这带鱼的本身有了问题,决不可能是奸商之无良的经营所为。原因是,即使你早已发现了这带鱼有问题,可悲催的是,后来被冷冻起来的带鱼仍然被你那么一不小心的买到了。

回过头来,说一说,那山坡上的花儿为什么又会这样红呢?

花儿的红色,可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激动,令人精神振奋。因此,我们才能在其红得发紫的春天感受烂漫。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去静下心来寻求科学的解释。

过去,我曾跟一位农艺师交过朋友,所以略微知道一点基本常识。从比较专业的角度去讲,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的时,花青素就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花青素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就是如此。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所谓的大千世界,万紫千红,红蓝交辉,无不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结果。 举一个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是白色,中午淡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可最终是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淡褪。

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阳光经过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却各有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则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会感觉到这红花的鲜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含热量多;蓝、紫光波短,含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在野生状态,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热量多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山上的蓝花都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热量多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阴性植物,有些夜间开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着绿色的帽,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途程中居于顶峰,因此,才于芸芸众生之上鹤立鸡群,显得最鲜艳和最耀眼。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还有一些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在很远古的亿万年以前的某个时刻,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算太多。花色之素淡和传粉授精全依靠风力,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了。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花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就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于是,便有了“蜂争粉蕊蝶分香”的传说,这就是昆虫给花完成的传粉授精的作用。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就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也就自然较多,再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其间,那些昆虫则参与了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如此解读下去,你是否有所顿悟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最后还要归功于人工选择。因为,自然选择的进程非常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那么,人工选择就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才造成了野生的原种,其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但经过这人工栽培,仅就北宋期间的那个时候来说吧,也就几十年的功夫就有了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额中不同的姿态;再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美丽的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仅二三百年,却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浦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迷雾的虞美人,通过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添加了新的品种。

当你理解了红得发紫的花儿这样红了你就会明白了带鱼为什么这样臭了。由此可见,花儿为这样红与带鱼为什么这样臭,其原因原理皆属异曲同工,并非与生俱来,虽有那么一点点儿归功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偶然性的杰作,但其实,更多的则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如此这般的苦口婆心,这样一来,你或许懂了么?

世上本无臭,闻的人多了就闻出臭味来了。

――――――――

民生透视、热点分析、拥抱自由、独立思想,“谢歌说事”,以最卑微之追寻,换社会点滴之改变。以发瘪言的形式演绎麻辣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