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化人郭因

大文化人郭因

安徽績溪人

當代著名美學家

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

終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

對文化藝術事業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郭因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學術涉獵範圍非常廣泛、非常豐富,可謂淵博精深;他晚年從事書畫創作,形成自己獨特風貌,也成績斐然。為什麼叫“大文化人郭因”?這大概來自我的四個認識。

第一點,我覺得把郭因先生僅僅稱作一個學者是不夠的,他除了是個出色的學者之外,還具有思想家或者說理想家的追求和情懷。

大文化人郭因

主要是由郭因先生的學術特點決定的。郭因先生做學問與一般學者明顯不同。一般的學者做學問,多半是在某一個領域對某些問題分析歸納,爬梳提煉,提出和論證自己的觀點及見解。郭因先生除了對某些領域和某些具體問題有很深入的專題研究以外,還對人類的命運、社會的未來、國家的前途等重大問題,有他整體的思考,並且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看法。這就是郭老他自己名之為“大文化”“大美學”的思考和研究。這個大文化、大美學研究有著豐富的內涵,從問題的產生到問題的解決,到解決的理由和到解決的辦法,在皇皇十二卷的《郭因文存》中有非常充分的論述,這裡我就不一一敘述了。

大文化人郭因

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所寫的《沉思刻痕》中已見端倪,八十年代早期就初步形成、八十年代中期明確提出的以“三大和諧”“兩大美化”思想為支撐的綠色美學觀,非常有先見之明。說實話,當時我們在合肥經常聽郭老宣傳他的觀點,也時常看到他這方面的文章,總是體會不深、領會不夠,總是覺得他的這一套思想是不是有點高談闊論,過於理想化了,這一套思想變成現實是很難的。然而,隨著這些年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隨著我們現在對環境的重視,隨著當今“五大發展理念”,尤其是“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回過頭來看,郭老的大文化、大美學思想,綠色文化、綠色美學思想,可謂開風氣之先。由此可見,郭因先生作為一個著名學者,顯然同時具有思想家的情懷和追求,這是我稱他為大文化人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點,郭因先生作為一位學者,他既有專家的本領,同時又有雜家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博學家的風采。

郭因先生“術業有專攻”,在中國繪畫史論研究、新安畫派研究、美學研究、包括朱光潛研究、管子研究、徽州文化研究等,都有較為豐富而有影響的成果。特別在繪畫美學研究方面、在徽學研究方面,他的一些成果均受到業內專家的重視,可以說具有一定的標杆性意義。中國美協授予他“卓有成就的美術理論家”稱號,可說是實至名歸。

大文化人郭因

不過,郭老一方面非常“專”,另一方面又非常“博”。他的學術涉獵面非常廣博,可以說不分古今中外,不分安徽的全國的,不分地域的世界的,很多方面他都廣採博納、廣種博收,呈現出淵博大家的氣象。而且很多東西,由於現實發展的需要或者一時學術討論的需要,他接觸和介入一些研究,比如說淮軍,比如說管子,他一進入、一出手就達到較高的水準。安徽成立管子研究會以後,我拜讀了一些管子研究的文章,看到郭老幾篇管子研究的作品,非常有見解。他在古代和當今現實的碰撞點上,對管子思想深入闡發,頗有開人眼界之處,很有價值。因為他的學問除了專精以外,還有廣博,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大文化人。

第三點,郭因先生不僅是一個學者、是一個理論家,同時也是一個頗有成就的作家或者說文體學家。

我們安徽的桐城派曾激盪清朝文壇兩百餘年,對文章學、文體學有深入探討,對如何寫好文章有許多精當的見解。今天很多地方很多時候都是公文來公文去,對文章學、文體學不太重視,對漢語的內在豐富蘊涵和動人魅力相對來說不太重視。特別是做社會科學研究的,很多人寫出的文章,結構千篇一律,都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去套,缺少變化,語言也乾巴,枯燥無味,大話套話多,沒有一點自己的特色。

大文化人郭因

郭因先生執筆寫字

可是,郭老作為一個學者和理論家,大家打開他的文集看看,不僅文辭流暢優美,而且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學者寫文章很難寫出自己的風格,郭因先生卻有自己獨特的文風。他的文章,即使隱去作者的姓名,也能一看就知道出自他的手筆。郭因先生早年寫過《藝廊思絮》《沉思刻痕》這樣非常出彩的散文詩作品。當然,他絕大部分作品還是學術理論文章,但他的學術理論文章除了注重抽絲剝繭般的學理探討外,寫作風格上頗有散文的舒展和暢達,不少地方還有詩篇的排比和凝練,這使他的學術理論文章兼具文學作品的優美和魅力。這是郭因先生作為一個大學者、大文化人所展示的另一番風采。

第四點,郭因先生不僅是著名的學者和理論家,還是具有自己獨特風貌的書畫家。這就是說,他不僅對書畫的學術研究造詣頗深,同時書畫創作也別有洞天,成績斐然。

郭因先生舉辦過書畫展覽,出版過書畫集。他晚年步入畫壇並獲得今天的成就和影響,關鍵在於他善於審時度勢,揚長避短。他非常聰明,很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畫畫並非科班出身,且暮年闖入畫壇時不我待,因而不在造型基本功和繪畫技巧上按部就班,亦步亦趨;而是揚自己文化底蘊深厚和稔熟美術史論及鑑賞能力較高的優勢,繼承和光大中國文人畫的傳統,以率性靈動之筆、睿智巧思之趣,直寫胸中塊壘及對社會人生的認識。他的國畫創作,是典型的文人小品,具有非常鮮明的文人畫特點。章飈先生用

“簡、靈、拙、雅”四個字來概括郭因先生書畫作品的特色,我非常贊同,這裡略作闡述。

大文化人郭因

先說“簡”。畫國畫怎麼做減法?如何以“少少許勝多多許”?這本身是一個不易解決好的難題。郭老的書畫小品,清雅簡約是顯著特色。但他的“簡”是簡約而不簡單,筆墨簡潔而意蘊豐厚,就像我們漢語裡的成語一樣,言簡意賅。他的國畫小品能做到這一點,主要依靠對畫面形象的概括提煉和題跋對形象寓意的精彩揭示。寫文章能寫到言簡意賅的境界很不容易,如果畫畫能夠畫到畫面簡約同時又蘊蓄豐富,這就更需要有很高的人文修養和精神境界。

大文化人郭因

次說“靈”。郭老的國畫小品,遠離工整細緻、擺脫形似甜美,多半逸筆草草,筆由趣生,法隨意轉,強調神韻和意境營造。他造型和用筆率性而靈動,但靈動而不輕飄、靈動而沉穩、靈動而富有清逸之氣。郭因先生的畫,跳出一般繪畫的窠臼,造型簡括有力、筆墨瀟灑輕靈,但在靈動裡處處洋溢著筆墨的情趣、造型的情趣,時常給人出乎意料的驚喜,畫裡畫外透溢著一種意趣和妙境。

大文化人郭因

再說“拙”。郭因先生的畫雖然簡約靈動,但用筆果敢大膽,講究整體效果,不斤斤計較於細部處理,因而作品又呈現拙樸的味道,並且拙樸而不呆板,拙樸而富有古韻,拙樸而富有意趣。作為文人小品,畫面尺幅小,又比較簡潔清雅,做到樸拙就很難,因為樸拙相對來說是厚重的,是豪放的,在一平方尺或不到一平方尺的畫幅、色彩又比較淡雅的總體風貌中顯現出樸拙的風格,這是他筆墨的老道、敢於抓大放小的結果。你試看郭老的畫,每一幅畫有不同,但是構成每一幅畫的要素往往不外是山泉、虯松、古廟、路亭等,構成要素很簡單,以這些物象簡單的小畫,表現出樸拙的意味確為難得。

最後說“雅”。郭因先生的書畫小品,高雅的格調很突出。不過,他的作品高雅而不高傲、高雅而不孤潔、高雅而富有文氣、高雅而接地氣,並洋溢著強烈的現實感和現代意識。他的畫很多題跋非常有趣味,如畫群峰聳立,題詞為“抱團取暖”;畫一條山路蜿蜒伸向大山深處,題為“前面不會是中等收入陷阱吧!”畫一股清泉從山間流出,題款為“水流入雲海,不敢去人間”等等,無不飽含他對現實社會與人生的體悟和思考,並富有幽默感和濃郁的文化情趣。論文章,我很推崇“意深而語淡,情切而氣和”的境界。郭因先生的書畫小品,有些也達到了這種很高的境界。他的書畫跟他的學問和人生,是融為一體,相互呼應的。

大文化人郭因

總的來說,郭因先生的書畫小品,明顯與別人不一樣,跟歷史上傳統國畫作品及文人小品也不一樣,具有強烈的個人風貌和獨特風格。他承接中國畫的深厚的傳統,吸收文人畫的豐富營養,又注入和融入強烈的現代感和現代氣息,甚至包括西方現代派美術的一些東西,如抽象、變形等等。不知道這是郭老有意的追求,還是無意的呈現,但客觀上確實有這種因素在裡面。

綜合以上四個方面,我覺得郭因先生堪稱一個大文化人。他所提出的大美學、大文化思想,綠色美學、綠色文化思想,正與他是一個胸懷寬廣、視野開闊、修養全面、知識豐富的大文化人密切相關。這大概就是我學習郭因著作,包括觀賞他的美術作品的一點粗淺的感受和理解。(文章略有刪改)

(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參事、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安徽省社會科學院資深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