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教育的發展邏輯思維

学历教育的发展逻辑思维

亞洲財經商學院

關注

学历教育的发展逻辑思维
学历教育的发展逻辑思维

本篇報告以人才供需視角對民辦職業教育,尤其是學歷教育的發展邏輯進行闡述,並由此回答以下問題:

01

職業教育面臨的下游人才需求狀況

求人倍數指標顯示,市場對本、專科畢業生的需求基本飽和,而職業院校(高職、中專等)畢業生從2011年開始供不應求狀況突顯(2014Q1求人倍數已近1.5),尤其高技能人才存在明顯供給缺口,一定程度上造成企業“招工難”的局面。

從就業情況看,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工作滿意度(2016年為63%)、半年內離職率(2016高達43%)等就業質量指標上表現較差,印證了職業院校學生“求職難”的困境。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反映了學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的痛點。

02

當前(學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短板

職業院校既存在社會認知偏見、生源質量低的先天劣勢,也有培養體系“普教化”、實訓教學不足、經費短缺等後天短板,導致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難以匹配市場需求,職教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核心在於迴歸教學本源,通過重塑課程體系、優化師資結構、加大實訓教學的軟硬件投入,從而銜接產業、打通就業,實現職教面貌的整體改善。

3

政策端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的邏輯

在教育各細分領域中,政策對社會資本參與職業教育的支持態度最為明確,我們認為原因有三點。

  • 首先,在公辦資源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要實現職業教育供給改革,必須引入具備資金實力,且擁有優質產業資源或教學輸出能力的企業參與教學和實訓環節,從而解決上述職教短板。


  • 其次,職業教育相比於基礎教育,社會輿論對其的容錯率較高,從而為資本參與創造了更大的自主空間。


  • 最後,發展職業教育符合國家關於終身學習、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也有助於提升勞動力素質、紓解就業壓力。

4

社會資本參與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路徑選擇

  • (1)通過對近年來高校紅綠牌(反映就業難易)專業的梳理,並結合國家產業升級趨勢,我們認為信息技術產業及製造業升級將是職業教育供給擴大的兩個重要方向,將同時利好相關學歷職教及職業培訓(後者更受益於持續迭代的信息技術產業)。

  • (2)在亟需補短板的學歷教育領域,職業院校將更廣泛地採取多類型的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模式引入社會資本,並將優先選擇產業資源、資金實力、運營經驗豐富的企業。

目前快速發展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因其品牌優勢及運營效率,或逐漸強化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馬太效應。

2017年下半年開始職業教育企業赴海外上市漸成趨勢,尤其學校資產成功開闢港股上市通路,預計未來職業教育證券化率將快速提升,A股及海外板塊共振,推動市場對職教行業關注度提升。

我們建議圍繞品牌優勢+產業資源+可複製性三要素定位職教受益標的。

教育服務低消費頻次、高試錯成本的特點決定了在多數細分領域中,經過多年積累、具備品牌優勢的企業可優先受益於市場空間的拓寬及集中度提升。

在此基礎上,從教育需求的層面,職業教育更強的就業導向和實訓要求,使職業院校及學生更偏好產業資源豐富、提供更多實習實訓及就業機會的企業。

從教育供給層面,運營機制完善、可複製性強的企業能夠更好把握快速增長的需求,佔據擴張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