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比其它宗教相对弱势和式微,为什么?

(本文字数3000字,阅读时间大概12分钟,请知悉!)

道教对比其它宗教相对弱势和式微,为什么?

网络图片

在中国的五大宗教中,只有道教是诞生于中国的,它形成于公元2世纪,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把《道德经》作为主要的经典,以“道”为最根本的信仰。每一种宗教从诞生伊始,都尝试着对宇宙观和人生的意义构建一套学说,为人们创建一种认识世界,并且认识自己的理论解说体系,以及身体力行的人生行为规范。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生存方式以及生活的方式不断地发展,各大宗教也都随之兴盛或者衰灭。而道教作为华夏大地上,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自然也受到了本土经济文化的影响,同时,它又反哺着本土的文化。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

如何理解鲁迅先生这句话?道教本身是本土的宗教,在汉武帝前是道家的思想,到了汉武帝后就成了“道”是“道”,“家”是“家”。“家”是治国安邦,礼义仁智信来治理国家;成了道教以后,它专门研究与社会长生、健康,以及研究星象各种方面的学说,来探讨宇宙大观,所以说“道”跟“家”是两种意思,但是合起来就如鲁迅先生说的,道教继承了道家的思想文化、内涵,保留了传统文化遗产,唯独道教把传统的文化继承了下来。

道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是发展时期,隋唐五代北宋是兴盛时期,到了南宋金元是分化时期,明朝是走向世俗的时期。因为时代的发展,是根据古代皇家来认同,根据自己的教门适合哪一个王朝,是否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同步,可以得到皇家的拥护进而发展;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就会被皇家淘汰,教门发展开始走下坡路。

据史料记载:"日本拿到中国道教的道藏,发现里面有很多中国古老的一些文化和精髓,是非常实用和有用的,就融入了他们的神道教。他们非常重视道家和道教的一些内涵“。

在道教推广这方面因时代的变迁起步比较晚、比较弱,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于“道”。但是,当今的社会,“道”需要浅述、简出,老百姓才能够理解、接受,这也是普通老百姓和“道”有疏离感的原因之一。道,本身源于生活,三生万物,每个人都有道,走路、吃饭都有道。譬如走路,有没符合社会规范的道,有没紧守行为安全的道等等。道,大点来讲是宇宙,小点是人,都有道,百姓身处道之中浑然不知,以为这些都是自己正常的生活。在普通中国人的心中,道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存在。

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它汉化得很快,其中就截取了很多道教的方式,很快融入中国的民间,成为了一个本土教。但是,现在看起来,佛教的力量却比传统的中华文化的道教要更为兴盛。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不同和变化?

道教对待信众,宁劝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佛教对待信众,你要不进来,老劝你进来,因为你只要信佛,都可以进来。道教,遵求顺其自然,你在家里奉行孝道,在社会上做好事、善事,都能修成性,与出家差不多,这也是道教与佛教的不一样。道教,首先要先决志,修道的路比较窄,要求的条件非常高,这也是相对于佛教显得比较弱势和式微。对于这种现状,中国道协做了一些改变,愿意出家的,态度上是欢迎的,但是必须按照教规教义来实行,来体验道的生活,体验道教的传统文化的根。让人们更加了解道教是做什么的、干什么的,以后起什么作用的?中道协正借助于互联网、社交软件朝这方面来运作。

道教,和世界上其他宗教一样,之所以会出现是要回答人们最重要的、最切身的关切人从哪里来,最终要走到哪里去,以及如何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苦恼与灾难。事实上,人类也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创造了宗教。而道教,自其创立之始,就对人类自身生存的问题,倾入了比其他宗教更大的精力,同时,这也成为了道教最大的特色。

其中包括了人如何不死、如何延长寿命、如何治病、如何生存、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然等等。因此也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人生观、自然观和生死观。

除了道教外,其他外来宗教极大部分都是修来世,但是道教修的是在世的幸福。

道教的生死观追求的是现世,现世修自身。一是做善事;二是做好事;三是保证自己的健康长寿,道教注重的是长生久视。道教不空谈人生观---来世,认为人死了以后到来世,来世你又不知道,不知道你怎么办啊,不能糊里糊涂去做,死了以后再做啊,那是空谈。这个跟中西文化也有必然的关系,譬如佛教,它讲究的是来世,今世做好事也好,不做好事也好,到了那个时候上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实际上极乐世界是在每个人心里。道教认为就算修不成神仙,今生健康了,不生病了,都是活神仙。道教追求“我命在我不由天”,你今天修好了,健康了活到100岁,达到自己的追求了。

道教修静,一般道人下山很少见,为什么道家讲究在山中静修?

一是山上有一定的灵气;第二是离社会远,不容易沾染社会的风气。过去的大修行,一是观星、观天、观人、修自己,忘掉家庭所有的杂碎事物,抛开一切,放下一切,顺着大自然去过生活,一般都是茅屋、山洞修行。到了唐代以后,几乎都是住庙、建庙,这个建庙是跟佛教学的。

道教的企业家信徒,会选择一些道观进行闭关,闭关又可以给这些信徒们带来什么?

企业家一般在50岁前拼命赚钱,50岁后拿钱买命,什么原因?以前不顾身体一切,吃、喝不讲究,时间不讲究,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该劳作的时候不劳作,得了很多不该得的病。这个时候就想着上道观养生、辟谷,辟谷是清身体的仓库,消除身体病患,减少疾病产生。而真正的辟谷,是要达到自然的辟谷,通过练功,通过食养,通过精气神,凝聚一起,修炼到一定境界,减少食物的摄入,这样才叫辟谷。

道教对比其它宗教相对弱势和式微,为什么?

网络图片

在养生方面,“以道养生”则是鲜明地点出了道教与医学的关系。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博大的中医学知识体系,渊源于先秦道家,与道家互根互用,自古也有“十道九医”的说法。然而当今的世界,在西医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的背景之下,道医与中医将会如何应对延续千年的养生道法,又该如何应用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这里不得不提到道医

道医与中医有什么样的异同?除了体系都源自于道家思想,黄帝内经外,道医着重讲符咒,道医比中医里面多了一些“绝活”,道医学了道家很多密咒,有些病是需要咒语,需要法来医治。道医出家人德才兼备才能在社会上行走,民间有说:“道士的肚子是杂货铺子”,意思也是指道士们多才多艺,样样都了解,能叫会而不用,不叫用而不会。

不过,在中国道教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提高道人文化水平的急切需要。中道协中国道教学院2016年举行了研究生班的开学典礼,开展研究生教育被认为是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道教界期盼已久的一件喜事。

中道协为了配合“一带一路”的建设,启动了弘扬丘祖西行的系列活动,想法和目标是要培养真才实学这样的人才。首先是从道医这方面着手,有专人来学、有专人来教、有专人来传,这样才能走得出去,更好为社会服务。其次,从民间其他道教神的信仰当中,把德才兼备的人纳进来,发扬道教思想文化,一起为人民服好务。

道教对比其它宗教相对弱势和式微,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